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荣格心理学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的个性化进程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从荣格心理学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的个性化进程 应用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 解读 不能 承受 生命 中特蕾莎 个性化 进程 应用心理学 专业
目 录 摘要 I 前言 1 一、个性化的初始阶段-人格冲突 1 (一)理论准备 1 (二)特蕾莎的性格解读 1 1、家庭的烙印 1 2、情爱价值观 2 二、个性化的进一步处理阶段-与阿尼姆斯的和解 2 (一)理论准备 2 (二)意识到黑暗面 2 1、软弱无力的依附性 2 2、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相互投射 3 三、个性化的最后阶段—自我意识的觉醒 4 (一)理论准备 4 (二)最终的归宿 5 1、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相互扶持 5 2、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整合 6 五、总语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15 I 前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4年出版,是捷克作家米兰 昆德拉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无数的媒体和评论家在赞扬其哲理之丰富、梦态抒情方式之特别以及感情色彩之浓烈的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将其列为禁书打入冷宫,这与作品内容的敏感性不无关系,本文涉及到了政治与性的主题,而掀起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这种争论只是作品命运的一个小插曲,如今人们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这本小说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浓浓的诗性特征、复杂的人物形象等,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这部小说的围绕生命的“轻与重”这一主题,塑造了托马斯、特蕾莎、莎宾娜以及弗兰茨四个关键人物。为了升华文章主旨,激化人物矛盾,昆德拉对每个人物都赋予了独特的关键词,如托马斯是轻与重、特蕾莎是牧歌、萨比娜是媚俗、弗兰茨则是忠诚。小说正是围绕这些关键词,来探究人生的轻重、灵肉关系。本文的四个人物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但他们身上又无一不带有轻与重两种特性,他们正是在轻与重的衡量中,来追求人生的意义,完成自我的实现。 昆德拉在文坛有着卓越的地位,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又是其代表作,在该小说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哲思。正是因为小说的独特性,对该小说进行研究赏析一度成为了学术界的热潮,然而学者多是从哲学、历史学、美学等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少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块的研究空白,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特蕾莎这一主题代表人物进行个性化进程的分析,深度探讨文章的主旨。 一、个性化的初始阶段-对抗 (一)理论准备 个性化是“心理成长,发现自我的那些方面的过程,使一个人与物种的其他成员不同。”荣格将其定义为“一个人成为心理'个体'的过程,即:一个单独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或“整体”(荣格)。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内涵:一个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另一个是人格的所有部分都应该是统一的。换句话说,通过个性化,一个人将发展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完整和完整的。 在他的文章“无意识的功能”中,荣格指出了个性化的目标:“个性化的目的一方面是剥夺人格的虚假包裹的自我,另一方面是原始的暗示力量。“这些界限可以解释为个性化的目的是尽可能完全了解自己,扩展自己的意识。在变得有意识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处理一些原型,即角色,阴影,动物/动物和自我。 (二)特蕾莎的性格解读 1、生存环境和社会观念的渗入 小说背景为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被占领,捷克斯伐洛克有名无实,被苏联共产党接管了政权,国家原有的政要被苏联军队当作罪犯带走,捷克斯伐洛克的人民对苏联充满了仇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特蕾莎被社会观念影响,表现出了激进、勇敢的一面。她拿着相机,不停地在战争地拍摄坦克、尸体、鲜血以及被毁坏的房屋,通过相机记录苏联人的暴行,保留苏联的犯罪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生活变得充实,心灵也变得安详起来,因为履行了新闻从业者的神圣职责,她从中获得了暂时的满足。然而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战争还在继续,国家仍然处于混乱中,并在战争中不断让步,面对这种无力的局面,特蕾莎开始恐慌、胆怯,她又陷入了长久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不仅来源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还有托马斯“性友谊”这种不良两性观念的影响。因此,特蕾莎始终试图摆脱痛苦,寻求充满力量而快乐的环境,特蕾莎在文中反复重申的“不得不离开”就是对现有环境的不满和反抗。然而正如昆德拉所说:“假如一个人被迫在个人生活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他能避开历史的舞台吗?不能。”特蕾莎始终受到国家沉沦的影响,可以说她顺从、妥协的性格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紧密相关的。 2、家庭的烙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软弱、偏执等性格特征,与她的家庭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特蕾莎的母亲在年轻时是个远近闻名的美人,她能同时吸引9个特性各异、各有所长的男人向其求婚。对特蕾莎的母亲而言,胴体就是她的武器,所以她小心翼翼地看护自己的胴体,然而第九个“最具男子气概”的男人却通过让她以外怀孕的方式,而让她不得不下嫁于他,特蕾莎的出生可以说是被迫和偶然的。正是因为这种婚姻不是特蕾莎目前所选择的,所以特蕾莎母亲丢下了特蕾莎,去追寻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被人骗走了。特蕾莎的父亲因此一阕不振,到处胡言乱语,甚至被判刑,在监狱中病死。幼年期的特蕾莎无疑是不幸的,缺乏温暖的她孤独而脆弱。然而更糟的是,特蕾莎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她的母亲,母亲追却生活得却并不幸福,特蕾莎的母亲将她视为自己不幸命运的根源,将青春的流失、婚姻的失误等统统都怪罪于特蕾莎。特蕾莎由于婚姻和爱情的不幸,开始堕落,不再小心看顾自己的胴体,她甚至赤裸着身体在房间中随意行走,而毫无羞耻之感,对于特蕾莎洗澡擦门这种小心保护个人隐私的行为,特蕾莎的母亲反而在公众面前大肆宣扬和取笑。特蕾莎的母亲甚至偷偷拿走特蕾莎的日记,用特蕾莎的隐私来取悦自己和公众。母亲的种种行径羞辱了特蕾莎,让她在朋友面前毫无尊严可言。特蕾莎丝毫没有从她母亲那儿得到过关爱,她得到的只要母亲对她的伤害,而这种伤害也让特蕾莎的灵魂中深深植入了悲伤、愤怒以及惶恐,特蕾莎的性格中始终潜藏着对生活的恐惧,她的内心也因而变得软弱。 特蕾莎讨厌母亲的生活方式,厌恶母亲所在的那个没有羞耻的世界,然而由于受到母亲言论的影响(特蕾莎的母亲说她是为特蕾莎牺牲自己的幸福的,正是因为有特蕾莎,她才生活得如此不幸),她在潜意识里认同了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母性这一说法,每当软弱无助时,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回到母亲身边。同时对于母亲的不幸她有着深刻的负罪感,为了弥补这个罪过,她什么事都愿意做,形成了自愿顺从、自愿受虐的消极应世的性格。 特蕾莎的母亲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在让特蕾莎恐惧的同时,也让她有了强烈的羞耻心。对于特蕾莎而言,她只是灵与肉的空壳,她对于母亲虽然有着来自灵魂深处的负罪感,但在她的潜意识下也始终存在着对于母亲所灌输思想的对抗,她确信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又自己的追求和认知。在特蕾莎看来,灵与肉应是统一的,在认识托马斯后,她逃离了这个没有羞耻感的家庭,走向社会。婚姻正是她走出母亲的世界、摆脱母亲的束缚、企图抹煞家庭烙印的一步。 3、情爱价值观 特蕾莎反对母亲那个不知羞耻的世界,她对灵肉的和谐统一有着执着的追求,这也是特蕾莎确认自我存在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特蕾莎的脆弱让她过于依附于他人,急需从他人那儿获取存在感。所以她将爱情看得极为重要,对她来说,爱情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方式,然而这种全然投入爱情,将爱情作为生命寄托的方式最终注定会造成爱情的坎坷。