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湘巫家拳活态传承与创新_扶本怡.pdf
下载文档

ID:2491531

大小:2.13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湖湘巫家拳活态 传承 创新
第42卷湖北体育科技第5期湘潭是“伟人故里”,是“红色文化的摇篮”,也是“湖湘文化的诞生地”。2021年6月,巫家拳正式被授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湘潭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拳种,流传至今年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位于湖南4大名拳(巫、洪、薛、岳)之首。巫家拳拳法强调“踊跃为先、逢空而进、见隙必攻”。由于其拳法风格的独特,使得巫家拳相比其他拳种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作为“红色文化摇篮”的湘潭,在推行红色文化基因上具有自身与地理优势。巫家拳被视为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髓,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承是“非遗”能够存续历史长河之中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与本土环境的变化,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传统红色体育巫家拳的“核心符号”产生偏离。使巫家拳活态传承下来并高效发展出去,如何坚守住自身传统红色文化“阵地”同时赋予其更加强大的存续力,对于在新时代下维系中国传统红色体育文化的延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1现实审视:红色文化基因背景下巫家拳保护与传承现存问题1.1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窘与困”:主体内核的清寒性“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巫家拳发展历经了2个阶段变化,第1阶段:发现保护阶段,巫家拳自2021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对其采取的建档、保存有效地巫家拳这一拳种的固化形态保收稿日期:2023-05-22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基金青年项目(21CTY001);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JGYB163)。第一作者简介:扶本怡(2000),女,广东乐昌人,在读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通讯作者简介:舒颜开(1976),男,湖南溆浦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史学,E-mail:。湖湘巫家拳活态传承与创新扶本怡1,舒颜开1,元丁1,颜亮鸣2(1.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2.湖南湘潭颜氏巫家拳馆,湖南 湘潭411201)摘要:巫家拳作为传统红色体育项目,由于本土环境的变化、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主体内核的清寒性、权威来源的唯有性、经济基础的失衡性、校园传承的惝恍性等成为阻碍巫家拳发展的现存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巫家拳的传承推广与创新现状,及大众对巫家拳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为让濒危传统体育技艺还原其本真形态与价值,研究构建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背景下有效搭载平台进行推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恪守巫家拳“核心符号”;焕发巫家拳活态传承活力;拓宽巫家拳现代化传承思路;培育巫家拳活态传承新局面。关键词:红色文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家拳;活态传承中图分类号:G853/8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3X(2023)05-0427-05Living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Wujiaquan in HuxiangFU Benyi1,SHU Yankai1,YUAN Ding1,YAN Liangming2(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411201;2.Yans Wujia Quan,XiangtanHunan,411201)Abstract:Due to changes in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rong impact of western sports culture,the existing problems that hinderthe development of Wujiaquan,such as the coldness of the core of the main body,the sole source of authority,the imbalance of theeconomic base,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chool heritage,have become the existing problems.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fieldwork and statistics,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of Wujiaquan,as well as thepublics awareness of Wujiaquan,in order to restore the true form and value of the endangered traditional sporting skills,and constructan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the effective installation of a platform for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heriting the red cul-tural gene:adhering to the core symbols of Wujiaquan,revitalising Wujiaquan core symbols,revitalising the living heritage of Wuji-aquan,broadening the ideas of modernising the heritage of Wujiaquan,and cultiv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living heritage of Wujiaquan.Keywords:red culture;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Wujiaquan;living heritage第42卷第5期湖北体育科技Hubei Sports ScienceMay.2023Vol.42 No.52023年5月427第42卷湖北体育科技第5期护下来,就像对即将面临灭绝的植物留下了后续可继续培育的种子。第2阶段:传承传播阶段,从传承下来逐渐转变为传播出去巫家拳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更多的属于第2阶段的范畴。