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
瑶族
挑花
织锦
民族
视觉
记忆
研究
刘震
30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虎形山花瑶族挑花织锦与民族视觉记忆研究刘震刘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清代湖南工艺美术文献撰述与收藏历史研究”(项目编号:21B0810);2022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清代湖南工艺美术文献搜集与整理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143)。RESEARCH ON THE TIGER-SHAPED MOUNTAIN FLOWER,YAO PEOPLE FLOWER BROCADE AND ETHNIC VISUAL MEMORY摘要:湖南隆回虎形山地区是我国花瑶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基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视觉记忆与信俗文化传统,虎形山花瑶族挑花工艺形成了区别于一般瑶族及汉族的织锦纹样设计符号体系。文章通过对虎形山花瑶族织纹进行文化研究,剖析了虎形山花瑶族挑花织纹的题材类型及文化母题,总结了虎形山花瑶族织纹反映的民族视觉记忆,为挖掘虎形山花瑶族的挑花织纹文化内涵开展有益探索。关键词:花瑶族;挑花织锦;视觉记忆;民族艺术Key words:Flower Yao people;Flower Brocade;visual memory;National Art中图分类号:TS9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256(2023)05-0030-04挑花又名“戳纱绣”、“纳纱绣”、“数纱绣”等,在湖南、广西等地区瑶族聚居区有着多种不同的名称;其织造工艺一般分为平挑和十字挑两种针法,女工在刺绣时根据织物的经纬格与纱眼数精准计算所需针数,按照规范运针织造出二维化、几何化的纹样。又因花瑶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挑花织锦除使用功能之外,被赋予民族知识传承与礼俗教化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研究价值。花瑶挑花织锦基于经线与纬线的十字编织技术,擅长创造点、线、面等基本视觉元素构成的二维几何化点阵式图像。花瑶族织女通过将某种几何图像作为基础图形,依照某种动物或植物、几何轮廓进行图像填充,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创造似是而非的几何抽象造型。在虎形山花瑶挑花织锦中,有许多几何纹样被排列于某种菱形轮廓下完成整体造型,进而营造出强烈的整体感与秩序感。菱形纹可以被曲折、断续、镶套、交错、倾斜,又可以与工字纹、八字纹、弓形纹、S形纹、Z形纹、文字纹等各式各样其他几何纹样发生自由组合,从而形成整体的灵动感与秩序感。例如,“田”字纹可以通过45度倾斜增加运动感;并将四角向外部延伸,形成良田绵延不断的寓意。这种将字体边角进行延长、弯折、连接的设计手法在挑花工艺中极为常见。又如勾连纹是由一根线条不断弯曲成钩状,无数勾连纹彼此连接,没有中断之处,整体形成错落有致、无线连续的形式感。这种经过重组、变形与夸张后的变形图像造成了不同于逼真的具象图像的独特视觉阅读感受。一、盘王族源视觉记忆与叙事织纹设计诗周颂良耜载:“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祖先神化”与“万物有灵”自古为人类信仰文化体系构建的典型观念。在花瑶族礼俗文化体系中4p-虎形山花瑶族挑花织锦与民族视觉记忆研究 刘震.indd 302023/4/17 15:31:43DOI:10.20100/11-4548/ts.2023.05.015Fashion China 31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有着复杂的物象崇拜内容,如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太阳崇拜、动物崇拜、生殖崇拜、星宿崇拜等。其中,地位最高的崇拜对象是“盘王”又称“盘瓠”(瑶语发音:Bienhhungh)。