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探析_李佳霓.pdf
下载文档

ID:2478272

大小:1,005.80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文艺活动 德育 功能 实践 路径 探析 李佳霓
115 2023 年 4 月第 2 期总第 178 期金融理论与教学Finance Theory and Teaching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探析李佳霓(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收稿日期:2022-11-03基金项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路径探析”(SZYB2022-06)。作者简介:李佳霓(1994-),女,吉林四平人,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西南民间舞蹈文化研究、舞蹈教育研究。前言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高校不断地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文艺活动育德成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帮助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文艺活动育德实践还尚有不足,导致其德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因此,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到文艺活动育人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践,加强校园文艺活动建设,探索有效实施路径。一、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价值体现高校文艺活动是以校园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性文化,具有开展频次高、参与互动强、影响范围广、内容形式多等特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精神需求,也蕴含着德育功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思想引领价值高校文艺活动具有潜移默化进行学生思想引领的天然优势,它能够通过情境烘托、视觉和听觉冲击的表演激发参演者和观看者的情感共鸣。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感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建设良好的精神世界、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二)育德育才价值育人是学校的立身之本,而通过文艺活动也能够实现洗涤心灵、陶冶情操、树立良好学风、弘扬传统文化、端正思想价值观念等育人目标。一方面,校园文艺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校园文艺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凝聚认同价值文艺活动能够体现高校文化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和辐射作用。一方面,文艺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成长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广大学子逐渐形成一致的群体性价值观,从而营造良好摘要:文艺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载着文艺育德功能,是培养学生精神素养,帮助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有力抓手,具有思想引领、育德育才、凝聚认同等价值。为保证高校文艺活动取得文艺育德成效,从文艺活动的对象、目标、内容、机制等方面,探索文艺育德的实践路径。在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立正站位、思想引领把握方位、特色活动定居高位、文艺育德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使高校文艺活动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深远持久的思想浸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教育学生。关键词:高校文艺活动;德育;文艺育德路径;文艺育德功能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23)02-0115-04DOI:10.13298/ki.ftat.2023.02.014 116 学风、构建和谐校园。另一方面,在文艺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德育内容,使学生形成高度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二、高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一)锁定目标群体,以人为本立正站位大学生是高校文艺活动德育的目标群体,其积极性与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文艺活动开展的育人成效。应明确,高校文艺活动是为学生服务的,高校开展文艺活动的时候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文艺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以此实现文艺活动的长远发展。第一,应把握学生的真正兴趣爱好。高校文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老套,不被新时代青年所喜爱和接受,学生积极性低,育人效果甚微。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真实喜好和现实需求,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和形式,创作排演符合青年群体个性特点的文艺作品。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文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由旁观者转向创作者,实现高校文艺活动的欣欣向荣。第二,应动员学生主动自愿参与活动。高校文艺活动大多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开展,活动过程中表演者与观看者分割为两个互不相干的个体,表演者只负责将文艺作品较好地展示出来,而观看者大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文艺活动缺乏互动,观看者参与感低,德育功能难以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不能仅仅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关注,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在活动策划、活动开展和活动内容等方面都要以学生群体为依托,使其成为文艺活动的实际执行者,而老师则主要担任指导和纠偏的角色。同时,加强台上与台下的互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提高文艺素养、增强德行修为。第三,要提高文艺活动的实际应用价值。大多文艺活动与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等内容相脱离,对学生未来发展帮助不大。高校文艺活动的开展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未来,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掌握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体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多维度全方位打造多样的文艺活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总之,高校文艺活动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切实将大学生群体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结合当代青年学子的现实需求,“从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既有正面导向教育作用的,也为青年学子所喜爱的文艺活动,寓教于乐,真正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1(二)明确育人目标,思想引领把握方位文艺在铸魂育人、凝聚人心、思想引领上的作用举足轻重。正能量的文艺作品能反映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负能量的文艺作品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毒害和侵蚀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文艺活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筑牢唱响时代主旋律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导向,端正文艺活动的设计理念,保证文艺活动的正确方向,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育德工作”2。