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晚清革命诗潮研究
胡全章
晚清
革命
研究
杨天石
2023年第1期胡全章 晚清革命诗潮研究 序杨天石河南大学的胡全章教授写了本晚清革命诗潮研究(以下简称胡著)即将出版,命我写篇序,我很高兴,构思之余,勾起了个人从事近代文学研究的若干回忆。晚清,其时段,自然是清朝末年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建立。这一时段的最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被推翻,破天荒地在亚洲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成了此前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出现过的主题。但是,目前为止,研究这一时段内以革命为主题的诗歌的产生、开拓和发展,前人还做得很少,值得研究,也值得期待。1923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陈衍(18561937)编过一部近代诗钞,选录晚清咸丰年间的祁寯藻至民国时期的370余家作品,大概有点总集或一代选集的性质吧!不过,陈衍其人,宗尚宋诗,特别推崇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作品,史称“同光体”。该书立场狭隘,观点陈旧,所选作品,均和革命了无干涉。1958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过康有为诗文选一类著作。康是维新派,主张改革、立宪、保皇,其诗歌,也可以说和“革命”毫无关系。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亚子诗词选。柳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然而独木难支,柳诗柳词都难以代表那个时期文学创作的全貌。记忆中和胡著主题有关的著作,最早的似乎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文学专门化学生集体编写的红皮两卷本中国文学史,该书首设专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论述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概况。这在当时的文学史著作中,可以说开夫先路。该书出版后不久,1955级的学生又对之进行修订,改为黄皮四卷本出版。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的学生,自然参加过红黄两版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记得写作红皮本时,我的执笔章节为中晚唐文学。初稿完成后,根据阿英先生建议,我临时被调到近代组,匆匆忙忙地赶写 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一节。这是我研究南社文学的开始。此后,改写黄皮本中国文学史时,我自然也就成了近代文学部分的执笔者和修订者。两次写作中国文学史期间,我曾与孙静、孙钦善、陈丹晨等同学组织近代诗选小组,选注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夜的诗歌,结果,选出三百多家,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组审读。大出我们意料的是,审读意见:“似陋”。语气虽婉转而否定之意很明确。有关编辑建议我们阅读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陈三立、陈衍等人的作品,显然,这是要我们重视清代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人们了。怎么办?我和指导教授季镇淮先生商量。季先生建议原选主旨、主线不变,但压缩篇幅,只选50家,重打鼓,另开张,修改,再修改,一直到1963年我毕业三年后,该书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当年从残碎霉黑的故纸中选出的无数诗作就此废弃,没有留下片纸。此后,我的南社研究继续未断。直到“文革”结束,周恩来总理将编写中华民国史的任务交给近代史研究所,其资料丛书中有南社一题,我因发表过相关论文而被邀参加该题协作,进而被邀参加写作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又进而被调进近代史研究所,改行转业,主编第六卷,研究起历史来。晚清的革命诗潮,大略始于20世纪初年。其时,戊戌变法新败,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刚签,中国的亡国危机空前加深。1900年10月,沙俄一面参加八国联军,一面武装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妄图吞并黑龙江以南我国的广阔土地。