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社会实践
学生
就业
竞争力
作用
分析
钟楚君
高校观点172就业与保障2023.2高校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文/钟楚君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转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地域建设、创新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关键词:社会实践;就业竞争力;核心素养;评价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补足在校教育的短板,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深化学生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实践活动是关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力高低的关键因素,高质量的社会实践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求职中脱颖而出。一、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知,对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课本上,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缺乏了解,对社会理解太过片面。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学生更新自身认知、获得知识技能的重要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不断适应企业的需要。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创新社会实践方案,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熟悉企业,逐步增强其对社会实践的认同。(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目的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激发学生对工作的热情。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与高校、社会的联系,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竞赛等实践活动,并规划实践方案和给予资金支持,能够促使学生更迅速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节奏,并借此尝试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校企联合是促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核心方式,为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场所1。学生在校企联合中开展工作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在工作中利用创新思维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工作困难。(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自我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及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与就业的重要内容。职业素养通常包括多方面内容,如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四)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同学之间的竞争,由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学习与校内活动,竞争范围与竞争对手相对狭窄,接触社会机会甚少,导致学生对自身评价与定位不够准确与全面。仅仅以学习成绩和校园实践活动作为自我评价标准,易出现学习优异者对自己评价过高、学习较差者对自己评价过低的情况。因此,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评价参考标准,如工作能力、为人处世、领导管理、自我表达能力等,进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二、高校社会实践的特点在具有社会特性的群体中,个人在群体中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利益要大于个人的独立行为。高校社会实践强调人与人的合作,重视对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探讨,凸显人的社会性,从而摆脱固定的学习方式,并通过与外界的沟通获得更多的体验。相较于常规课堂,社会实践更强调挖掘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活动,能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向,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会主动173就业与保障 2023.2参加社会活动,真正体会到“实践”的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相较于传统课堂,社会实践没有时空限制,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多样的教育氛围。它包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让学生摆脱固有的学习概念,用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在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科书中所呈现的模块化的知识表达方式相比,其实施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大学生要自主探索、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实用的理论知识运用方式,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有利的条件。三、高校实施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很少有高校大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大部分学生是在高校的要求和组织下参与的。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态度消极,这对其今后工作经验的积累及工作能力的提升造成阻碍。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国家对学生的学业要求逐渐增高,学生不得不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导致高校理论课程课时不断增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少,实践经验也有所欠缺2。另一方面,高校环境相对封闭,社会实践范围有限,对社会的认知也十分狭窄。因此,学生对企业人才需求不清楚、对自身能力盲目自负、社会竞争压力认识也不足。加上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不足,一般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岗位,最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二)社会实践活动趋于流程化社会实践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见识和工作能力,但校内无法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只能依靠校外进行,而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存在人身安全问题、校外纪律问题、校外经济问题及学生自身心态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成本低、便于操作、时间少的实践工作。学生的实践结果普遍不理想,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再加上缺乏相关人员的指导与管教,学生没有深入参与实践活动,仅仅流于形式,如实践照片、社会报告等,这使教育者无法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与改进,最终导致社会实践过于流程化。(三)社会实践基地相对不足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当前部分高校社会实践政策和实践基地仍不够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其一,高校与实践基地没有找准结合点,社会资源匮乏,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与自己喜欢的岗位和实践项目。其二,高校实践基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实践岗位及项目。其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提升,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尚不能提供足够的、合适的岗位与工作。再加上高校实践基地的数量不足,学生自行寻找实践基地和实践岗位较为困难,且耗时长,还存在自身技能和实践基地不符的情况,大幅度地降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及社会实践的质量。四、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路径探究(一)转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对当前高校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社会经验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高校要帮助学生转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理念与看法。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优势,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的选择权,而且是拓展学生学习范围、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高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开展力度,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其迅速适应企业发展趋势,认识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3。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实践的含义和社会实践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毕业生逐渐增多的形势下,就业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更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越发明显。高校要不断统一培养目标,规划学生成才方向,并分别从课程安排、学分设置及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管理及知识的填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建立多种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机制,打造高校自身特色实践活动,还可以针对院校、专业、学生就业倾向规划社会实践方案。同时对实践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提供基本保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要整合资源构建完整的社会实践体系,确保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当前大部分实践活动开展较为顺利,但仍有部分实践活动需进一步改善,如实践环节过分烦琐,达不到预期效果,需要不断加强社会实践规范化管理4。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制度,由组长设计活动,再由高校教师或主任指导活动进程,并将优秀小组实践成果进行分享。要切实增强教学和课程专业化建设,为学生成才之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为学生供应多样化的选择内容。实践活动前期准备要充足、周密、详细,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领导地进行,在社会实践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评定成绩、表彰。另外,高校要增强实验室和实践地区的建设,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如完善图书资料、搭建校园网络等,为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实践提供资源和渠道,让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高校观点174就业与保障2023.2奖励化、标准化,从而逐渐完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三)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地域建设社会实践将专业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理论知识延展到社会工作中,要坚持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校园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大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要推进校企联合、校企合作,使其进一步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求。一是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与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共同发展,坚持资源整合,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高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改变教学重点,提升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以进一步顺应市场人才需求。三是推动企业与高校资源信息互相分享,校企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实践形式,企业为高校提供设备,高校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促使高校技术与企业设备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整合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高校与实践基地也要相互沟通与交流,促进两者相互反馈、相互补充,进而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果。(四)提高重视,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学生走近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环节。高校要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构建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措施,打造具有地区特色与高校特色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高校在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划出符合学生就业需求的社会实践方案;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社会实践开展动态化管理,进而提高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五)推陈出新,创新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为目标。社会实践是指导学生学习、锻炼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但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目标,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够丰富,社会实践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不够完整,还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因此,面对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地更新与进步,开发新型的社会实践项目,不断激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与配合,让学生得到锻炼,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增加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将其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重视不同年级在校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其发展差异性制定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生的目标规划能力,使其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5。三是高校领导与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以新时代人才需求目标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在学生的生活思想及人生规划、人生道路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五、结语社会实践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领导要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度,积极规划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