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江苏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径探讨_卢亚婷.pdf
下载文档

ID:2481957

大小:1.82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关于 江苏 推动 创新 发展 路径 探讨 卢亚婷
经济师 2023 年第 05 期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文章以江苏为例,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江苏创新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推动江苏创新发展的路径设计与对策措施:一是促成产业升级改造,提升本地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本地化创新路径,推进创新力量“走出去”;二是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拓国际化创新路径,引领先进资本技术“走进来”;三是从领先人才着手,为江苏打通创新发展人才路径。关键词:江苏创新发展路径设计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34-02江苏作为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面向崭新的增长前景与发展形势,需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勇攀高峰。为此,笔者立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形势,围绕江苏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一、江苏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1.创新现实基础稳固。2019 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 27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2.7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4%,研发人员数量超过 78 万人,整体创新投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这一年里,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净增 6000 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26 件同比增加 3.7 件,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增长成绩喜人。省内创新设施与平台稳步发展,全省 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研发机构,全省拥有创新型城市 11 个,国家级高新区 18 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1 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15 个,产学研各方创新力量相对稳固。此外,全省创新政策措施日趋完善,自 2013 年至 2018 年,江苏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建设,先后颁布实施了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创新强省目标、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的意见 关于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为江苏科技创新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较强。2020年初至今,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到如今的防控常态化,江苏科技创新工作体现出较强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江苏在疫情期间为全局防疫抗疫,在相关技术领域贡献了属于江苏的一份力量。省内多家生物与医学研究机构开展科研攻关,为省内相关病例确诊认定以及病毒治疗等工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全省科技企业全力研产,通过研发创新保证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核心原料等一系列抗疫所需设备有序生产。同时,全省多家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大学充分发挥产学研创新联动机制,合作攻关防疫核心技术,在疫情检测、药物研制以及疫苗开发等关键领域贡献了力量,如江苏省生物医药材料测试服务平台作为省内唯一同时具有 CMA 和 CNAS 药物检测资质的平台,积极安排色质谱、核磁、红外等,新冠疫情正是江苏科技创新实力的试金石,充分体现了江苏技术创新在各项领域较强的应用能力,突出了江苏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二、江苏创新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缺乏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创新型企业或部门。江苏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江苏省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依然是缺乏具有顶尖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或部门,这导致江苏整体创新动能不足,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创新力量。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江苏省内没有培育具有领军能力的核心企业与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外资与技术的吸引,导致江苏省内缺乏较为领先领域的资本与技术。科学的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领军企业与部门引领整体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正因如此,江苏创新资源分配依然存在效率上的不足。2.省内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与部门缺乏创新意愿。市场竞争不公平等问题明显存在,企业技术创新很难获得较好的收益,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这些问题归因于江苏省缺乏较为完备的创新“一揽子”计划,从创新定点支持到行业整体规划,最终落实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整体创新建设链条,江苏都存在不足,导致省内企业创新意愿不明,整体技术发展停滞。3.行业领先的技术型创新人才相对短缺。省内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总量不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境外来江苏工作高层次专家数量较少,占全部专家的比重较低。这其中有一部分需要归因于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动率太低,直接影响技术的有效转移和扩散,江苏在通过有吸引力的政策引进人才方面做得依然不够,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长三角的浙江省等区域,人才引进各项政策吸引力都相对有限。此外,高技能人才与企业雇佣关系不稳定,影响企业隐性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三、江苏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径设计与对策措施1.促成产业升级改造,提升本地技术发展水平,发展本地化创新路径,推进创新力量“走出去”。第一,明确江苏优势产业定位,扬长避短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升级,建议根据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模式,着力扶持本地特色的创新发展力量。针对江苏省原有的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结合政府措施促成优势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本地产业技术密集度,加快核心技术研发,这就有赖于政府促成本地产业与技术的支持,着力从建立本地特征产业园区、产业技术孵化基地、产学研技术升级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保证当前的优势产业在技术创新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将强势的支持着力于优势的产业才能打牢江苏省创新发展的基础。