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政府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248944

大小:23.68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府 建设 城市 工作 意见
政府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市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肩负着维护京津生态平安和保护白洋淀的重大责任、推行低碳理念,开展低碳经济、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针、城市经济开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开展低碳经济,培育低碳产业、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实施低碳化管理,加强节能减排、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规划,明确任务、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加强合作,建立联盟、加强宣传,全员参与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打造“低碳①x〞,促进和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重大意义 我市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肩负着维护京津生态平安和保护白洋淀的重大责任,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开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彻底摒弃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推进以能源节约、新型能源推广应用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为主要标志的低碳开展模式,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②为建设蓝图,符合我市开展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推行低碳理念,开展低碳经济③,建设低碳城市④,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开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助于带动产业升级,强化资源利用,控制环境恶化,缓解生态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表达;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开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阔人民群众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低碳城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资源意识、能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加快建设低碳城市作为践行科学开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和战略举措,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指针,以我市作为全国低碳开展首批试点城市为契机,把推广应用新型能源、开展壮大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建设低碳城市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公众参与,重点推进、循序渐进的原那么,开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打造低碳城市,探索一条符合x开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开展之路。 (二)主要目标 城市经济开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低碳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低碳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逐步确立,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渐下降。 到202322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3年下降25%以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控制在3.5吨以内;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18%。 到2023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322年下降35%;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控制在5.5吨以内;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到达25%。 1、低碳产业进一步壮大。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绿色农业、创意产业、低碳效劳业、低碳旅游业等为主导的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框架根本建成。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全面推广。 2、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低碳宣教全面展开,低碳理念得到确立,低碳化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得到深化。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3、低碳化管理逐步深入。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步形成。符合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城市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以建筑节能、低碳化社区建设、低碳化交通出行等为重点的低碳化城市管理全面实施。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低碳经济,培育低碳产业 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推动电源结构由单一煤电向煤电、气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并举的方向开展。优化电源配置,重点开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机组,提高电力装备水平。推进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稳步开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以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产业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电谷〞,进一步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高效节电、新型储能、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具有一定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低碳高产出的电子信息(软件)产业,全力打造电力电子产业集群、高频产业集群、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加快网络游戏、动漫等创意产业的开展,推进高XX县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开展壮大低碳科技效劳业、低碳旅游业等优势效劳业。规划建设低碳教育展示场所。开展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业,提高绿色农业比重。 3、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排放监控技术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快开展清洁汽车技术和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发工业固体废物、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技术。组织实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与建筑一体化的光伏屋顶、光伏幕墙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依托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4、开展静脉产业⑤。加快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使用最新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行“收集—转运—集中处置—资源化〞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5、推行清洁生产。完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标准,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所有企业都要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培育一批二氧化碳“零排放〞企业。对超标排放和排放总量较大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到202322年,清洁生产知识全面普及;到2023年,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在一、二、三产业中得到全面推广。 (二)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 1、提上下碳意识。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开展创立低碳型机关活动。教育部门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内容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低碳宣传,广泛宣传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性、紧迫性。开展低碳(绿色)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立活动。选择一批先进机关、企业、商厦、社区等,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 2、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倡导生活简单、简约化,尽量减少“面子消费、奢侈消费〞。推进住房实施节能装修。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和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倡导消费地产产品。 3、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编制。加强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推行“紧凑型〞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建筑设计。在城市建筑设计中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技术,推进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的结合。全面植树造林,建设园林化城市。捕捉城市建设、生活消费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城市碳汇⑥。加快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建设。 (三)实施低碳化管理,加强节能减排 1、抓好农村节能。做好秸秆综合利用,鼓励秸秆还田,支持开发秸秆固化、气化技术,稳步推进秸秆发电试点工作。推广省柴节煤灶,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畜禽舍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强沼气效劳体系建设。到2023年,主XX县区和卫星城周边农村沼气用户普及率争取到达50%以上。鼓励农村垃圾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利用,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能耗落后生产农业机械,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 2、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强化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管。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企业。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实行限期治理、整改。加快对传统产业实施低碳化改造,继续加大关停“六小企业〞工作力度,逐步淘汰不符合低碳开展理念、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3、推进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管理。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根本建设管理程序,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节能改造。研究政策措施,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进行节能改造。组织实施一批低能耗、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利用的示范工程。 4、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主干道开辟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专用或优先行驶通道,大力提高公交效劳质量,努力使公共交通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方式。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监督和治理。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开展,到2023年城市公交车尾气排放全部到达欧Ⅲ标准。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积极推行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工作。2023年前,在主XX县区和卫星城规划建设12—15个压缩天然气站,燃气公交车、出租车拥有量到达车辆总数的2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城市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 5、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家电销售场所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性效劳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等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 四、重点工程 (一)“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力争经过2023年左右的努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高效节电、新型储能、电力电子器件、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等产业园区,建成年销售收入202300亿元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基地。 (二)“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