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_王佳琦.pdf
下载文档

ID:2478307

大小:205.44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 教师 亲和力 提升 路径 研究 王佳琦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王佳琦佟亚辉【内容摘要】青年进步,教育带头;教育发展,教师为先。随着新时代的蓬勃发展,教育大业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是学生思想建设的指引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力军。为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将具有重要价值。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路径,为课堂不断注入情感因素,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师;亲和力【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 年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重点项目“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2021 年度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研究”(编号:21XJ2100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佳琦(1998),女,黑龙江穆棱人,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佟亚辉(1978),男,黑龙江汤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与合作者,其亲和力的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基本内涵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亲和力,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一)亲和力的概念及其来源。亲和力是一种能够使人感到亲近、愿意与之接触的力量2。亲和力最早属于化学领域的概念,直到 13 世纪,“亲和力”一词才被引入人文社科领域,随后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领域广泛传播。在教育学中,“亲和力”代表一种心理倾向和心理需要,形容教育双方之间的亲切感、信任感、认同度。现如今多被用于表达人际关系,表示某人对另外一人的友好,亲和力是合作实现预期效果的内在动力。(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在思政课中的主动趋近,以话语的感召力、教学内容的说服力,以及交流表现的亲近力为渠道,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密,准确传递课程内容,显著提升思政课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新时代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的切身感受及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教师的情感温度,保持政治底色的同时,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重要意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构建平等有爱的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一)有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对高校的要求,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的时代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究其根源,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而服务,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成熟发展而尽责,全面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水平有利于增添课堂活力,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二)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入侵,不良社会思潮频繁出现,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形成产生极大的误导,为思政课教学增加了难度。传统的思政课堂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最终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愈发重要。教师亲和力的不断提升能帮助教师提高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直击社会现实问题,直面学生思想困惑,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助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引领学生坚定自身的信仰,寻求自己的价值。(三)有助于优化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亲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亲和力的掌握程度,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盲目性、功利化、个性化等特点,这使得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想法,重视自身的主体意识,若教师不能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追求绝对权威地位,忽视学生需求,必定会引起师生关系的僵化。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才会信任教师,并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唯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亲近。因此,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促进师生关系优化,要努力改变传统模式下“支配者”与“服从者”的定位5。如此,作为一名思想政812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弱化的表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现实性的问题。(一)教师忽视学情,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传授给学生,整个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学情,教师通过对当代学生学情的了解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落实。然而在现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部分教育者没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思维,忽视学生能力水平,使得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的距离加大,教师亲和力变弱,最终致使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者重视学情分析是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效提升的前提,也是其实现路径,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容易受到新闻时事的影响,他们迫切想要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教师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客观需求,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思想的距离感,这也是教育者亲和力不足的重要表现。(二)教师语言生硬,话语缺乏感染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话语具有亲和力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亲和力构成要素主要有语言内容、形式、方法和环境等,是由内部和外部要素共同组成的”6。语言的艺术能充分展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当前的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语言生硬乏力、话语缺乏感染力等现实问题,造成教师亲和力弱化,思政课缺乏活力。一方面,当前受到课程政治性、理论性等特点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灌输法,部分教师缺少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平易近人的话语的技能,只注重语言上的形式主义,不能做到通俗易懂,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进行课程中的随机互动,无法展现自己课堂的特色,语言缺乏感召力。(三)教师热情不足,师生缺乏有效沟通。教师的工作热情体现在对教学的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将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以此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然而,一方面,当前的思政课教师受到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家庭任务等压力的影响,容易出现精力不足、热情减退的情况,使得师生互动减少,课堂效果减弱,情绪情感带动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普遍采取大班额教学,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汇聚一堂,教师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的感受,使得学生无法体会教师情感的投入,逐渐演变成师生交流的阻碍,过重的教学压力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最终形成了高校思政课的普遍现象,即师生之间课上缺乏学术交流、课下缺乏日常交流。教师的工作热情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的路径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生命线,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思政课程能否达到效果,都与教师的亲和力密切相关。(一)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当代大学生是接受网络信息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特殊群体,具有个性化、价值多元化、思维灵活化等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更高,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更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传递国家之声的重要任务,有必要将教学契合大学生正在经历并具有一定兴趣的时事政治,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解答学生对热点问题的疑惑,以此来切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接地气、入人心”。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断为教学内容注入时代气息,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对理论知识传递有理有据,让学生认同并亲近授课教师,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理论光芒。受到学科内容和性质特点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是旗帜、是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传播者视为自身使命。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缺少理论的支撑,甚至保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那么必将引起学生对课堂、对教师的不信任,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性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使对课程的解读有理论的根源,回复学生的理论问题;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中国故事,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丰富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例如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增强课程创新性和实用性。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提升的必由之路。(三)增强教师话语感染力,展现教师个人魅力。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思想政治课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纽带,是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构成要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因此,如果教师授课内容多包含政治性的权威语言、官方话语,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疏远感,加深师生间的隔阂,这就要求教师在话语感染力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是直击学生心灵深处的媒介,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教学用语必定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授课话语的政治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做到既能准确表达国家意志,又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声音抑扬顿挫、侃侃而谈,对理论的讲解富有感染力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注重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变,要迎合学生的喜好,贴近生活化,适当运用网络语言,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话语讲述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形成不同于书本语言的教学语言。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在课堂中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提高教师亲和力的关键。(四)拓宽师生交流渠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师生经验阅历差距过大,必然会产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如若放任不理,必将产生隔阂,成为师生良性交往的阻碍,因此,要不断扩宽师生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能912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基于 PCABP 神经网络的高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评价研究章锐旦朱建军【内容摘要】高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是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国内外高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世界诚信大会历届所达成统一的有关原则或责任,设计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的 PCA BP 神经网络模型,并验证了 PCA BP 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比普通 BP 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较快的收敛性。最后从完善利益机制、增强开放科学理念和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等方面提出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的相关建议。【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人员;科研诚信;诚信评价;PCA BP 神经网络模型;开放科学【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 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