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_陈铭彬.pdf
下载文档

ID:2491723

大小:1.22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色 文化 融入 高校 大学生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培育 路径 研究 陈铭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陈铭彬,胡曦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5 3 0 0 0 6 摘 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纲”。高校肩负着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责任。从理论维度深入分析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价值,有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在实践维度,高校运用红色文化促使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生态,运用经典红色文化创新高校实践活动,搭建优质红色网络平台,组建专兼结合的红色师资队伍。关键词 红色文化;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文化路径探究”(2 0 2 1 M S Z 0 0 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铭彬(1 9 7 2),广西灵山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学、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胡曦月(1 9 9 9),江苏徐州人,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D O I:1 0.1 6 7 4 3/j.c n k i.c n 4 5-1 3 5 7/d.2 0 2 3.0 1.0 0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跟随时代变化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2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先进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和延伸,其在形成、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应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对此,可运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紧密联结,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从13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而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学生在高校中共同学习、生活、交流,利用高校环境的便利对大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在高校各项教育活动中落到实处。一、理论维度:阐释红色文化,深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联系(一)理论基础的同源性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文化作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蕴含着广大中华儿女从古至今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理性认知和精神追求,铸就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精神标识。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勠力同心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站稳脚跟的重要根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的精神信仰、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3。中国历史上历经朝代更迭,最终促成各民族大团结。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等,都包含着广大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浸润滋养着红色文化。无论是从形成、完善还是创新,红色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润。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革命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萃取其精华,从而在新的历史分阶段不断完善和升华。第二,红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展现。共同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文中阐发的概念,文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本质等唯物史观原理对“共同体”这一观点作了科学的解释,而马克思共同体概念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支撑。红色文化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化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新问题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红色文化的精神支柱,其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华儿女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也促进了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二)教育内容的契合性红色文化与历史相契合,同时代共前行,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优秀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凝聚而成的。因此,高校依托红色文化开展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体现的内容属性是契合的。第一,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多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的相关内容,如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等价值观念都被包含在内,既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无比珍贵的财富,亦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载体。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些革命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多样的形式传承下来,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不断创新创造。广大中华儿女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在大学生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方式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可能且可行的。第二,红色文化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2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究同体意识提供优质资源。可以从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中剖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内容,以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整体分析,大学生以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科学且合理的。红色文化中的丰富资源能够将中华民族紧密联结,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坚实根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历史遗存,生动展现了各族群众在革命和改革的艰苦历程中奋勇拼搏的历程,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教育过程的互促性红色文化的育人目的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运用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中国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培养一批又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者在育人过程中相互作用,具有互促性。第一,高校在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其中所蕴含的宝贵革命资源和精神财富,可以增进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从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红色文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政治信仰、优秀道德品质、高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红色文化亦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无不体现着中华各族儿女团结一致、为了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的坚定信仰。大学生通过增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使心中对“五个认同”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二,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让各民族大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增进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我国每一发展阶段的历史经验都表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国家统一的根本前提,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4。面对新时代多重挑战,高校在各民族大学生之间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他们增强认同、凝聚力量,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之间的关系,以最高的热情投身民族团结这一伟大事业。二、价值维度:聚合红色文化,把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一)发挥政治价值,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资源。红色文化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积淀而来,与中国近代的历史息息相关,一步步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与强大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明确大学生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是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教育资源。第一,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大学生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从思想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依旧多以理论授课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受到一定限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缺失,不利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的内容与其他文化相比,政治性更为浓厚且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更强,在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政治价值观方面具有优势。第二,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强化爱国情怀,增强“五个认同”。大学生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度和创新水平更高,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至关重要。我国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也各具特色,在革33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所不同。广西红色资源富集,现存1 9 8 2处革命遗址5,每一处都可以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营养剂”。共同的红色历史记忆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以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在此教育过程中,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升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的认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全面立体的认识,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发挥文化价值,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 化 生 命 力、创 造 力、影 响 力 的 坚 定 信念7。文化自信从人们的高度文化自觉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文化自信能促进人们的文化自觉。大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即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就要求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中国史。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让学生对于中国革命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清晰的认知。红色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有力支撑,是因为其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更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必须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能否坚守红色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与社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紧密相关。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展现的不仅仅是高校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高校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风貌,以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推动着高校育人水平向前发展。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使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红色文化自信,深化红色文化底蕴,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发挥教育价值,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价值内涵。红色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反映出革命先辈们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当今时代的精神期盼给予回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发现并解决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也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时,部分高校将德育目标制定过高,灌输式传授导致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脱节;还有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对部分大学生思想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匮乏等问题。在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需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深厚价值意蕴进行提炼与总结,推出更多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需求的红色教育内容。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