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学生
文化
能力
培养
路径
研究
谷琳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与培养路径研究谷琳玉,张明玉(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摘要: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家对具有跨文化能力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培养跨文化能力高等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学者对跨文化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的看法不尽相同。该文基于跨文化能力相关研究,列举了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最后针对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给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23)04-0010-031 跨文化能力研究如何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高等人才,使之在跨文化交往中有效得体地同来自他文化群体的个体进行跨文化沟通,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五十多年来,尽管学界对跨文化能力的表述不一,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同于跨文化能力。1.1 跨文化能力模型在跨文化能力模型构建方面,Spitzberg和Changnon(2009)归纳了五种模型:要素构成模型、双向互动模型、发展模型、适应模型和因果型。这些模型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单一的模型往往很难解释跨文化能力的全貌。任何特定的视角都有局限性,唯有从多种视角并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准确理解它的内涵,辨析它的构成要素。Byram(1997)发展以外语教育为中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随后又进行了深入的诠释。Byram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总体上有四个要素构成:(1)语言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4)跨文化能力。其中跨文化能力又包含几个要点,即态度、知识、解读和建立关系的技能、发现与互动的技能和批判的文化意识,作为个人特性的知识、态度与作为过程的解释/联系、发现/互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来更全面地分析跨文化交际互动实践。跨文化能力要素构成模型中,Deardorff(2006)认为跨文化能力是培养积极的态度,运用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有效得体地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态度方面,交际者应具备好奇心、开放性以及对他人文化的尊重;在认知方面,交际者应该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比较和批判思维以及认知的灵活性;在技能方面,交际者需要培养解读、建立联系、倾听、观察和适应能力。Fantini(2009)提出跨文化能力是指与有着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能够有效、得体地交际所需的一种复合能力。随后,Fantini 等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做了阐释,包含个人特性方面如耐心、幽默、开放的心态等;目标语言水平;能力方面如与交流对象建立关系、合作等。跨文化能力是沿着纵向、向前发展的。国内胡文仲(2013)等归纳了不同学者的跨文化能力包含的要素中的共同点,认为都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这三个层面的能力。也有学者探索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本土化。高永晨(2014)提出了知行合一框架,包括知识系统(知识、意识和思辨)和行为系统(态度、技能和策略)。着眼于外语教育的专业定位,孙有中(2016)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这些跨文化能力框架从不同视角拓展了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思路,丰富了学术界对跨文化能力的认识。1.2 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吴卫平等(2013)基于Byram的跨文化能力模型理论,以中国大学生为受试者,针对其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进行了一次实证调查,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构成中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维度,并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份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仅仅具备了考试的语言能力与实际从事跨文化交际要求的能力还相距甚远,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中国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对外国文收稿日期:2022-02-27修回日期:2022-03-20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科研创新计划课题立项资助项目:跨文化互动性体验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批准号:KYCX21-3310)作者简介:谷琳玉(1997),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张明玉(1996),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ISSN 1009-5039Overseas English海 外 英 语http:/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1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化知识掌握不足,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不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外国人,使用外语进行成功交流的能力欠缺,较少意识到外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及存在成见的缘由。虽然该自测量表仍需验证有效性,不仅要扩大样本的数量和普适性,还要补充其他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综合判定,但它不仅为其后续修订提供了数据基础,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提供了一种思路。2 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中国高等教育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年版)和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列为重要教育目标。2.1 国外培养路径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采取各种措施来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人才,如海外学习、外语教育、海外实习项目、跨文化体验等。但目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方式多依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跨文化体验,尤其是人际互动性体验重视不够。以往研究发现仅通过外语课堂并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还需要大量的跨文化实践和体验,比如海外学习、与国际生进行跨文化互动、海外实习等。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不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学者们倾向于通过干预跨文化体验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文化接触也许能减少定型观念,但接触本身也不足以培养跨文化能力。虽然校园跨文化接触性体验的机会增多了,但学生切身体验的跨文化的互动并不多。单纯的出国经历也不会自动转化为跨文化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干预学生的跨文化体验。Vande Berg等(2012)的纵向研究发现,即便是参加海外学习,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也需要有目的地干预才能得到提高。