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旗颂
管弦乐
序曲
红旗
美学
品格
形式
规范
分析
孙科
169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的美学品格与形式规范分析孙科 私立华联学院,广州510000摘 要:红旗颂 为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多种乐器音色结合规整的单主题三部式结构,形成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该曲的和声、曲式和节奏,体现了其美学品格;红旗颂 还有着典型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和研究 红旗颂 这样振奋人心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美学品格红旗颂 独特又有力量的旋律,展现了鲜明又形象的民族特色,通过融入民族特点引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共鸣,成为当今最适合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音乐代表作品之一。该首作品蕴含的民族魂源于由和声、曲式、节奏构成的美学品格,还源于三音列的中国民族调式、徵调式汉族调式基础以及以红旗为单主题的三部奏鸣曲曲式。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和研究 红旗颂 这样振奋人心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简介(一)作曲家简介红旗颂 的作曲者吕其明是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中国安徽著名作曲家,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首批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其父亲原是新四军的革命战士,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毅然踏上开创山河的征途,曾担任过安徽无为县长、抗日根据地县长等职。吕其明自幼就跟随父亲参加新四军,在他10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去淮南抗日根据地,他正式成为新四军的一员。因为音乐才能,他在多个部队文工团中担任过团员,在15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铸就了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对他的音乐创作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战争年代已经过去,吕其明历史革命题材的音乐仍在继续发扬,不断鼓舞着走在新征程路上的中国人民。(二)创作背景红旗颂 以“红旗”为主题,融入一些高传唱度的民族性歌曲,例如 国际歌 东方红 等歌曲的旋律,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家走向富强,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与信念。整首歌曲向大众展现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利用明朗的大调式保持歌曲的肃穆和庄重,让每个华夏儿女心生崇拜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血脉与爱国精神。(三)作品分析红旗颂 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之一。该作品在保留我国民族音乐特点风格的同时,运用了西方创作交响乐的作曲技法。西方的作曲技法主要体现在乐曲的整体结构上,吕其明巧妙地提取西方交响乐的创作特点,最大化地加强了 红旗颂 带来的震撼而华丽的音乐体验和感受,而这种体验和感受还可以为作品增添史诗性的特色和风格,更好地贴合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在这首作品中,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和弦乐组合成为最佳的乐器选择,通过具有激情感的乐器更好地诠释着 红旗颂 的悠扬与激昂。而 红旗颂 民族化的特点唤醒了听众的红色血脉、红色记忆,还歌颂了先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多重情感的结合让该作品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层次感。红旗颂 为音乐管弦乐经典化创作呈现了优秀的范例,在选题构思上选择了具有教育作用的爱国主义精神题材,树立了鲜明的民族形象,这一主题与我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那些战争的宏大气势。吕其明利用富有哲理的题材引人思考,从而使得观众和歌手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红旗颂 的西方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被中国普通听众接受,主要是因为它的音乐主学 林 漫 录170MASTERPIECES REVIEW名作欣赏 2023年第9期题能让普通听众喜欢和理解。这是音乐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主题写作中,作者非常注重保持民族音乐风格。这种民族风格不是采用一些现成的民间音调,而是根据需要吸收民间音乐的一些因素,使颂歌的主题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民族魅力和民族风格。其次,在创作技巧上,红旗颂 还是一部令专家都赞叹的高质量作品,不仅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还得到艺术家的赞许。从 红旗颂 可以看出,音乐作品除了应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之外,还应具有严格的意境和相应的艺术技巧。段落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主部副部连接部新材料主部小节1-1415-5556-7475-9192-131132-239240-265266-285调性Bb CC DD G G D A a bBbB CCC表1 红旗颂 是单主题三部曲式红旗颂 的整体歌曲结构、创作方法、和音、配器设置等方面都十分细腻、新颖。作品中所刻画的红色意象,是由艺术家们利用各种音乐特性而创作的丰富的艺术表现,时而委婉优雅,时而华丽。这是以一个故事的方式发展而成的奏鸣曲结构,具体结构分布如上表所示。二、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美学品格(一)和声美学从和声方面分析,“红旗主题”则进一步反映出红色精神,题材的和声一般都由三次叠置的和弦所组成,这在引子部分也可以得到体现。而使用和弦来配置和声,很显然是作者掌握了西洋的管弦乐创作技巧后的产物。但是,如果从题目中所有和弦的走向来分析,其运作模式并不是全部按照音乐功能和声音型之间的关系原则。因而,所有和弦大体上都是伴随着韵律而存在的,并呈现出了一个“韵律加伴奏音”的状况。所以,在“红旗主题”的句子中,韵律对和声的影响是占据着主宰作用的,而对和弦作用的影响却被大大减弱。主题的旋律中本来就蕴藏了许多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特征,但是,如果机械地将它并入功能和声学系统中,所产生出的声响与歌曲形式一定会非常生硬,而不贴切。由此可见,“红旗主题”片段中的和声应是作曲家的精神创造,这种创作格调在宏观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作曲思想。