在瑶族故事中,盘王曾带领部族长期与北方轩辕皇帝部落斗争,因斗争中损失惨重,被迫带领族人南渡黄河,迁居南方诸多险峻山系。盘王故事既溯源了瑶族与其他族际间的历史交流关系,又塑造了民族危难时刻的个体英雄传说。由此,盘王形象在花瑶族中被刻意英雄化与能神化,融入花瑶族族源崇拜的礼俗文化体系中。(东汉)应邵风俗通义(最早一篇记录盘瓠事迹文献)载:“应邵书遂以高辛氏之犬名日槃瓠,妻帝之乃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是为南蛮。”1此言远古时代“高辛氏”养了一只神犬,名为“盘瓠”。这只犬帮助主人消除战乱之祸,得以被封“盘王”,并被赐婚公主的驸马。婚后生育六男六女,又继续彼此婚配,发展出南蛮部落。盘瑶族民歌盘王大歌载:“盘古开天立地,造江山造人类。”唱词历史故事歌载:“自盘古开天地,伏羲姊妹造人民;男人出来结成双,女人出来配成对,生的男来生的女;男女成双又成对,一代传一代。”此两处唱词所载“盘古”与汉族“盘古”并非同一人,而是特指瑶族的祖先神“盘王”。湘西地区瑶族过山榜另载:“皇帝骄儿子孙盘古皇太祖,开天立地,盘古三郎,盘邵七郎。”由此可知,一方面盘王源于瑶族直系血缘关系下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盘王在瑶族创立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在族群内部间达成了族源共识。花瑶族聚落身居深山峻岭,环境艰险,物资匮乏,族人通过塑造具有护佑价值的祖先神来面对现实困境,民间礼俗祭拜仪式则是实现精神慰藉与种族凝聚的方式。(东晋)干宝搜神记载:“掺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槃瓠”2记录了瑶族人每年有固定节日与仪式供奉盘王。(明)邝露瑶人祀典记述:“设九坛,行七献,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3即仪式所需贡品依九、七、五之数布置。4说明盘王在瑶族人心中的地位堪比汉族的皇帝。(清)两粤瑶俗记中记载:“冬仲既望,群集狗头王庙,报赛宴会。男女杂众。凡一切金帛珠玉悉佩诸左右,竞相夸耀宴毕,男女十七八以上者分左右席地坐,竟夕唱和,歌声达旦。”5记载了冬季的盘王祭祀仪式,族人齐聚庙前日夜歌舞,形成一种欢乐喜庆的礼俗节日气氛。瑶族秘传文献评皇券牒6也载:“赐姓龙犬盘瓠为始祖盘王,生前有人性之灵,死后有鬼神之德,许令男女,致奉阴魂。描成人貌之容,画出鬼神之像,应受子女祭祀。如有不遵不信者,作怪生非,自招其罪,阴中检点,不得轻恕。”7显然,瑶族社会通过设置严格的祭祀礼仪规范实现了对族人礼俗行为约束与信仰思想治理。(民国)刘锡蕃岭表纪蛮载:“瑶人祀盘瓤,三年一蘸会。招族类,设道场,行七献之礼。男女歌舞,称盛一时,数日而后散。三年内所畜鸡犬,尽于此会。”8在瑶族节日中,每三年举办一场小还愿仪式,十二年举办一场大还愿仪式。仪式过程需设置还愿师、诏和师、赏兵师、五谷师、童男童女、歌娘、歌师、唢呐艺人、长鼓艺人等各类角色;一次仪式少则三天三夜,多则持续七天七夜,所消耗鸡、狗等祭物之多可抵全族三年饲养之数。对于物资贫乏的花瑶族人而言,“还盘王愿”仪式的隆重和奢侈难以附加,揭示了“盘王”在花瑶族族源传说中的崇高地位。花瑶挑花图案乘龙过海描绘了花瑶族源传说中的渡黄河情节,即盘王带领瑶族子弟漂洋过海,逃离劫难。画面整体构图采用对称式布局,平面构图布局采用平面分割法,全图分上、中、下三分段横向图案,其中,中段为主图,盘王身材魁梧,上身裸露,端坐龙背上;头顶沙漏型三尖头冠,耳饰牛角形金环,长发飘扬,面向庄严;双臂、肘部佩戴金器,手握长缨枪,左手套圆环拴于龙经,龙身成曲线动态,四周有鸾鸟伴随。上、下两段图案以二方连续的回字纹、花朵、几何纹装饰。“盘王印”图案是从瑶族盘王故事高度概括与抽象简化后形成的几何组合图案,经常装饰于花瑶人的服饰配件之上,被称为“盘王印玺图”。“盘王印”多以黑色布幅为背景,从中心向外部呈放射状的菱形线框组成中心图案,四周围绕“卐(万)”字纹或勾连纹衬托,意为被“吉祥万德”所护佑。“盘王印”虽然外观上是一个由回形纹、正字纹、听字纹等4p-虎形山花瑶族挑花织锦与民族视觉记忆研究 刘震.indd 312023/4/17 15:31:4332 Fashion China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几何纹饰组合而成的简洁正方形图像,但是它的每一个几何元素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包括传诵盘王救瑶的伟大事迹;宣告瑶族被中央政权赐予特权,即耕管天下山岭,不纳粮税,免除徭役的象征;帮助着衣者驱除妖魔鬼怪,保佑平安。