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相遇有着聚堆的偶然和浪漫,文中多次提到是六次偶遇让特蕾莎来到了托马斯的身边。但其实,是托马斯让特蕾莎有勇气离开母亲,寻求灵魂的依托。 然而托马斯让特蕾莎失望了,特蕾莎追求的是灵与肉的统一,而托马斯却始终与她人保持着“性友谊”的关系,特蕾莎无法接受托马斯的价值观,甜蜜的爱情被嫉妒所代替,她陷入了深深的忧郁、苦痛和自我折磨之中。 特蕾莎受到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努力的想去扮演一个好妻子、好女人,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客体。即便面对托马斯的不忠,她也只是想要去理解托马斯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她甚至让托马斯去情妇那儿的时候,带上自己。她想藉由这种方式来走出“灵与肉”统一观念给她带来的痛苦,并以此来验证托马斯的“性友谊”,然而与“工程师”偶然发生的性关系,让她的灵与肉也开始分离,而她也由此意识到自己永远不能接受这种价值观。 托马斯与特蕾莎相爱的基础也并非是“情感”,而是“同情”。“同情”又意味着“同感”,也就是说,相爱不仅意味着与苦难的人生活在一起,还要形成最强烈的心灵感应力,能够体验对方的任何感情。当托马斯用这种态度对待特蕾莎时,两个人的爱情生活就进入了相对和谐的阶段,但他不会改变自己的性爱分离的爱情观,只是把自己的爱施舍给了特蕾莎,所以这个阶段往往是非常短暂的。托马斯实质上只是特蕾莎脱离母亲、实现自我救赎的一根救命稻草,他最终奴役了特蕾莎的情感。而特蕾莎不断地顺从、妥协,也让她更加依附托马斯,特蕾莎变得越来越软弱,形成了自愿妥协的受虐性格。 二、个性化的进一步处理阶段-阴暗的照明 (一)理论准备 “阴影”一词来源于荣格,荣格用“阴影”来描述我们内心深处所隐藏的特性和品质。它通常是由意识自我压抑而成,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阴影作为我们人格特点的一部分,常常被我们投射于他人。如个体对某一类人的讨厌,其实就是在投射自己的阴影,这种投射是无意识的。 人都有自己的阴影,并且人格越庞大,阴影也就越大。阴影属于原型,它普遍存在于个体的内心深处,因此认识阴影的关键在于要承认这个方面,并且需要揭露我们的阴影。从某种角度上讲,对阴影的否认,拒绝在意识现实中面对它,也是骗子的一种行径。如果个人完全躲避阴影,虽然生活合于规范,但却不完整的可怜。像阴影开启的经验虽然会使个人遭致不道德的玷污,但却可以达到较大程度的整体感。如果我们能够看见阴影,并且承认有阴影存在这个事实,那么问题的一小部分就得到了解决。如果阴影人物蕴含富有价值的、生命的力量,那么人应该把它们吸收到实际的经验之中,而不应该压抑它们。放弃自身的骄傲和自负,使某种仿佛邪恶、但实际上并非邪恶的力量充分发展。这样做可能需要一种牺牲,宛如征服激情那样的英雄式的栖牲,不过,这种牺牲是一种相反意义上的牺牲。 阴影与我们为敌或为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对于个体来说,阴影并不一定总是对手。实际上,阴影宛如一个人不得不与之交往的活生生的人,根据情况的需要,为了与阴影和睦相处,他有时顺从,有时反抗,有时则赐予爱。只有当他忽视阴影的存在,对阴影产生误解之际,阴影才会变得充满敌意”。显而易见,在一切矛盾与冲突之中,阴影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假如人做了具有阴影涵义的梦,但却不对他的阴影问题采取明智的态度,他就会很容易地把那亡命徒一样的阴影人物视同为外部生活中的“危险主义者”,这样一来,他就不可能看到,在他的内心里,存在着这类相互争斗的组元。如果人们在他人身上观察到了他们自身的无意识倾向,那么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投射”。所有矛盾之中的问题都充满了这类投射,正如小群人或几个人在私人所散播的流言蜚语之中充满投射一样。所有各种投射都将会遮蔽我们的观点和我们同代人的观点,损害观点的主体性,进而损害一切潜在的真正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想真正的认识阴影,就必须对自身的无意识内容进行吸收,预测出现的阴暗同伴是我们所要克服的缺点还是我们能够接纳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意识到黑暗面 1、软弱无力的依附性 特蕾莎是软弱的,她对托马斯的爱情也是软弱的,因此她和她的爱情完全依附于托马斯而存在,并且由于其灵魂的软弱性无法改变托马斯的情欲观,同时也无法逃离托马斯的世界,只能承受着爱情中最最沉重的嫉妒的负担”。 (1)特蕾莎光怪陆离的梦境昭示了自己的软弱,是对托马斯性生活的极大控诉,她告诉托马斯自己的梦境是为了激起托马斯的负罪感与同情心,来保卫自己的软弱与爱情,更好地依附于他而存在。在特蕾莎的梦中,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是对母亲所说的肉体一模一样无从遮羞的验证,而自己也同行尸走肉般游走在这一群女人中间,这更是对自己灵魂必须独立存在凌驾于肉体之上的观点的驳斥,托马斯拿着枪决定着生杀大权是特蕾莎对其是上帝般的主宰者身份的清晰认识。正是因为肉体足够脆弱且与众无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