第二,切实根据发展需求与地域特色,培植新兴科技产业。这一点江苏需学习硅谷模式,不能陷入“吃老本”的死胡同中,江苏科技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将江苏省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发展与优势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学习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区域创新发展经验,培植当前国内较为紧缺的关键新兴产业。江苏的创新发展需要突破内向性,吸收多样化技术养分,才能逐步加强本土创新硬实力,加快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下转第 137 页)关于江苏推动创新发展的路径探讨卢亚婷区域发展134经济师 2023 年第 05 期(上接第 134 页)技创新中心。2.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拓国际化创新路径,引领先进资本技术“走进来”。一是,从资金出发,吸引创新资本入苏投资。着力加大对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进制造行业的投资,从资本链角度推进本地企业创新发展,借助外部资金对本地技术进行有效孵化。二是,优化创新政策支持方式,鼓励原创技术引进。从政策上刺激引领本地加大与外资领军企业交流。当然,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并非直接利用,需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技术,重视和引导企业建立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资金和企业资金匹配制度。三是,切实支持本地技术与外资技术的良性互动,打造省内创新合作机制。当前,要加强省内科技企业间的强强合作,尤其是外资技术与本地技术。着力点要准,定位江苏省内特色领先的行业,不但要放宽技术合作约束还要通过政策措施促成企业间、机构间良性合作。科技创新需要的是技术间以及思想间的碰撞,需要企业产业内部交流、产学相互提升。加大外资企业、机构的创新参与度,切实发挥各方力量提升省内创新水平。3.从领先人才着手,为江苏打通创新发展人才路径。第一,围绕“十四五”发展新起点与疫情防控常态化两个关键时期的现实需求,需要持续推进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为持续赋能江苏创新发展,不但要将人才选拔的视角放在全国甚至需要着眼于全球,确保外来人才真正进的来。第二,在关注引进人才的同时,需要强调本地关键领域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重点领域与产业相互合作,打通人才输送关键枢纽,为人才流动提供顺畅通道。另一方面对于省内高等院校重点技术领域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引导产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支持与合作。第三,本地领先人才是江苏创新再攀高峰的关键力量,本地人才留在江苏发展才是切实推动江苏创新实力的重中之重,建议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放松人才准入门槛,针对本地高等院校培育的创新人才进行引进,切实做到本地人才留得住,保证本地人才在接受培养后依然能够造福江苏科技创新建设。参考文献:1 陆芳.江苏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2(09):104-107.2 赵杰.江苏发达县域高新企业“双元”创新发展评价J.科技和产业,2020(03):53-56.(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南京210023)(责编:吕尚)教育方面都因为彭水开展特色旅游项目而产生影响,而且大部分都是好的影响,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学习生活。通过问卷调查显示,32.84%的彭水本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业;32.29%的彭水本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养殖业;有 10.74%的本地居民通过外出务工获得基础生活资金;23.47%的彭水本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提供的保障资金或者扶贫资金,对于这部分居民来说基本丧失正常的基础工作能力,仅靠政府资金生活;0.68%的彭水本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其他类。在彭水开展特色旅游后,15.83%的彭水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18.33%的彭水本地居民的学习教育发生了改变;15.26%的彭水本地居民的文化习惯发生了改变;9.12%的彭水本地居民的其他方面发生了改变。三、总结(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问题确立、思路设计、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模型构建到数据的统计分析都力求客观、严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庆彭水“世界苗乡”特色旅游实现了当地脱贫,从住房条件、交通出行、可支配收入、医疗、生活条件、教育以及收入来源等都有一定的改善,尤其是对低保户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时间、地点、精力等因素限制,所得数据与结论仍然存在局限性。第一,由于时间、地点、精力有限,本研究以问卷发放的形式为主要调查方法,问卷设计问题不够全面精准、选项可能存在一些偏差,调查结果不够严谨;第二,在发放部分问卷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个人的学术经验、知识背景、人际关系等限制,结论可能存在片面性、区域性;第三,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在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调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偏差。(二)建议与展望基于精准脱贫稳定性的研究,以发展特色旅游业所包含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认知资本等六个维度构建脱贫农户稳定性评价体系,通过计算、评价,分析出发展特色旅游与脱贫稳定性的影响关系。重庆彭水特色旅游对脱贫稳定性具有重大作用。如今,彭水依托“苗族特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不断挖掘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将品牌、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相互结合,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双赢的有效路径,实现了脱贫稳定性,居民就业和当地发展经济都有了质的提高。如今,彭水已正式步入了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按下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快捷键”。我们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坚持发展生态特色旅游,同时要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特色旅游发展态势,发展旅游解决本地居民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参考文献:1 王富珍,周国华,唐承丽,彭鹏,贺艳华,谭雪兰.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9,35(02):270-277.2 卫嫚.旅游脱贫后的返贫风险评估研究以新疆夏马勒巴格村为例J.江苏商论,2021(09):64-67.3 高恩凯,郑军.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脱贫农户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泰安市为例J.农业展望,2019,15(09):42-51.4 胡显强.助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13-14.5 胡原,曾维忠.深度贫困地区何以稳定脱贫?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现实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2):7-12.6 曹洋.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脱贫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DOI):10.7 方世巧,熊静,刘佳林.边境地区旅游脱贫户可持续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