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lx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刘晓方,目的要求,1.了解心绞痛的发病机理、病理解剖、鉴别诊断,2.熟悉心绞痛的分型诊断、心电图表现和诊断依据,3.掌握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特点及治疗原则(重点),1、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理基础,2、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难点,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或)功能性改变(痉挛),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主要的危险因素,肥胖,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进食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遗传因素,A型性格者,次要的危险因素,近年发现新的危险因素,分型 1979年WHO,目前临床分型,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以有无ST段抬高作为ACS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Q波出现之前进行早期干预 ST段抬高是干预的早期标记,要更加重视无ST段抬高的ACS防治,无ST段抬高的ACS占全部ACS的半数以上,ACS共同病理基础,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定义,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时,发作性胸痛的特点,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2、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心内膜下缺血),ST段抬高(肢体导连1mm,胸导连2mm),1、静息心电图,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发作缓解后恢复正常,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实验室检查,运动试验阳性标准,心电图改变,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运动方式主要为活动平板,亚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负荷试验,3,4、心电图连续监测(动态心电图,Holter),实验室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99mTc-MIBI心肌显像),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则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50%冠脉狭窄可确诊为冠心病,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诊断,预 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心电图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3mm而发生于低运动量和心率每分钟不到120次时,或伴有血压下降者,常提示三支或左主干病变引起的严重心肌缺血,据国外统计年死亡率高达30%左右,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表1 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 级 特 点 级 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 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时 级 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 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 级 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 级 轻微活动既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做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防 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治疗已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危险因素。,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防 治,发作时的治疗,一,休息,(一),药物治疗,(二),硝酸甘油,1,2,3,硝酸异山梨酯,镇静剂的使用,防 治,二、缓解期的治疗,(一)、药物治疗,防 治,二、缓解期的治疗,(二)、非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个月之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缓解作用减弱,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临床表现,恶化劳力型,初发型,静息型变异型,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具有以下特点之一,诊断,UA与NSTEMI同属非ST段抬高的ACS,必须检测心肌坏死标记物,如正常方能诊断UA,危险度分层,组别 心绞痛类型 发作时ST幅度 持续时间 低危 初发,恶化劳力性,1mm 1mm 1mm 20min 险组 B:梗死后心绞痛,防 治,硝酸酯类药物,-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UA病情发展难以预料 必须住院密切监控 进行危险分层,缓解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疼痛,一般处理,防 治,抗血小板治疗,抗拴(凝)治疗,抗凝血酶治疗,防 治,急诊冠脉造影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Text,非药物治疗,课外作业,1、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分型和病理基础?2、典型心绞痛的特点?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