2022
医学
专题
脑中风
危险
因素
研究进展
脑中风危险(wixin)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徐海薛广波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li xn bn xu)教研室,第一页,共二十九页。,【指示性摘要】描述了影响中风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心血管病,糖尿病、饮酒、吸烟等因素。【关键词】脑中风;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文献(wnxin)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743.302【文章编号】1008-6013(1999)01-0063-05,第二页,共二十九页。,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fn wi)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二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第三页,共二十九页。,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为发达国家前三位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日新月异(r xn yu y),已使某些不明原因及危险因素日渐明朗,然而若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最理想举措乃是预防各种危险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第四页,共二十九页。,高血压,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均是各类脑中风的危险因素。Langer等对100名脑动静脉畸形(jxng)并导致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小细动静脉畸形(jxng),深层静脉引流可致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主要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度与血压高度呈线性关系,为了研究高血压控制期间的脑出血危险因素,Thrift等对331例病人进行观察,发现高血压,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750 mg。wk-1)应用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为重要,危险度是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两倍。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其导致脑血管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的结果,高盐饮食亦是通过高血压而发生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的发生。,第五页,共二十九页。,吸烟(x yn),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亦是脑中风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仅次于年龄和高血压,Fukuda对颈内动静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厚度最有显著(xinzh)意义的危险因素都是烟龄。因颅内动脉瘤而发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烟瘾(1包/天)与从不吸烟的比值为11.1。抽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质含量,也可引起脑血管瘤等,脑中风危险性与吸烟数量相关,但吸烟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脑中风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吸烟能增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但对由于动静脉畸形所致的出血影响甚小。,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石泽雅彦对26名男性高血压患者调查其发病年龄、一日吸烟量、吸烟时间及合并症,认为吸烟对人体动脉危害性较大,吸烟量的增加可使高血压及动脉硬化(dngmiynghu)进一步恶化。吸烟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因素,及时戒烟对脑中风有预防作用,尤其是对6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或伴有心肌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更应该进行切实有效的戒烟。,第七页,共二十九页。,心血管病,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竭、房颤等),特别是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者,为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Amarenco等认为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中1/3是原因不明的,除了房颤和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外,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于或等于4 mm,并伴颈动脉狭窄会使再发脑中风及其他血管病的危险性增高。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231名患者调查动脉狭窄与脑中风进展过程的关系表明,高龄和长时间的多重狭窄可独立预测脑中风的进展过程;此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在颈部可听到血管杂音,超声波检查可确诊(quzhn),其每年的脑中风发生率是1%2%。在大于45岁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4%5%在颈动脉可听到杂音,大于75岁则升高到6%8%。,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糖尿病和血糖(xutng)浓度,糖尿病和血糖浓度为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且常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薛广波等报道,糖尿病患者脑中风发病率为1 549.05/10万,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333.00/10万,两者差别(chbi)非常显著(P0.01,RR=4.64),说明糖尿病是中风的危险因素。Lehto等对10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观察,发现NIDDM病人脑中风危险度显著增高,其中男性患者脑中风危险率比非糖尿病对照组高23倍.,第九页,共二十九页。,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观察,发现NIDDM病人脑中风危险度显著增高,其中男性患者脑中风危险率比非糖尿病对照组高23倍,女性患者高5倍。先前中风史、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预测NIDDM病人脑中风的重要指征。Lehto又指出,NIDDM患者,若其血中尿酸水平高于295 mg。L-1,将会显著增加脑中风的发生率。脑中风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和增高死亡率。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胰岛素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有益,可使血糖从89 mmol。L-1降低到正常值的下限34 mmol。L-1,同时可明显减轻梗塞范围,因此,临床上对局(duj)灶性脑缺血病人可使用适当的胰岛素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第十页,共二十九页。,血脂异常(ychng),高脂蛋白a(Lp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广泛应用Lp(a)作为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指标。Lpa与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发生脑血管病的最好的单一标志(biozh),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且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伴随高的LDL-C,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Wilt等人对超声波所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低水平的HDL-C并不伴随高的LDL-C或总胆固醇现象较普遍存在。