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自然史纪录片跨媒体制播历程与特点_喻溟.pdf
下载文档

ID:2483331

大小:2.23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国际 自然 纪录片 媒体 历程 特点 喻溟
0852023年第6期从 2014年开始,以网飞(Netflix)、亚马逊金牌视频(Amazon Prime Video)为首的流媒体平台在全球迅速扩张,以深刻和迅猛的速度重塑传播版图,对传统媒体构成极大冲击。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居家隔离的人们对在线观影的迫切需求,使得流媒体平台呈现爆发性增长,传媒世界加速过渡到流媒体时代。为了重新站稳脚跟,传统媒体纵横联合,陆续建立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将自家海量的内容聚合为强大力量,变身内容巨无霸。Discovery+、Disney+、Paramount+等新的竞争对手蜂拥而至,争夺网飞的订户,媒体大战正在升温,而对抗的棋子即是“内容”。在纪实领域,竞争的最高端就是自然史蓝筹纪录片,因其老少咸宜、淡化意识形态,可以穿越不同的文化壁垒,也容易被配成各种语言,有能力持续创造传播里程碑。可以说,在今天所有流媒体的排兵布阵中,自然史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将梳理自然史蓝筹纪录片从传统电视到影院再到流媒体播出平台的变迁所带来的美学形态的变化;讨论自然史纪录片与媒介迭代的相互作用、在当代全球媒介生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制作和传播的特点喻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纪录片国际合制与文化外交”(项目编号:20YTB017)的阶段性成果。国际自然史纪录片跨媒体制播历程与特点*文 喻溟/Text/Yu Ming提要:当下全球传媒生态正经历急速转型,流媒体大战越演越烈,观众眼球不再锁定某个频道,而是追逐内容,因此优质、原创的头部内容成为所有平台抢夺的对象。在纪实领域,自然史蓝筹纪录片成为竞争的核心,因其可以最大化吸引家庭用户。此类影片以大片模式制作,其提供的视听盛宴溢出了电视屏幕,转化为音乐会和电影形式。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观看习惯的变化,自然史纪录片开始在电脑、手机等小屏幕上被观看。而在今天,自然内容在各传播平台无缝跨越,也深刻影响着制作模式的变化。本文将梳理自然史纪录片播出平台的变迁所带来的美学形态的变化,跨媒体制作和传播的特点与趋势;讨论自然史纪录片在当代全球媒介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对媒介迭代的促进作用,以期勾勒出一幅变化的媒体生态图。关键词:BBC 探索频道 网飞 迪士尼自然 自然史纪录片 蓝筹纪录片与趋势。一、自然史纪录片的制播平台与形式变体2001年,由艾雷斯泰法瑟吉尔(Alastair Fothergill)与大卫 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合作,英国广播公司(BBC)与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联合制作的自然史纪录片 蓝色星球(Blue Planet)标志着蓝筹纪录片新时代的开启。巨额资金的投入整体上拉高了世界纪录片产业的技术与美学标准,而其不遗余力打造的视听盛宴溢出了电视屏幕,产生了沉浸式音乐会形式,并被搬上大银幕,诞生了电影 深蓝(Deep Blue)。接下来,原班人马制作的地球脉动(Planet Earth)在拍摄电视版的时候就同步制作了电影 地球(Earth),后者成为了迪士尼自然品牌(Disneynature)的第一部作品。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观看习惯的变化,以大片模式制作的自然史纪录片开始在电脑、平板和手机等小屏幕上被观看。2019年,网飞上线第一部原创蓝筹纪录片 我们的星球(Our Planet),其制作者仍然是艾雷斯泰与爱登堡的黄金组合。本节将梳理 21世纪以来,自然史纪录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Media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of International Natural History Documentaries086纪录片研究DOCUMENTARY STUDY片从电视屏幕到大银幕再到小屏幕,不同呈现平台上的三种变体,以期勾勒出一幅变化的媒体生态图。