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医学
专题
手术
切口
分类
抗生素
应用
手术(SHUSH)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南昌大学晏晨阳,第一页,共二十五页。,手术(SHUSH)切口的分类(I),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III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fn li)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第二页,共二十五页。,I类清洁(QNGJI)切口,第三页,共二十五页。,II类可能污染(WRN)的切口,第四页,共二十五页。,III类污染(WRN)切口,第五页,共二十五页。,手术(SHUSH)切口的分类(II),第六页,共二十五页。,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ZHNDUN)标准,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yn wi)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以手术治疗为中心(zhngxn),包含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第七页,共二十五页。,手术部位感染(GNRN)的诊断标准,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piyng)出致病菌;(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第八页,共二十五页。,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白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piyng)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38,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第九页,共二十五页。,3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shush)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第十页,共二十五页。,抗菌药物临床(LN CHUN)应用的原则,2004年9月卫生部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目的:规范、科学用药(yn yo),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避免用药混乱,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的毒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药费用,节约医疗资源。,第十一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一,真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yun chn)感染,第十二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二,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tdin)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药效学,药代学,吸收、分布代谢(dixi)、排泄,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四,第十五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bx)有明确指征,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5a、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5b、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tu bo jn s)类等其它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5c、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原则(YUNZ)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jbn)原则,第十八页,共二十五页。,内科(nik)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指征,第十九页,共二十五页。,手术(shush)预防应用抗菌药的适应证,类切口(qi ku)手术时间较短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类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ydn)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骨关节、门脉高压症手术)类清洁手术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高龄)类清洁手术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严重污染的类切口及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围术期预防用药(YN YO)的原则,临床(ln chun)围术期选药结合手术部位常见的正常菌丛与致病微生物,一般选择一线有针对性的药物、价格低廉、毒副反应较轻药品。头孢菌素类抗菌素为首选 一般不用喹诺酮类药物,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围术期抗菌素预防应用(YNGYNG)方法,首剂用药时机极为关键,应在手术开始前2030 min开始给药,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nngd)(MIC90);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给药;应静脉给药,2030 min滴完;常用-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为12 h,若手术时间超过h或出血量1500ml,应给第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次。,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围术期抗菌素预防应用(YNGYNG)方法,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yn yo)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原则上最多不超过72小时,延长用药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结直肠手术前用抗菌药物准备肠道,应在手术前1天给药,不宜连用3天。,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抗菌药物(YOW)的局部应用原则,选用能杀灭或抑制局部细菌而毒性较小者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以免损伤局部组织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尽量(jnling)采用主要供局部应用的药物,避免用主要供全身应用的药物用于大面积烧伤或创伤时,注意因创面吸收药量过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内容(nirng)总结,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yow)应用原则。手术切口的分类(II)。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2、周围血象WBC12109/L,N80%。3、周围血象WBC10109/L,N80%,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