由此可见,虎形山花瑶挑花织纹如同早期人类的象形文字一般,既具有具象的自然模仿性,又具有抽象的语言概括性,呈现出一种朴素的设计智慧。二、狩猎采集视觉记忆与象形织纹设计瑶族素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其长期生活在人迹罕至、物资匮乏的崇山峻岭中。(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衣服褊裢,言语侏离,饮食蹲踞,好山恶都。”9晋纪同载:“槃瓠凭山险阻,每每常为害。”10(宋)范成大桂海虞横志载:“谣,其地山溪高深,介于巴、蜀、湖广间,绵亘数千里。”11虎形山花瑶族聚居的山区平均海拔达1350米,年平均气温11摄氏度,属于典型的崇山峻岭、沟壑密布的高寒地区。在这样的高海拔山区环境下,狩猎采集成为早期花瑶族主要劳作方式。山水、植物、动物及其四季变化等自然物象是虎形山花瑶族织纹的主要视觉记忆来源。这些自然物象织纹最直接地记录了虎形山花瑶族在早期狩猎采集劳动中的视觉记忆;另一方面,反映出虎形山花瑶族对动物、植物、山水的脑自然物象的抽象解构,以及自然衍生出的朴素自然宇宙观及“万物有灵”思想。狩猎采集劳作方式下的视觉符号体系来源于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动植物形象的视觉记忆。其所关注与表现的动植物对象不同于农耕饲养劳动的审美对象。虎形山瑶族挑花织纹中有一种反映自然运行规律的“动物太极图”,图中的鹿、牛、蝴蝶等动物图像环绕着一个圆形太阳纹排列,寓意大自然的物种与太阳在时间、空间与生命方面的紧密关系,可以反映出瑶族在长期狩猎劳作下形成的朴素自然宇宙观念。又如,狮子、蛇、鹿、野猪、虎等在织纹设计广泛出现,集中反映出早期虎形山花瑶族在狩猎采集劳动阶段的视觉记忆遗存。虎形山花瑶族妇女喜爱穿着一种五彩斑斓的长筒裙,其长度可至脚裸处。长裙主体为两片较大的单色挑花对接,整体平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挑花织锦,两侧再各自拼接一块上窄下宽、色彩丰富的梯形织锦前摆,设计以几何形为主,中轴对称构图,装饰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图像。其中,狮子、蛇、猪、虎、鸟等山林“野兽”题材最多见。此时的野猪纹大多布置于底端作为辅助图像出现,而狮子、蛇、狮子、蛇等山林猛禽常被安排在中间主体图像位置。如花瑶挑花裙花鸟纹即采用三段式构图,每一段的图案都按照二方连续的方式双向展开。其上段图案为凤纹,下段图案为喜鹊纹,中间为花卉纹,象征着吉祥如意。三、农耕饲养视觉记忆与寓意织纹设计(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花瑶族:“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12(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伐山而亩,熟草而播。”13瑶族通过广泛开辟山林为梯田,大力发展农耕种植业,使民族劳动方式从狩猎劳作转向农耕劳作。这种生产方式转型显著地引发了民族信俗文化从祭祀山神转向祭祀土神。(清)瓤剩续编记载瑶族祭社事迹:“东安、西宁与罗定州三接壤之间,群山盘郁,瑶憧屯聚。环好二十余村,每岁二八月,丁后一日,各村长幼咸集,约二百余人赴社。其将祭也,潭内必有大锅浮出水面,取以炊米烹肉,不溢不漏。祭毕合饮,则人人足给。仍以其锅还潭,锅自沉潭底。有届祭期,锅复浮出,岁岁皆然。”14在审美文化方面,虎形山瑶族艺术表达对象从狮子、蛇、猪、虎、鸟、林为代表的传统野生动植物转向以猪、牛、羊、鸡、鱼、蝙蝠、蝴蝶为代表的饲养动物以及各类花卉、蔬菜等,衍生出新的织纹符号与文化隐喻。迁徙图是虎形山花瑶挑花织纹中一种组合型纹样,从上到下由十余种基础图像组合而成。最上层为人形纹,象征瑶族先祖的诞生。人形纹脚踩塔式三角形的山形纹和平行纹,象征瑶族赖以栖居的山林和溪水。平行纹的南侧为觉菜纹,象征饲养瑶族的耕作4p-虎形山花瑶族挑花织锦与民族视觉记忆研究 刘震.indd 322023/4/17 15:31:43Fashion China 33学术交流|Academic Exchange之物。下方为平行纹和山形纹,象征瑶族人跋山涉水的南迁历史。边缘辅助半弧形的羊角纹、曲折的河流纹以及呈开口形的脚印纹,象征瑶人迁徙过程的遥远路途与饲养的动物,最后是由盘王印简化而来的八角纹,象征着盘王的护佑与感恩。此外,受汉族织纹设计文化影响,虎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