而这个片段的和声音型效果从舒展自由、张弛有度,到每一种旋律音的和弦形式均恰如其分地运用,给整个作品的抒情性与描绘性都赋予了强烈的色彩。(二)曲式美学整体上乐曲结构比较严谨。它是一种由三个部分所构成的形式,其中的主旋律贯穿了整个乐曲发展。从国歌中发展出来的引言在作品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从头到尾,主导动机不断涌现,使红旗飘扬的音乐形象贯穿整首歌曲,与颂歌主题互补,成为整首歌曲的主体,使民族形象更加具体化、鲜明化。在音乐的结尾,国际歌的旋律也巧妙地出现,让人感觉到整个音乐的旋律和情感再次升华。从歌曲的开始到结束,引言不断出现,使红色的形象在整首歌曲中飘扬,与颂歌的主题相辅相成,成为整首歌曲的主体。随着音调的升降和变化,这部分节奏以音调从低到高的上下起伏方式发展,音乐节奏也变得紧张和强烈。从歌颂的主题和乐曲表现效果来看,红旗颂 的艺术意象非常集中、明确、简练、突出。在叙事方面,主体部分与子部分之间既有对比又有联系。优美的子部分不但丰富了主旋律的艺术想象和音乐意象,也同时使红色的主旋律的主体特征更为明显。而展开部分的调性转换与对比发展,也就更加配合了主旋律的比较规律。表现部分的主部分和子部分都出现在了颜色中,和表现部分的主色调并不一致,但仍然充分歌颂了红色旗帜飘扬的形象。但是,红旗颂 的艺术形式构成是一个非典型的非传统意义上的三段式音乐艺术形态。整个展示部分由两个阶段的音乐艺术形态所构成,在音乐中间只有一段材料,这一段材料也只是主题材料的变体,并最终以一个主题旋律为主,题材间的对比也很明显。再现部分只是一个片段,没有重复扩展部分的内容,使听众不会产生浮肿的迟缓感觉。从再现部分中可以发现,管弦乐作品有着华丽精美的特征。它是一首广大群众完全可以接受的音乐作品,也反映出大众化的特征。(三)节奏美学随着弦乐演奏快速而激烈的三部式旋律,歌曲的气氛也进一步增强。在第二次再现时,又加入了铜管等打击乐团的打击乐器,伴随着响亮有力的歌曲,还表达了人民对革命烈士的深刻记忆,不仅使整个音乐更加充实丰富,而且深化了音乐的内涵,使音乐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听众仿佛看见在红旗的引领下,革命战士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的英勇斗争精神。木管与铜管演奏的形式,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生活环境,而木管组可以呈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音乐的一百三十二小节以后,整体音乐的旋律转换为稳重的脚步型旋律,而木管组的音型则成为整体音乐旋律的主要保证。再现部的演奏,也是由171名作欣赏/学林漫录木管组与弦乐组共同奏响的旋律,而铜管组则直接表现为三连音的和音,音乐明亮而激动人心,生动地描绘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和鼓舞,以及人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情感。尾声转由铜管旋律,加上弦乐密集快速的六连音,把全曲推向了最顶点,彰显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气势!三、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形式分析(一)中国民族调式三音列红旗颂 前三句是四小节,第四个已经扩大到八小节。这种相对整齐的音乐艺术形态不仅具有西方艺术和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而且音调材质的表述方式始终体现了典型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在调式方面,虽然主旋律中的音调在零点五音关系上可以包括在自然大调范畴内,但事实上,音调材质体现了传统七音调式,也就是清乐低音的音调关系。具体的表现方式有主旋律中包含的所有“B”调都不直接指向“C”,明显违背原本发音级规律,但是从中国民族音乐的角度来看,代表着“变宫”音的意义。由此可见,红旗颂 旋律中的精髓有着中西融合的特点。而假如我们将这一题材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就能够更明显地看到它的民族化特点。主题音调材料基本上体现了纯四度范畴内的大二度与小三度相结合的叙述方法,这也构成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调式范畴内的音调材料的典型进步状态。(二)徵调式汉族调式基础从一个乐段或音节中的结尾音出发,它就涵盖了同宫系统内的所有旋律音,而止于徵音之上,也就是说,历经商、羽、角、宫四种音之间的逐次停顿后,终于就建立了徵调式并成为调式体系,而徵调式后来又成为我国民族民间声学范围中汉族地区较为普遍的调式。(三)单主题的奏鸣曲曲式通过对总谱的研究可以发现该作品的构成实质上是三部式的结合,不过经过仔细分析后可知,它也并非传统含义上的三部式结合,而是变异了的以单主题贯通的三部结合。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中国民族调式的三音列进行,或是徴调式的中心状态,还是在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状态,都鲜明地体现了歌曲所形成的我国民族民间歌曲的典型特色。这样的内涵,在西洋艺术歌曲中的乐句构成中,也得以很自然地表达,其韵律收放自如,而不失完整性,并充分地阐述和表现出它所代表的含义和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综上所述,红旗颂 是一首伟大祖国的颂歌,生动地表达了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场面,也表达了我国人民欢呼得胜,举国欢庆,无比豪迈,以及在伟大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此外,这首颂歌使听众能够及时地利用生活和实践中的回忆与思考,对开国大典的盛况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等重要内涵进行正确把握。作品无疑也为听众深入体会内涵、沉浸遐想铺设了更加详尽的参考道路,能够有助于听者们做出合理的期待。四、结语研究新时期爱国主义作品 红旗颂,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正能量,不断传承、融合和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是以单主题贯通的三部式,该曲的和声、曲式、节奏体现了其美学品格。其中较为方整的结构具备西方艺术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而陈述方式则始终体现着典型的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包括三音列的中国民族调式、徵调式汉族调式,这也成为 红旗颂 的形式特点。参考文献:1许首秋.红色管弦乐的“经典化”启示聆听 红旗颂J.上海艺术评论,2021(2).2匡君.20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J.人民音乐,2009(5).3梁晴.春彩地平线松风天际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管弦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4).4许晓青.人民音乐家吕其明:把一生融入这面“红旗”J.山西老年,2022(4).5车行远.红色管弦乐 红旗颂 音乐创作分析J.北方音乐,2017(3).作 者:孙科,就职于私立华联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编 辑:赵斌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