(一)自然史纪录片的媒介溢出效应2017年 10月 29日,蓝色星球 2在 BBC电视一台(BBC1)播出,当晚收获 1400万观众,位列英国电视节目收视榜首,超过了 地球脉动 第二季的成绩,成为 BBC自然史纪录片新的里程碑。制片人艾雷斯泰在格里尔逊奖颁奖典礼上回忆起多年前他策划 蓝色星球的过程:“随着 蓝色星球 2和 地球脉动 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现在的人们可能很难相信,里程碑自然史纪录片在过去并不是炙手可热的类型。”(1)的确,蓝筹纪录片并非 21世纪的产物,其跨国合制的大片化模式可以追随到 20世纪 70年代大卫 爱登堡的生命的进化(Life on Earth),但直到 2001年的 蓝色星球之后,这一类型才站到产业的重心。1996年,BBC刚忐忐忑忑获得了新的“皇家宪章”,(2)身处一个竞争逐渐升级的广播世界,不仅有独立电视台(ITV)等英国本土商业电视的竞争,大西洋对岸的专业化纪录片频道也开始强势增长和全球扩张。它们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做后盾,打造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对公共广播构成极大的挑战。因此,新宪章允许 BBC增加商业活动并扩展国际市场,将英国优秀的电视节目转变为国际品牌。就在这一年,BBC商业分支 BBC环球公司(BBC Worldwide)和年轻的探索频道达成战略联盟,后者借各国政府放松跨国媒体监管、可以获得更多准入之机,正采取积极进取的国际扩张策略。此轮合作,探索将 6.4亿美元投入 BBC,孕育了几个国际化频道和几部里程碑纪录大片。其中爱登堡主持,艾雷斯泰担任制片人的 蓝色星球以总投资 700万英镑,成为有史以来最高预算的自然史纪录片。历经五年时空跨度空前的拍摄制作,蓝色星球2001年在 BBC1播出,单集收获 1200万观众,收视份额超过 30%,创下 BBC二十年来的收视新高,并被销售到超过 150个国家,成为海洋自然史最为经典的史诗性巨作。音乐大师乔治 芬顿(George Fenton)为 蓝色星球创作了原创配乐,宏大的史诗般的音乐大大溢出了它所诉诸的电视媒介。节目播出后,一位观众在 广播时代(Radio Times)发表这样的感叹:“这是我看过的最杰出的电视。如芭蕾般的编排,伴之以完美的音乐,呈现出了我未曾想象的海洋。这简直应该在影院上映它值得在大银幕上播放。”(3)时任 BBC音乐经典学习与发展经理简 卡特(Jane Carter)意识到了 蓝色星球配乐的剧场潜力,后来她成为“BBC地球”品牌(BBC Earth)音乐会系列的执行制片人,将一系列蓝筹纪录片转化为音乐会,包括 地球脉动、冰冻星球(Frozen Planet)、蓝色星球 2、地球脉动 第二季等,常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其形式逐渐固定下来,由主持人介绍影片以及拍摄过程,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影片配乐,同时大屏幕放映精彩片段。自然史音乐多年来形成了传统和品牌,不仅是音乐盛事,也提供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兼具娱乐性、教育性与环保意识。这样的形式在全世界推广开来,在中国也受到欢迎。如 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出品、央视纪录频道承办的 美丽中国大型纪录片交响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首演。“精选了 话说长江、澳门岁月、故宫、再说长江、森林之歌、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 14部极具代表性的纪录片作品,首次以 跨界的形式将纪录片影像与音乐融合,用 视听交响乐的形式勾勒出一幅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 美丽中国恢弘画卷。”(4)音乐会现场竖起几百平米的高清 LED主屏幕,呈现纪录片中的精彩画面,音画互相呼应,彰显中国之美。有了音乐会之后,BBC环球公司开始酝酿 蓝色星球电影版,与德国绿光传媒(Greenlight Media)签署合作协议,把自然史部最好的作品带上大银幕。绿光副总裁索福克勒斯塔休里斯(Sophokles Tasioulis)表示,“我们相信自然史纪录片有足够的力量与情感,应该被投上大银幕”。(5)电影版的制作耗资 280万英镑,包括 15条叙事线,从 7万小时原始素材中选择,最终只有四分之一与电视片的素材重复。