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外语向汉语借词看汉民族文化对异族的影响文化管理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249931

大小:18.20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从外语向汉语借词看汉民族文化对异族的影响 文化管理专业 外语 汉语 借词 汉民 文化 异族 影响 管理 专业
从外语向汉语借词看汉民族文化对异族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在经济、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越来越世界其他国家所认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汉语在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中东地区等地成为热门语言,为了提高本国的汉语水平,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汉语教学。本文对英语及日语像汉语借词现象进行分析,讨论汉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借词 因素分析 汉民族文化 萨培尔在《语言论》中有过这样的阐述:“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一种语言的人和所紧邻语言的和文化上占优势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语言也不是封闭静止的,各种语言在交流的同时都在不断的相互影响”。在各种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或多或少的也会彼此影响而发生演变,也就是借词现象。 一、 英语中的汉语借用 (一)借用现象说明 英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究其原因,固然有英国殖民时代背景,英语在被殖民地民族当中进行语言入侵有关,英语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开放性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英语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与其他语言交流。据统计,英语从世界上50多种语言中借用了将近80%的词汇。 以中国为例,鸦片战争后国内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各国纷纷成立领事馆,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一些接受西方思想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外语,英语就是其中之一。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源于英语的外来词,例如拜拜(bye-bye)、探戈(tango)等,其实质是英语对汉语强势影响的表现。国内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飞跃发展,不断增强与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与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及其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是由于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英语表达中直接借用汉语进行音译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借词很大程度上都反映着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数量的演变 从借用数量上分析,数量方面的变化肯定经历了由少逐渐增多的过程,而且是在本世纪初出现了急剧增加。英语对汉语词汇的借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也就是国内的明清时期,当时整个西方产生一阵“中国文化热”。当时中国的传统经济产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在西方上层社会成为畅销品,当时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这种集权制度相比较神权统治的欧洲诸国确实要先进不少。所以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是向往、羡慕的,这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已经开始了交流,出现了荔枝-litchi,筷子-chopstick,台风-typhoon等,但是随着国内的文化气氛、政治态势仍呈现与西方相对立的态势,所以中西的语言碰撞并不是十分密切。这一时期所被英语吸收的汉语借词几乎都是带有鲜明异域风采的“奇珍异物,”故整体数量稀少,所借用的意向也多是单一的名词性意向,对英语的影响也较少。 第二阶段到了19世纪之后,由于英国的鸦片战争和一系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中西文化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全中国学习西方的运动此起彼伏,英语世界由于殖民的需要,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中西语言交流开始加剧。以上海、广东两地最为明显,当时东南沿海的商人把这些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词汇传到了西方,如“wonton(馄饨)”、“dim sum (点心)”等。1979年开始外交部及其他涉外机构统一用汉语拼音对人名、地名和其他专有名词进行标注。近来诸如“yuan(元)”、“guanxi(关系)”等直接借用汉语拼音的借词大量涌现。 近十年来,中国网络普及,QQ、微信等社交方式流行,汉语网络流行语因此层出不穷。为了传播中国当代潮流文化,一些杂志、媒体开始介绍和英译这些网络流行语。诸如“Tuhao(土豪)”、“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Maotai(茅台)”等等。 (三) 借词的主要内容 1.日常生活类 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这是两种文化最基本的接触,涉及最基本的表达需求。好吃的有“dim sum(点心)”、“tofu (豆腐)”、“wonton(馄饨)”;好喝的有“Maotai(茅台)”、“tea(茶)”、“oolong(乌龙茶)”;穿着好看的有“cheongsam(旗袍)”、“Chinese tunic suit(中山装)”;特色住宅有“Shikumen(石库门)”、“Tulou (土楼)”。 2.艺术 满足了日常生活的交流和表达后,借词的范围扩大到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历史内涵的中国传统艺术。这类汉语借词有“Peking Opera(京剧)”、“Kungfu(功夫)”、“TaiChi(太极拳)”等,现在这些词在英语国家可谓家喻户晓 二、 日语中的汉语借用 (一) 汉语对日语形成的影响 作为亚洲紧邻,中日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化交流更是比其他语言更加紧密。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日本一度作为中国的附属存在,学习汉语有利于学习汉族的优秀文化、医学和制造技术。早在隋唐时期,日本派出多批僧人和文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有的日语体系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外来语、汉语、和语、混合语。外来语在书写时一般采用片假名,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混合语一般由外来语和汉语结合而成;汉语则来源于汉字词汇;和语来源于日本的固有词汇。 由于汉语的影响,日语音节在训读和音韵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日语的音韵由于汉语读音的影响,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汉语的影响下,日语出现了音变、拗音、浊音,出现了“ラ”行的音。另一方面,在汉语的影响下,日语出现了训读,而不再采用日语固有的音。目前,日语中采用训读方式的字非常多。有的与汉字拥有同样的意思,如“川”“山”; 有的则意思不同,如“稼ぐ”“咲く”。在汉语中,“稼”表示“种植谷物”,“咲”表示“笑”,在日语中则分别表示“挣钱”和“开花”。 (二)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从公元4世纪开始,汉字就开始传入日本,载有汉字的书籍被来到中国学习的使者带到日本,对于日本创造文字、学习医学、建筑、农技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帮助。文字是文明的有形载体,华夏文明也被传播到了日本,一方面,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全方位学习。儒家崇奉的“天地君亲”在日本得到认可,加上佛教文化宣扬的自我修养、惩恶扬善等思想与日本的农业文化比较符合,日本遂在佛学文化、儒学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国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日本俳句在中国诗歌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中国诗歌可谓是日本俳句的原型,日本人在创造俳句的时候保留了汉字诗歌中部分词语的寓意,例如用“梅”来寄托高洁的品格,用“雁”来寄托相思。因此,日本俳句具有浓浓的汉文化气息。 总结 无论是英语还是日语借用汉语词汇,其现象的实质都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呈现出了迅速上涨的趋势。此外,汉语借词的领域由最初的商品、日用品,逐渐丰富了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艺术、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中国与国家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汉语词会进入外国语言文字,汉语会对英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语言之间的交流、借用,都会产生很多新的词汇,这是一国文化繁荣的表现,但是在文化自信建设道路上应当重视借词的积极作用,加强文化输出。 参考文献 [1]陆卓元.爱德华·萨培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李伟芳.论西方语言文化发展和研究中的扬弃与文化自觉[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02) [4]庄严.谈中西方语言交融[J].科学中国人.2017(20) [5]冯红,张超蕊.西方语言研究群体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其化解策略[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6]田卉.从英语、汉语中的借词看中西文化交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刘元满.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的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王丽.日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J].科技展望,2016(30) [9]刘雪玉.近代以来日语外来语对汉语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