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大自然的搏斗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项目。如在当今,任固守本原,以“打”论“英雄”,显然是不能因时因势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但即使这样,对“原真性”的执着也是盛行的,诸如“雷公太极雷雷”“马保国”的故事屡见不鲜,高呼传统武术是拳,是拳就能打的声音如日中天。这显然是对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认识不够,将传统武术的“真”与“打”画上等号,忽略了传统武术文化、信仰以及民族精神,这是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更加美好的生活的需求与不断变化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得巫家拳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文化生活、体育锻炼等领域。非遗的主体内核就是其人文关怀与精神感化,以及本该有的意境关联和情感互动2。如果缺失了其中某项,那么此项非遗就是形销骨立的,即使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只是一个形同虚设、没有灵魂的代码而已。巫家拳操集防身、健身、养生于一体,除具有强生健体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外,还有最为重要的“折冲御侮,有勇知方”的武术文化精神。但目前巫家拳所展现出来的仅为自身防御,养生健体的浅显层面,原本值得骄傲且需传承的主体内核,早已在这场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所冲淡。在非遗发展中“守正创新”被提及最多,但现实发展情况却依旧为守正多,创新少。对“守正”的认识停留在像保护文物一般,将其固化保留下来,如改变就是破坏其的“原真性”3。这一观点虽然可以保护其不被其他文化冲击而导致“异化”,能够保持其最本原的形态,但将巫家拳原封不动地进行固化传承,必然会导致巫家拳与社会发展脱节,逐渐走向消亡。如何使巫家拳的主体内核因时因势地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成为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困”。1.2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伤与痛”:权威来源的唯有性权力并非来自于外在法律上的强制,更是内在文化的价值导向4。长期以来,湖南省湘潭市政府部门的决定性与执行力,在巫家拳的发展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对整体而言没有完全摆脱暴风雨式治理的模式,依然缺乏连续性的问题。经过实际研究后发现,巫家拳在早期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规划要求与实际完成情况差距很大,即“重申报、轻保护”。这一问题的形成和传承人在实际行动上的参与程度有关,更在于政府部门对其实际管护工程监督责任的欠缺5。同时由于巫家拳的非物质性,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中,所以政府在任何时刻对于巫家拳的理解都只是短暂性的信息,且总是落后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进度。使得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传承人的传承意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二者难以兼顾,为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伤”。当前,巫家拳的传承与发展尚停留在“政府包办”阶段。巫家拳代表性传承人颜亮鸣创编出版的巫家拳操适合大众练习,得到了武术名家的充分肯定。巫家拳操在湖南、广西等地建立了8处传习站,同时也在湘潭市十余所大、中、小学推广普及,还在市武警部队和市特警支队推广应用。在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韶山、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进行巫家拳操展演。湘潭市巫家拳协会与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联合创立了巫家拳研究中心,将巫家拳功法的对抗体系、训练体系参与竞技体育,巫家拳教材及段位标准编写的应用研究等列入科研计划。虽然这些举措对巫家拳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依旧存在保护主体缺乏统一协调、保护工作碎片化,导致相关工作落实不力,形成“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权威来源的唯一性使得对巫家拳的保护与传承只能依靠政府的推进一步,后续工作才跟进一步,严重影响了巫家拳创新发展速度。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痛”,需要尝试通过转变成以自然个体主导模式、社会组织主导模式协同传承来缓解。1.3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苦与难”:经济基础的失衡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持续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尽管巫家拳申报国家非遗成功,但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工作而言还是杯水车薪,巫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亦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具有特殊文化和艺术形式的活动,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拥有了更加多元的消遣娱乐方式。使得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巫家拳等传统体育活动认知度低、感知度不强烈,提不起兴趣。即使巫家拳项目产业化,其产业生存空间还是会不断边缘化,如何有效解决巫家拳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平衡成为其保护与发展之“苦”。武术界与民俗学界对于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发展各抒己见。武术界从武术的本真性考虑其传承推广所遇到的问题,重点在于武术本身的文化底色;民俗学界则更加注重于文化的活态传承,重点在于将巫家拳与第三方产业进行融合,采取“生产性保护”6。现有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由政府为推手来组织相应的传承推广活动,市场化经济行为少之又少,导致巫家拳的市场化动力严重不足,第三方产业难以融入,使得巫家拳无法跟上现代“潮流”,运动赛事表演等相关硬性设施跟不上,难以满足群众的新需求,这一现象体现出了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难”。1.4巫家拳保护与传承之“倦与哀”:校园传承的惝恍性非遗类体育项目与中小学的体育课是同质性的,可以实现体育课程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上的目标,也可以对后代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7。巫家拳在校园的传承推广方式是由政府与学校协商沟通,利用大课间时间,由巫家拳代表性传承人颜亮鸣统一组织学习巫家拳操,采取利用大课间的推广方式,虽然在内容上有所保证,让学生们学会了巫家拳的基本动作,但在对其核心的武术文化精神的掌握缺乏深度。即使对体育老师进行培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