不断增强对文艺活动和作品的分析鉴别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高校文艺活动在价值引导、思想引领和文艺育德的功能。落实到具体,判断文艺活动是否有效发挥了思想引领功效的标准,是文艺活动反映的三种境界:第一,思想境界。在文艺活动的内容上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内容融入文艺活动中,既要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也要包括奉献、友爱、团结等主题。用以小见大的创作方式,让学子在参与或者欣赏校园文艺作品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和“三观”塑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价值信念,外化为自觉自愿的实际行动。从而实现文艺活动在高校中的文化担当和公共关怀价值。第二,艺术境界。在文艺活动的导向上要顺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在思想层面、艺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多维度进行活动设计,将文艺活动作为讴歌的媒介,让高校学子能够入心动情,受到精神洗礼。第三,文化境界。在文艺活动的理念上要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艺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扎牢“文化根”,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高校文艺活动有机结合。使高校学子在活动中筑牢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将文艺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有效的凝炼,充实文艺活动的文化内涵,有效增强文艺活动的德育功能。(三)内容与时俱进,特色活动定居高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 117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建设理念,是当下高校文艺活动的重要思想指南,要求我们既要继承和借鉴过去的优秀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到高校文艺活动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层次、高品位活动缺位问题。学校要对文艺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规范和纠偏,坚持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相统一,因地因时因势制宜,科学化创新构建高品位、高层次的特色文艺活动。第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文艺活动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高校文艺活动应深挖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正向思想和美学价值,使其成为文艺育德的鲜活素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取有关忠诚爱国、艰苦朴素、诚信友善、励精图治等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树立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此外,在文艺作品的创作方面,也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在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舞美设计等方面,使传统文化能够活态性的可持续传承。第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使高校文艺活动成为承载精神信仰的载体。红色革命文化中深厚的党史资源和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能够给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升华主题。其体现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等意识形态能够充实文艺活动的精神内涵。高校在举办文艺活动时要注重挖掘地方革命典型事迹,提取红色革命文化基因,创作红色文化主题艺术作品,并形成特色主题活动,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3,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使革命精神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弘扬和继承下去。第三,凝炼地方特色文化,突出高校文艺活动内容上的就地取材。地方特色文化主要包括风俗人情、民间信仰、传统文化等,这些民俗文化、民间特色都是文艺活动创作素材的源泉,凝炼地方特色文化不仅能够使文艺活动形成品牌特色,也有利于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高校学子在地方文化氛围的熏染下,会产生更多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得文艺活动德育功能更有针对性和代入感。高校要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创建以文艺活动为载体的育人品牌,实现文艺育德目标。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高校文艺活动紧跟时代主旋律和国家大方向。对新时代先进文化的关注和学习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关心国家发展形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然而,纯理论性的知识灌输往往被学生所抵触。以当下热点话题、重大事件、主流思想等为内容,以歌曲、舞蹈、情景剧、朗诵等为形式开展文艺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四)健全育人体系,文艺育德明确定位第一,优化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学子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切实推进二课学分认定建设。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开设适合自身校情和学情的文艺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驱动学生广泛参与文艺活动。同时,也要适时对文艺活动结构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既要符合学校发展方向,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对“二课”活动的考核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过程性的实践考核,引导广大学子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第二,培育壮大文艺工作的师资力量,为文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一是要加强文艺活动指导教师的思想道德、艺术涵养、文艺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活动策划、组织、编排方面的能力。二是要优化师资队伍组合,在年龄、性别、技艺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对于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中予以倾斜,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第三,组织建构文艺活动的专业团队,利用好大学生艺术团等文艺团队。大学生艺术团是文艺活动的活跃组织,应重视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培养和引导,强化其文艺创造力、影响力和服务力。在师资配备方面,不仅要依靠校内指导教师,还要积极与校外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如本地文化部门、专业文艺院团、民间商业文艺团队、民间艺术家等。在团队发展方面,一是要注重加入德育内容,促进团队绿色健康发展;二是要鼓励团队创新,树立学生自我创作的意识;三是要发挥思想引领力,推动团队活动的大众覆盖面,加强对外交流和互动。第四,积极打造“互联网”文艺,创新拓展文艺活动开展渠道。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有深度有内涵的优秀文艺作品分享给 118 广大学子。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中受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创作表演的优秀文艺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实现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也能够减轻线下表演的压力,突破场地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文艺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广。同时,“互联网”文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