事关重大,1901年3月15日,上海爱国人士首次集会,要求“出死力”抗争,轰轰烈烈的拒俄运动由42013年 第4卷 第4期(总第16期)2013年12月15日出版胡全章晚清革命诗潮研究序此发生。1903年4月,沙俄拒不自东北撤兵,并且乘机提出新的侵略要求,在上海的江苏等18省爱国人士和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分别集会抗议。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为此组织拒俄义勇队,要求开赴东北,与沙俄侵略军决战沙场。留日学生们是认真的,不仅呼吁抗争,而且派出特派员赴天津,向清政府的北洋大臣袁世凯请愿,要求他主战。不料清政府害怕人民,害怕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下令禁止、镇压拒俄运动。上海的苏报和东京的江苏浙江潮等新兴报刊纷纷亮出革命旗帜,从拒俄义勇队转化而成的军国民教育会修改其意见书的宗旨,由“实行爱国主义”改为“实行民族主义”,矛头直指卖国的满洲贵族集团。不仅如此,军国民教育会并派出运动员回国宣传、实行。一时之间,“排满”、革命之说大盛。当时,梁启超的门徒曾经起草过一份要求归政意见书,推定四川南充人张澜作为“伏阙上书”的代表,要求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宣布立宪,召还康有为。1905年初,东京中国留日学生就这一份意见书展开辩论,讨论结果,大多数人反对,革命主张成为主流。研究近代诗,没有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诗一类的总集可以依据,没有康有为诗文选等诸家选本可以参稽,胡全章教授白手起家,辟荒垦土,毅然出版晚清革命诗潮研究一书,这就将中国古代诗和近代诗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胡著首先研究留日学界报刊中的革命诗歌,广览博观,讨论 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醒狮云南洞庭波汉帜河南夏声四川等10种杂志,进而研究上海的苏报大陆报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5种报纸,以及觉民中国白话报国粹学报复报等4种杂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女子世界中国女报中国新女界杂志神州女报等4种女性报刊,最后则研究新小说小说林新新小说以及提倡戏曲改革的二十世纪大舞台等文艺杂志。这些报刊,大都设有汗漫录诗界潮音集歌谣杂歌遥国风集楚风集时调唱歌词翰词薮文苑等不同名目的文学专栏,这些栏目联络、团结革命诗人,发表了大量诗作,不仅全面地展示出当时人心、舆论的巨大变迁,而且显露出晚清革命诗潮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旧时的文学史著作和选本,一般均将作家作为主体,以人为纲,展开叙述和议论,胡著改变这一惯例,改以新兴报刊为叙述主体,这不仅符合当时出版界报刊丛生竞出的现实,在写作体例上也是一种对传统的突破和创造。创作是一种个人行为,创作的主体是作家个人,因此,要全面反映清末革命诗歌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风格、特点、成就与局限,还必须以人为纲,做逐一的分析与考察。胡著分析梁启超、蒋智由(观云)、章太炎、邹容、刘光汉(师培)、金松岑、黄宗仰、杨笃生、王启明等人,称之为“革命诗潮”中的“先锋诗人”与“模范歌手”。其中章太炎、邹容固为铁骨铮铮的革命者,推崇其作品自属理所当然。梁启超,蒋智由,后期均沦为立宪派,以保皇为职志,但梁启超是清末“诗界革命”的倡导者,蒋是其主将,二人的前期作品均具有民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内容,胡著视之为革命诗潮的“先导人物”,所言亦自有理。金松岑,虽未列名南社,但他恢复中国古诗和音乐密切结合的传统,写作 新中国唱歌集女学生入学歌娘子军等白话歌词,配以西方简谱,是晚清革命诗潮的“自觉践行者”和“重要推手”。“对佛誓发十大愿,大愿逐满不成佛。”有“革命和尚”之称的黄宗仰不以诗名,但胡著以其作品证明他不愧为革命诗人。杨笃生,以在英国蹈海赴死而留名青史,但胡著因发现其所用笔名,证明他有不少优秀革命诗作。我们当年在编注近代诗选时,为了保证政治正确,曾规定作者有反共史者不收,跟随蒋介石逃台如于右任者不收。胡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为原则,不以人废言。刘光汉,投身革命不久后就秘密投靠清政府的大官僚端方,民国时期更堕落为向袁世凯劝进的“七君子”,但胡著仍然肯定其自号“激烈派第一人”时期的作品。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皖籍同盟会会员、河南杂志文苑 栏的重要诗人王天培不仅亲身践行革命,率军强攻安徽首府安庆,而且著有诗集 元符诗草,是一位人们过去不知道的辛亥诗人。南社是清末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胡著选论“南社群杰”,计高旭、于右任、马君武、陈去病、高燮、柳亚子、宁调元、陈家鼎(汉元)、吕志伊(天民)等9人。