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疫情时代急诊医学科的建设_张为.pdf
下载文档

ID:2491667

大小:1.35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疫情 时代 急诊 医学 建设
6刘继海,王江山,徐胜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期间发热门诊由急诊科统一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3):311-313.7 何小军,马岳峰,张国强.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急诊医学学科建设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1-3.8 李春盛.发挥学科综合、交叉融合的优势保持自身特色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5-6.(收稿日期:2023-04-02;修回日期:2023-04-20)(本文编辑:彭 羽)后后疫疫情情时时代代急急诊诊医医学学科科的的建建设设张 为,赵晓东(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北京 100048)摘要 中国急诊医学自1983 年成立以来,经过40 年的发展取得了卓越成绩。近3 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急诊医学的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舍己为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相信在后疫情时代,急诊医学科有能力承接公共卫生的压力,继续完成医疗卫生任务,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但是鉴于当前的急诊医学建设的不全面,考虑到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冠状病毒对急诊的冲击,进一步加强急诊医学科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急诊医学的仪器设备和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学科互联互通和主导作用、医患关系和舆论引导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急诊;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170(2023)03-0011-04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ZHANG Wei,ZHAO Xiao鄄dong(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e Fourth Medical Center,Chinese PLA General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Xiao鄄dong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in China in 1983,emergency medicin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last 40 years.Since December 2019,to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emergency medical staff stuck to the front lineof the epidemic,sacrificed themselves for others,and protected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It is believed that in the post COVID-19era,the emergency medicine department has the ability to bear the pressure of public health,continue to complete the medical tasks,and ensu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eople.However,in view of the current in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and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on emergency medicine,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five aspects of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medicine: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emergency physician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discipline interconnection andleading role,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Key words Post COVID-19 era;Emergency medicine;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2019 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情,以其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而使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带领下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在2020 年 4 月 28 日有效减缓疫情发展,全国进入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1。随着“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抗疫政策不断推进,2022 年 11 月 18 日我国新冠疫情进入稳定期2,新冠病毒对人类的伤害逐渐降低。2023 年 1 月 8 日,新型冠状病毒管理全面下调,执行传染病乙类乙管3。新冠疫情防控稳步向好发展,但是新冠疫情对健康的威胁和社会的影响仍在继续,我国卫生事业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的压力得到缓解,急诊医学开始承接新冠的诊治,继续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做好后疫情时代的急诊诊疗,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是后疫情时代急诊医学科建设的重点。1 充实仪器设备和加快信息化建设要加强急诊医学科的能力和业务,必然需要加强急诊医学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备的诊疗设备是急诊医学的硬件实力,通畅的信息流转是急诊医学的软件实力。两者是发挥急诊医学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后疫情时代急诊建设的两个有力抓手。急诊诊疗设备主要以床旁工具为主,实现关键指标的快速判读,病情变化的及时反馈。主要包括:血气分析仪、心梗分析仪、综合心电监护、床旁超声技术4、床旁电子支气管镜5、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机6、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心肺复苏机、床旁血液透析机、体外膜肺氧合机7,8等。仪器设备不仅能加强了急诊医师的诊断能力和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同时也是急诊医师救治能力的有效扩展,是提高急诊救治能力的实际需求。11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年 5 月第 20 卷第 3 期 当然,空有一堆仪器而没有将各设备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反馈的信息系统相当于自费武功。没有完善的急诊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呈现患者的医疗数据,不仅不能发挥仪器的优势和特点,反而会加大急诊医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加强急诊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急诊内在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提升急诊医疗服务的能力、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加强急诊的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实现检验检查信息的集成、床旁监护信息集成、诊疗信息集成、医嘱和护理信息集成等多方面的统筹。相信随着我国 5G 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一定能实现10,11。通讯作者简介赵晓东,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急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急危重症,脓毒症,战创伤,多发伤等。2 完善急诊医学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医学人才建设是医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急诊医学可依靠学科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积极作用,发挥后疫情时代承接新冠感染救治的医疗任务,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到急诊医学的工作中来。同时急诊医学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逐步完善急诊医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急诊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培养基础能力,进行急诊核心课程培训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融入现行病例讨论有利于拓展临床思维。2018 年成立的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不断推动急诊人才培养,实现了急诊学科全面、协调、创新发展,形成了多维度阶梯化的发展模式,助力急诊医学人才建设12。新冠疫情的防控和诊治,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医学的发展。后疫情时代,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和预防优先的卫生方针仍是主旋律,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13。鉴于急诊医学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后疫情时代的诊疗作用,急诊医学的人才培养显得更为重要。急诊医学需要融入公共卫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构建以卫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发展兼具综合素质和多元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14,提高急诊人才的学科交叉能力。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15急诊有责任和义务对感染爆发、疑似感染爆发、感染聚集进行发现、报告、管控、调查、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爆发、流行和防控的全过程,告诉我们只有及时发现病情才不会造成病情的大规模恶化,才能为后期的防治和管控奠定基础。急诊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平台,面临新发病症的概率极高,更需要有清晰和敏锐的头脑,对新出现的、聚集性的病例及时作出反应,发挥大规模流行病例的预警作用。借鉴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经验16,进一步加强急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急诊医师的发展明确方向,提高急诊医师的专业能力、辩证思维和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急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对急诊素养的加强,而且可进一步加强急诊医师对专科疾病的认识深度,在亚专科方面持续用力,形成持久研究方向,有利于急诊的科研产出和疑难病症的攻关,形成急诊特色。急诊医学的人才发展和培养机制是急诊医学的软实力。当前急诊医学仍面临人才短缺的风险,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人才在急诊持续发展仍是学科发展的重点。通过急诊专科医联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持续为急诊人才赋能,形成急诊人才规范化发展道路,培养学科交叉人才,完善急诊预警作用,不断提高急诊软实力。3 发挥急诊医学的互联互通和主导作用急诊医学科是医院的门户科室,同时也是医院的职能科室,其发展需要互联互通17。急诊医学一般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科室,能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健康状态,通过快速检测手段明确病因和病症,进而实施紧急救治。但是在很多时候,急诊医学科需要与其他专科进行互联互通。特别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急诊科面临的巨大压力,更是需要专科科室全力支援。五大中心18专科急诊诊疗、快速影像学报告、急诊麻醉手术、血液制品管理、感染控制等,都是急诊的常见需求。急诊需要与各医学专科保持良好的沟通。急诊医学的互联互通,不仅需要医院内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坚持学科内的互联互通。急诊医学的发展应当坚持国内学术交流和国际学术交流,坚持各等级医院的上下对接联动帮扶,坚持临床实践和教学科研的互动互补,通过不断的建构和统筹形成强大合力,助力急诊医学发展进入新的篇章。急诊医学作为职能科室,要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急诊科不能仅仅充当中转站的角色,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承担急危重症患者联合治疗的组织者和决策者19。对于急危重症就诊患者,急诊往往是第一就诊科室,急诊医师掌握第一手病历资料、检查检验和生命体征,急诊医师的决断对于争取救治的时效和提高就诊的质量至关重要。急诊医师不能仅具备分流患者的能力,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要统筹21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 年 5 月第 20 卷第 3 期 全局、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成为医疗救治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发扬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精神,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4 提高急诊医学的医患关系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集体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让社会对医护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在疫情防控与救治过程中,医护迎难而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医疗观念得到回归。患者真诚理解,尊敬医护。医患关系实质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后疫情时代,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根据社会燃烧理论,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健康能力和就医文化、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