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历史 课时 分层 作业 20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 变化 人教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B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故B项符合题意。] 2.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C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答案为C项。] 3.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重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 4.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B [根据材料信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可知,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其标志是苏联解体,故选B项。]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出现了“更名潮”。“更名潮”的出现说明这些国家(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革 C.对外政策的调整 D.共产党失去政权 A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B、C、D三项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对东欧剧变的论述,因而是错误的,故排除。] 6.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这反映了(  ) A.两个德国出现 B.两德统一在望 C.两极格局形成 D.美苏冷战结束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89年”。A项出现于1949年,C项出现于1955年,D项出现于1991年,时间皆不符,故排除A、C、D三项。由东西柏林边界开放可以看到两德统一的趋势,故B项正确。] 7.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B、C、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个体小农经济物质消失说法绝对,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8.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项说法有误,C、D两项不是本质目的,故排除。]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 材料二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 材料三 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 (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 (3)结合上述材料看,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和平演变”。第(3)问,“教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方面解答。 答案:(1)不是。苏联、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和平演变”。 (3)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等级过关练] 10.为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历次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可知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 11.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华民族发展以崭新的前景。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 D.改革步伐要尽快适应国际形势发展 A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考虑苏联实际,经济改革没有解决人民生活问题,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中国改革开放则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上台:1953年 下台:1964年 上台:1964年 下台:1982年 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材料二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解析:第(1)问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问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效果,但就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2)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 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