其中高旭的诗,继承梁启超诗风,奔52023年第1期放热烈,纵横恣肆,胡著称许其在南社诗人中“成绩最著、产量最高、最能体现革命诗潮的主旋律与风向标”,是“潮头性”作品。这一见解,可以视为确论。于右任,早年即以“逆诗”案惊动清廷,名扬关中。他同样继承“诗界革命”传统,不仅主张“革其精神”,而且主张“革其形式”。晚年随蒋介石迁台,胡著不以为意,仍然将其列为“南社群杰”之一。马君武,写作祖国歌,翻译过英国拜伦的哀希腊,在南社甫建时即诗赠同人“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鼓励社员抛弃拟古、复古倾向,勇于创新。高燮,从西方诗人身上认识到,“文字界”对于“政治界”有着的巨大而迅速的影响,因而以志攘、慈石、黄天、吹万、时若等多种笔名,为政艺通报国民日日报复报等报刊供稿,同时在家乡张堰镇创办事实上的家族杂志觉民月刊,一时成为“声震东南”的革命诗人。他虽在晚年悔其少作,将早年的激进诗歌尽行刊落,然胡著不以此为然,根据其早年所作,恢复其本来面目和实际地位。凡此,都是求实存真、合人心意之举。南社在其发展过程中,社员总数多达1182人,名人众多。选择以上9人为代表,虽觉过少,但大体允当。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绝少。晚清革命诗潮中,女作家崛起。胡著选论陈撷芬、秋瑾、徐自华、吕碧城、张昭汉(默君)、燕斌(炼石女士)、唐群英等7位女作家,旁及施南女士王莲、东欧女子铸任、常州悟因女士汪毓真、石门女士吕逸初、旌德女士吕惠如、高旭夫人周红梅等,称之为“英雌诗人”,显示出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研究观念的发展和进步。其中的徐自华、吕碧城、张昭汉、唐群英均为南社社员,她们的作品自有与男性诗人不同的独特视角、风格和色彩。南社成立较晚,处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末期,但胡著仍以充分的篇幅叙述其成立、宗旨及其机关刊物南社丛刻的内容与出版状况,讨论其主旋律与意象群,较之前人,亦有新意,也提出了若干问题,留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其中的问题之一便是南社和盛行于当时的国粹主义思潮的关系及其利弊,与之相关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吸取传统诗歌的经验与营养,又为中国诗的发展探寻可行的方向。五四以后,白话诗成为诗坛正宗,中国传统诗歌自此改称“旧体”或古体,有奄奄一息之势。说老实话,白话诗的发展虽然有成绩,但至今仍令人忧心忡忡。这就是,人人钦仰的名家还太少、太少,众口流传、嵌入中华民族永恒精神记忆的名篇也还太少、太少。相反,中国旧体诗却仍然拥有众多爱好者。近年来,似乎更出现了向旧体诗词回归的现象,这就是写旧体诗的人多了,发表旧体诗的刊物多了,有些写惯新诗的人竟走起回头路,改用旧体写作。一代伟人毛泽东,多年中一直喜欢旧瓶装新酒,用旧体诗词的格律和形式写作,创造出若干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无愧于古人的珍品杰作,受到亿万人的吟诵和欣赏。何以如此?今后中国诗歌到底应该如何发展?白话诗和旧体诗并存相竞吗?歌词体,这种诗与歌相结合的新体裁要不要继续提倡?是否需要建立新的格律诗?它应该是何种样式?这些问题的解答,既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以创作实践探讨。河南大学文学院以关爱和教授为代表的群体,多年来致力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文学的研究,卓有成绩。胡全章教授广泛收集、阅览分散在各地已成善本的晚清报刊,完成晚清革命诗潮研究一书,是近代文学研究的新成绩和新进步。粗略读过胡著以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胡教授何不仿照早些年张枬、王忍之编辑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的旧例,利用多年所得,编辑辛亥革命前后诗歌总集或选择精品、出版辛亥革命前后革命诗选呢?当年的出版物今天的读者和研究者已难以见到,以个人的研究经历推想,胡教授在搜集资料时一定吃过不少闭门羹,遇到过很多困难。有关总集或选集的出版,将有利于人们不须借助研究或评介类著述,就可以直接读到原作,何其方便、惬意!当然,总集必须求全,选集必须求精。以个人所见,有些资料,胡教授似乎尚未见过,或尚未充分利用过。例如神州日报,于右任、杨笃生1907年创办于上海。中华新报,叶楚伧等创办于汕头。又如帝国日报,宁调元1909年创办于北京。光华日报,雷铁厓1910年创办于槟榔屿。大汉报,陈去病1911年10月14日创办于苏州。其他南社人或革命党人在各地创办的报刊、出版物还有许多。民国初年前后的上海报界,几乎成了南社的天下。62013年 第4卷 第4期(总第16期)2013年12月15日出版这些媒体,都有大量革命诗作发表,难以尽述。倘能一一收罗、编列,相信会有许多收获。举个小例子,谁会想到,周实的淮南社序言,竟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