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动脉硬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氧化(ynghu)性LDL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急性(jxng)脑血管病史,以往发生过短暂(dunzn)脑缺血发作(TIAS)和中风史,都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TIAS愈频繁,中风的可能性愈大。洛桑卒中登记处对2 738例病人的调查发现首次缺血性中风后的早期(最初30天)复发率是4.4%。对1 27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平均随访1.1年,发现1年复发率9.3%,2年为14.1%,且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的中风几乎都处于复发高危状态。,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饮酒(yn ji),酒精能促使血小板凝集,促发凝血反应和引起脑血管痉挛,但适量(shling)的饮酒又可通过升高前列环素、HDL和降低LDL而减少血栓形成。Kim等的研究认为饮酒和高血压关系密切,且为中风主要危险因素。瑞典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每天少量饮酒者(5 g。d-1)和缺血性中风有明显密切关系,中、重度饮酒可增加中年人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又有研究指出,对于中老年男性(nnxng),不常饮酒者或有时感到酒醉的缺血性中风致死的危险性上升;对于中、老年女性则呈现不同的形式女性停饮酒者缺血性中风致死危险性最高,3倍于终身戒酒者。以上的研究均未发现饮酒与出血性脑中风的关系,但Iso等对2 890例有饮酒习惯的日本中年男性(nnxng)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乙醇每天摄入量70 g者,除年龄因素外,中风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比不饮酒者大约高2.5倍,其中出血性中风比缺血性中风更明显。,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妊娠(rnshn)和避孕药,普遍认为妊娠可增加中风的危险性,但资料不多。Kittner等研究了中部马里兰和华盛顿46家医院出院的所有1544岁的女性患者(hunzh),同时观察了妊娠后的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及分娩与中风的关系,结果发现妊娠妇女中17例发生脑梗塞,14例发生脑出血,而另175例脑梗塞和48例脑出血与妊娠无关。年龄和种族匹配后,发现脑梗塞和脑出血均是产后期的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妊娠期间(8.7%0.7%;28.3%2.5%),其危险性在产后6周内增加,而不是在妊娠期间增加,即产后状态是中风的危险因素。,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高浓度的雌激素可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增殖,导致某些凝血因子如内皮素及血管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Carolei发现其观察的333例年轻脑梗塞患者中,12.5%的女性患者在服用避孕药后发生中风,且多发生在35岁以下,与Bogousslavsky的报道一致(yzh)。6070年代,认为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50 mg)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口服小剂量避孕药(雌激素含量50 mg)不会增加中风的危险。,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其他(qt)因素,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脂肪酸Simon等的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硬脂酸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中风危险度升高35%;-3脂肪酸、-亚麻油酸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中风危险度下降30%,经校正吸烟(x yn)因素后,显著相关性消失,但多变量分析仍表明胆固醇酯、-3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仍与中风危险度相关,其含量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中风危险度下降37%。,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抗心肌磷脂(ln zh)抗体Camerlingo等前瞻性研究了IgG型抗心肌磷脂(ln zh)抗体(IgG-aCL)在急性非出血性中风患者中的流行情况。研究表明,IgG-aCL在缺血性中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在发作前已升高,因此可作为影响中风的独立因素。Nagaraja等的研究认为IgG-aCL亦可影响中风的发生。,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半胱氨酸血症Brattstrom等认为(rnwi)血浆高浓度的半胱氨酸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且与高血压、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无相关性。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半胱氨酸血症合并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将会大大增加中风的危险度。维生素B12和叶酸可降低血中半胱氨酸的含量,从而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感染某些病毒及细菌的近期感染可增加中风的危险度,在青年(qngnin)人群中可能更高一些,这种现象尚需进一步证实。,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地理分布和种族世界卫生组织MONICA计划的调查结果表明,中风平均发病率为东方高于西方,东欧高于西欧,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脑血管发病率位于世界较前位。此外,中风的类型和危险因素也随种族的不同(b tn)而有所改变。在中国,薛广波等进行了中国城乡脑中风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发现,随着纬度每升高5度,脑中风患病率上升63.10/10万,经度每升高5度,脑中风的患病率上升61.9093/10万。,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某些药物与中风相关的常见药物有:鸦片制剂、苯丙胺、可卡因等,中风可能是药物的直接作用(zuyng)或用药的并发症所致。,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放射性物质在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全面的放疗可加速脑动脉壁内的脂质沉积,从而成为脑出血的一个(y)危险因素。,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饮水一项回顾性调查认为水中的Mg2+对预防脑血管的发生有显著(xinzh)意义,但目前此方面的资料较少,尚待进一步的研究。,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除上述危险因素外,血中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浓度、血液(xuy)动力学改变和血红蛋白水平、镰形细胞病、阿朴脂蛋白、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狼疮抗体等均逐渐被证实为中风的危险因素。,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脑中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而要想切实有效地预防中风的发生,就需要大力宣传,加强全民防病意识。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所调查的病人中40%有脑中风危险(wixin)的患者,对脑中风的现象、症状和危险(wixin)因素所知甚少,其中老年人对脑中风的意识还弱于青年人。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wixin)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第二十八页,共二十九页。,内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