Byram(2009)指出,“长期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界一直认识到高层次的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实地体验才能获得,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更是如此。”跨文化能力干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即对海外学习的干预和对跨文化课堂教学要素的干预,其中有研究表明海外学习对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要比其他类型的干预效果要好。因此跨文化能力需要通过体验式学习,比如出国、服务型学习等有意培养。2.2 国内培养路径国内学者普遍认识到需要通过外语课堂、课外体验、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胡文仲,2013)的路径有意培养跨文化能力。王守仁(2019)提倡在外语专业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中国元素;融通中外语言、文化和思想;实现培养方式与手段的跨界融合。孙有中(2016)认为外语类专业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还是外语类专业的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的课堂教学。近年来,课外跨文化体验开始得到重视。胡文仲(2013)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仅需要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而且需要课外的配合,包括国外学习或工作”。在论述跨文化教学五原则时,孙有中(2016)认为应基于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创造跨文化体验的机会以促成跨文化能力的内化,更有效的体验式跨文化教学应该是在传统课堂之外展开的,如组织学生参加出国夏令营、短期留学或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因此在跨文化教育中结合跨文化体验来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至关重要,但国内具体的实证研究较少。3 干预学生跨文化互动体验路径当前,中国高校教育国际化正在兴起,为通过在地国际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供了可能性。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走向深入,来华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越50万,出国学习的总人数也已达66万,这些数字逐年增加。但是以往对校园跨文化互动的现状研究(彭仁忠,2018)表明,校园跨文化互动并不多,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互动频率和质量也不高。因此有学者呼吁要干预学生的跨文化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从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多元化资源(Jackson,2015)。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受益于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互动,有必要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互动性体验进行干预。国内外已有学者开始探索跨文化互动性体验对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并展开了相关实证研究。不少学者依托课程,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比如Jackson(2015)以体验性学习循环和变革性学习以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等理论为基础,依托于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对香港中文大学里的留学生跨文化学习进行干预,主要是鼓励国际生与当地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并在课堂和网上分享他们的跨文化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反思。其课上的大多数学生也都在课后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提到,不仅自身的语言水平得到了提升,跨文化敏感性、自我批判意识增强也有所增强。还有Wang和Kulich(2015)依托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把民族志式访谈设计为跨文化互动体验的具体形式,并以此来干预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研究的实证数据表明不仅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有所提升,民族志访谈对跨文化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证明。郑萱、李孟颖(2016)也依据学习理论,提出通过批判性反思促成学生从本族中心主义向本族相对主义转变,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关键,并通过行动研究法发现反思性跨文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沟通技能,还能通过质疑固有观念,帮助他们走出文化定型,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跨文化能力。此外,黄园园(2014)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为支撑,通过对比参加国际交1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本期推荐本期推荐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流项目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外组)和未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非涉外组),发现国际交流项目中的群际接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 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建议一方面,即使学生参加海外留学等项目并沉浸于国外当地的环境中,但若没有相应的干预措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也不多,其跨文化能力更不会理所应当地提升;另一方面,若没有切身的跨文化体验,传统的文化教学或外语教学难以将事实性文化知识转化为跨文化能力。因此有必要基于干预学生的跨文化体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供几点建议。4.1 对学生出国前、中、后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进行干预为最大化发挥海外学习经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对学生出国前、中、后期进行干预。出国前,高校和相关负责教师可以授课或举办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留学目的国的国情、风俗习惯、饮食、交通、教育等一系列跨文化知识,并从知识、情感、态度、技能和意识角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为学生顺利适应海外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在学生海外学习过程中,更要对其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进行干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鼓励学生和他文化群体的人进行跨文化互动交流并撰写反思报告。在回国之后,针对学生的反思报告进行总结并举办相关的交流会,供学生交流经验。4.2 对传统的跨文化教学进行干预传统的跨文化教学多以外语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主体传授学生英语国家的文化,既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又忽视了除英美国家文化以外的他国文化,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跨文化教学进行干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课上开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多元文化,避免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同时,在课后鼓励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跨文化接触方式去亲身体验跨文化互动,如与校园里的留学生进行互动和外籍教师进行交谈以及借助网络技术的线上交流等。4.3 对学生的跨文化互动进行干预考虑到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欠佳和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