乔治 芬顿为电影重新配乐,解说词比电视版大为减少,弱化教育性,强化视听盛宴,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放松体验。(二)自然史在大银幕的拓展2003年,迪士尼旗下的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Miramax Films)签下了 深蓝的北美发行权,Variety杂志称此举是“非虚构影片少见的尝试”。(6)其实,米拉麦克斯早在 1996年就曾在北美发行过法国0872023年第6期自然纪录电影 微观世界(Microcosmos),由克劳德 纽利迪萨尼(Claude Nuridsany)和玛丽 佩莱诺(Marie Prennou)联合执导,雅克 贝汉(Jacques Perrin)担任制片人及解说。该片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向人们展示了森林里、草丛中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然而,微观世界美国票房 143万美元,全球票房仅697万美元,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不过,随后雅克 贝汉担任导演、制片人和解说的 迁徙的鸟(Winged Migration)2003年由索尼在北美发行,收获 1076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 5280万美元,让米拉麦克斯对市场充满信心。向电影价值的转变也是当代电视实践的一部分,自然史内容在院线发展的背后是 21世纪以来纪录片重回院线的潮流。第一个辉煌的时间点是2004年,北美院线纪录片数量一跃达到 85部,市场份额也达到了 2.34。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华氏 911(Fahrenheit 9/11),也是这些年来唯一一部美国国内票房过亿的纪录片,极大促进了纪录片的院线发行。而自然史纪录片在院线的不俗表现,也更加提振和助推了院线纪录片的复兴。2005年,深蓝在美国五家影院上映,票房仅13万美元,但在全球取得了 3000万美元的票房。就在同一年,法国自然纪录片 帝企鹅日记(March of the Penguins)在北美收获 7744万美元票房,全球票房高达 1.27亿美元。自然史内容的大银幕潜力及对家庭观众的吸引力激发迪士尼酝酿一个自然史品牌Disneynature,其第一部作品便是脱胎于 BBC 地球脉动的电影 地球。与 深蓝重新剪辑电视素材不同的是,地球是与电视版同步制作,以至于它可以按照电影的叙事常规来捕捉动物日常生活的戏剧性。而迪士尼的娱乐性和合家欢基调使得这个自然品牌偏离了注重公共性与教育性的 BBC的源头。在制片人艾雷斯泰看来,“观众进入影院是为了获得与观看电视纪录片不一样的感受,他们期待强大的故事与情感体验,从而逃离日常生活”。(7)艾雷斯泰的转型看起来是成功的,影片 2009年 4月 22日“地球日”当天在北美上映,创造了 3201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 1.1亿美元,仅次于 帝企鹅日记,在 Disneynature出品的影片中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票房纪录。此后,迪士尼基本每年出品一部自然大片,投资在 500万到 1000万美元之间,(8)大部分影片在每年“地球日”发行。其中,艾雷斯泰的公司制作的 非洲大猫(African Cats,2011,北美票房 1543万美元)、黑猩猩(Chimpanzee,2012,北美票房 2896万美元)、熊世界(Bears,2014,北美票房 1778万美元)、猴子王国(Monkey Kingdom,2015,北美票房 1643万美元)均占据当年美国纪录电影票房榜首。另一部值得一提的高票房影片是 Disneynature在 2010年地球日发行的 海洋(Oceans)。这部法国自然纪录电影由雅克 贝汉和雅克 克鲁奥德再度联手制作,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带领观众展开一场蔚蓝海底的心灵之旅。本片耗资 5000万欧元(6600万美元),在美国本土收获约 1942万美元,全球总票房约 8265万美元。随着迪士尼在 2019年创立流媒体平台 Disney+,艾雷斯泰的团队为 Disneynature制作的三部自然大片 海豚礁(Dolphin Reef)、大象(Elephant)、北极熊(Polar Bear)均优先在Disney+发行。在流媒体大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采取将旗舰作品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