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大化工”实验室常见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_董泽刚.pdf
下载文档

ID:2477506

大小:1.3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化工 实验室 常见 安全问题 改进 措施 董泽刚
:高校“大化工”实验室常见安全问题及改进措施董泽刚 许 芳贵州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贵州贵阳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现如今,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科学等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属性,其共同点是实践性强,在专业授课时,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关实验室已成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当前环境下,科研任务愈发繁重,故而对高校“大化工”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管理必须全面统筹,严格落实好实验室安全管理,为教学及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剖析了高校“大化学”类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并逐一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高校;“大化工”实验室;安全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盛,科研投入逐年加大,高等学校已成为我国基础科研攻关的主战场。实验室是工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高校及相关实验室也面临着极大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压力。基于学科特点,我们将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科学等学科涉及的基础实验室统称为“大化工”实验室。众所周知,化学、化工类实验通常涉及化学药品(包括易制毒药品等)、压缩气体(等惰性气体、等易燃气体),玻璃制品、一次性耗材及各类制备、分析仪器,并且实验过程时常伴随腐蚀(、等酸碱类)、有毒、有害物质(甲苯、二甲苯等芳香化合物)的生成,因此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凝聚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和心血。防患未然,始终把实验室安全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场所,一直是学校、社会努力的目标。基于以上原因,结合“大化工”类专业学科特点,科学化、规范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认真梳理管理过程,查缺补漏,落实、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校“大化工”实验室管理为例,简要剖析了相关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高校“大化工”实验室常见问题分析 实验室人员流动大,安全意识淡薄化学、化工类实验室是学生、科研人员从事日常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硕士、博士及相关实验人员人数大幅上升,实验室的使用率远超负荷,实验人员流动性大、人均实验面积不足、安全意识淡薄、实验室面临极大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基于提高使用率,共享、开放等原则,实验室开放时间长,甚至 小时开放,全年无休。同时,由于实验室准入制度的不同,实验人员的个人实验素养及所接受的培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容易导致部分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常见的安全隐患是:()实验人员出于节约时间等目的,往往将食物带入实验室,甚至存在一边实验,一边饮食等现象。()智能手机的普及,带给人们极大便捷,但实验过程中,使用手机,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在公共实验教学时,大批学生个人物品随意摆放,主要包括手机、背包、水杯等,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实验人员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足,对实验风险的预期不够。例如,实验人员对具体实验药品的理化性质、反应特点等认识不足,或者对实验室步骤不熟悉、操作要点不明确,这些都容易引发实验安全事故,甚至由于后续处置不当,造成二次事故。()实验药品、样品、器具清理不及时,标识不清,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困难,在清理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许多实验室还存在过夜等现象。由于科研任务重,毕业压力大,通宵实验已成为许多研究生或者课题组的常态。长期的高负荷、快节奏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麻痹之感,特别在深夜实验,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其根本原因是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当然实验室设计等也存在一定缺陷。科技风 年 月理论研究“大化工”实验室硬件类安全问题可靠的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是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我国高校的分布与国内经济密切关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等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高校数量众多,发展也快。然而也受地域经济的反噬最深,主要的矛盾是有限的教学用地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校人口规模,科研规模。基于类似的难题,许多高校往往只能挖掘自身“潜力”。主要的问题是:()实验室年久失修,设施陈旧。主要表现为用电不规范,例如,电线铺设不规范、插线板过渡串联等。实验台台面腐蚀严重,残留药品气味浓烈;通风橱老化,风扇异响,且腐蚀严重;有些高校甚至缺少洗眼器、应急喷淋器等应急设施;应急医疗包过期;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压缩办公面积,办公用地装修简单,随意搭建“铁皮房”作为实验用地。主要表现为消防、抗震、防火等级不达标,用电、排污等不规范。此外,这类“铁皮房”实验室大多从事生产或工程研究,不仅噪音大,污染也极其严重。()实验仪器摆放密集,种类繁复,用电负荷较高,容易引发火灾等事故。如马弗炉、真空退火炉等仪器,它们普遍功率高,使用耗时长,长期高温、高负荷运行,对实验室配电的要求相对更高。类似的现象在当前的高校,特别是老牌高校、研究所等屡见不鲜,同样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除以上问题外,实验室自身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专职实验队伍人员不足,专业素养不够。随着教育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出台,新一轮高校间的角逐愈加白热化,而高举科研大旗是最直接有力的竞争方式。其结果是专职科研人员比重大幅上升,同时由于政策原因,专职实验人员的比例逐渐降低,转而以兼职实验管理人员,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代管实验室。