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研究_朱慧方.pdf
下载文档

ID:2482284

大小:606.64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贵州 红色旅游 资源 乡村 旅游资源 共生 系统 研究 朱慧方
doi:10 3969/j issn 1005 8141 2023 03 014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研究朱慧方朱慧方1 1,时朋飞时朋飞2 2,俞筱押俞筱押1 1,田子业田子业3 3,李星明李星明3 3(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2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3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环境与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选取贵州省 1176 个红色旅游点、3380 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协调共生模型、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T决策树模型探究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模式、共生空间格局和共生环境。结果表明:在共生模式上,两大资源的共生协调值较低,共生模式以濒临失调共生及初步失调共生为主,整体呈低水平同步发展特征;在共生空间格局上,两大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圈层分化、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一环三区”的共生格局;在共生环境上,两大资源的共生环境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呈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文旅环境是主要共生环境,经济社会共生环境是次要共生环境,而乡村社会环境对共生关系的影响相对较小。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共生系统;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T 决策树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8141(2023)03 0377 08The symbiosis system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and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ZHU Hui fang1,SHI Peng fei2,YU Xiao ya1,Tian Zi ye3,LI Xing ming3(1 School of Tourism and esource Environment,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Duyun 558000,China;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3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ed 1 176 red scenic spots and 3 380 rural scenic spots in Guizhou Province as research samples,and adaptedthe coordinated symbiotic model,geographically weigh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nd the CAT(Classification and egression Tree)to ex-plore the symbiotic mode,symbiotic spatial pattern and symbiotic environ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and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resultsshowed that:In terms of symbiotic mode,the symbiotic coordination value of the two major resources was low,and the symbiosis mode wasmainly on the verge of disorder symbiosis and initial disorder symbiosis Overall,i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level of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spatial pattern,the two resource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le layer differentiation and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in geo-graphical space,showing a symbiotic pattern of“one ring and three regions”In terms of symbiotic environment,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of the two major resources was comprehensively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The cultural andtourism environment was the main symbiotic environment,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ymbiotic environment was the secondary symbiotic environ-ment,and the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had relatively less impact on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Key words:red tourism resource;rural tourism resource;symbiotic system;geographical weight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AT de-cision tree收稿日期:2022 08 15;修订日期:2022 10 2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XJC790006);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编号:黔教合 KY 字 2020 209);贵州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编号:黔教合 KY 字 2022097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SWU1909798);黔南师院校级项目(编号:qnsy201834)。第一作者简介:朱慧方(1989 ),女,湖南省双峰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通讯作者简介:时朋飞(1989 ),男,山东省东营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业绿色发展。0引言“共生”即能独立产生能量的异质性主体,以共生单元为平台,在共生环境内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共同进化,包含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三大要素1,共生关系发生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内在性质的兼容以及某种时间或空间联系、能量的交流与交换2。旅游活动具有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是多种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嵌入下的异质性资源基于“共荣”目标,在既定时间维度的空间单元上“共存”,在能量交换中“共促”,在业态发育中“共振”,这种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组织现象,逻辑思辨上适合用共生理论来揭示3,实践领域也开展了大量“自下而上”的探索。“红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文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增长”等词组频繁见诸于网络新闻,表明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已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两大资源现已成为旅游资源共生的典型。773资源开发与市场 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23 39(3)文化与旅游“自下而上”的产业实践,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自上而下”地解构两大资源的共生系统,为革命老区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及助推乡村产业“闯新路”实践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红色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间的共生系统,现实意义突出。共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研究视角4。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历史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5,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乡土文化内涵吸引力,能产生旅游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6,两大资源在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 2017)中并没有明确的分类,学者根据各自研究区资源特征,划分至不同亚类及基本类型7,8,两者的资源属性和功能存在本质区别,属于异质型共生。共生理论已广泛运用于旅游领域9,研究内容主要有文旅共生发展的模式、环境及优化策略10、传统村落的共生类型及提升策略11、旅游经济与交通业的共生度测度12、古村落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及共生协调机制13、边界旅游资源的共生模式2、红色旅游资源的共生势能4 等,现有成果多侧重于在界定共生单元的基础上,测度共生关系、模式并获取共生优化策略,作为共生三要素之一的共生环境研究较少。此外,旅游资源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前提及基础,仅探讨了边界旅游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的共生,对红色资源与乡村资源的共生型旅游化利用的研究缺位,无法为两大资源的高水平共生提供理论指引,是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主要聚焦于共生指标体系 14 及共生系数 15,定量为主、定性结合的混合式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上,红色旅游的共生研究主要集中于湖南 16 与山东 17 等红色资源禀赋强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共生主要集中于川渝 18 及贵州 19 等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的西南山区,兼具有“红”与“绿”属性的西南革命老区备受关注。现有成果对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研究较少,可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共生理论引入旅游学相对较晚,经济领域的共生关系及强弱相对不易在直观上做判断 20,故而,以“融合”“竞合”等角度进行探索。事实上,两大异质型旅游资源基于共同的外部环境及共同目标,构筑“共存共荣”的利益共生体已是既存事实,需要引入“共生理论”拓展理论研究从而指导两大资源的共生实践;第二,共生理论内涵丰富,旅游学视域下,共生单元及共生环境难以被量化,加大了研究难度,所以成果相对较少。综上,由于资源间共生实践先行而理论研究缺位,本文基于共生三要素,将共生系统解构为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共生单元的空间表征 共生格局及共生环境,选取红色旅游资源及乡村旅游资源均具代表性的贵州省作为研究区,采用 1 176 个红色旅游点及 3 380 个乡村旅游点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协调共生模型、地理加权相关系数、CAT 决策树方法,探究红色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共生系统,该结论能为共生理论在旅游学的系统化应用、革命老区赓续红色血脉及乡村高质量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借鉴。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 1研究区概况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山区特性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下辖 9 个地级行政区,88 个县级行政单元,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游资源禀赋极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其红色文化基底厚重、红色资源体量大(表 1)。表 1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明细表Table 1List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Guizhou Province类别贵阳 六盘水 遵义安顺毕节铜仁 黔西南黔东南 黔南乡村旅游经营户(三星级以上)2017 年6520271855553333422018 年347217282256156732019 年461352666273660512020 年74381446937656311868乡村旅游村寨(标准级以上)2017 年101011221223910172018 年845729976272019 年1473031381326162020 年713463418427010335乡村旅游客栈(标准级以上)2017 年20231161128818262018 年841941131484142019 年30724328142249242020 年1732582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