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队伍还要面对种类繁多的检查与考核,而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责任定位各不相同,又给实验室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不够精细,存在部门协调不足,工作推诿、拖延等问题,也会留下一定安全隐患。实验室本身是一个重资产集群,其运行和管理涉及资产管理,用水、用电、消防甚至安防等方方面面,其管理不能停留在照搬实验室规章制度。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更换,大多需要专项经费配套,期间还包括招投标,安装审批,资产申报、验收等诸多过程,需要协调科研人员,资产部门,科研部门、后勤部门等多个职能部门,整个过程大多耗时、费力。此外,许多科研人员自购仪器,安装和使用缺少安全评估,给实验室管理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可能会涉及多个层面,既不能简单按照规章制度搞一刀切,打击科研人员士气,也不宜放任不管,将安全责任完全推诿于实验人员。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改进措施 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为进一步减少化学、化工类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出现,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概率,主管部门、学校、二级单位等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站位,从而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从而为进一步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规范实验室过程管理,做到“雁过留痕”。由于实验人员流动性强,且涉及药品、仪器压缩气体等使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痕迹”管理,做到人员、物品等心中有数,有账可查,方便溯源,从而在无形中增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其实验室使用“痕迹”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考试,考试合格方可进入;其次,实验室准入登记、预约,填写实验室运行记录表;最后,在实验过程中,仍然需要填写具体使用的药品、器具等信息,可谓是步步留痕,有迹可循。也正因如此,实验人员反而培养良好的实验规范性,无形中提高了安全意识。()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公众号、官网、短视频 以及学习平台等进行安全宣传,同时将实验室安全内容纳入学习考核,提高准入门槛。随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改变人们阅读、交流的习惯等。新一代的大学生更习惯通过新媒体来接受新信息、新知识,因此积极拥抱新媒体,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此外,建立手机端、端的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已被许多高校广泛接纳和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给予教学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同时也极大地解放了相关管理人员,得到极大的肯定。()定期开展消防、逃生等安全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科研人员的参与度。以我校为例,学校每年都定期开展了消防演练,但对学生的调研发现,真正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的仍然是少数。原因在于,演练过程大多以示范为主,真正使用时仍会手忙脚乱。因此,在演练过程中亟待提高理论研究科技风 年 月演练的实效,提高演练的互动深度,重在“练”而非“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高校在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需要优化实验室管理方式,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主要措施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通风、消防、防爆等专业安全评估,探索实验室分级管理,落实相应软件、硬件设施配套。例如,在“大化工”类实验室,高压反应釜是常见高压合成设备,按照使用规定,相关实验室需要达到一定防爆等级(如防爆墙等),因此,需要相关实验室根据设备情况落实配套设施。()完善污水、化学品废弃物、废渣等处理设施。当前,实验废弃物,特别是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十分昂贵。一方面,实验室应做好废弃物分类管理,做好隔离储存和登记造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废弃物处理与科研人员研究项目相结合,引入部分基础处理设备,建立校内废弃物处理初级筛选和处理,从而降低废弃物储存带来的安全隐患,加速废弃物的处置效率,实现双赢。中国矿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都已经在相关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并且得到广泛的好评。()加快实验室安全管理集成化、系统化,实现实验室动态管理的“云端化”。互联网及智能硬件的发展,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是重要的契机,部分高校通过引入“工程管理”理念,利用智能硬件和软件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可视化、动态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除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硬件设施,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灵魂性工程。重视实验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也是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必将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如下:()适当提高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比例,使之做到分工明确,具体安全问题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具体实验室。加大专职、在编实验室管理人员比例,有利于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加快组织及推进实验室的各项具体工作;有利于工作落实到人,责任落实到人。()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参照高教系列,可以设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专项基金,提高相关人员的培训次数和培训力度,加强高校间及与社会生产管理企业、部门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使之增长见识,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盘活管理思路,进而优化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实际待遇,畅通实验系列晋升通道。近年来,为了凸显国家及行政主管部门对实验人才的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职能部门已经在实验系列技术职称中加入了正高级实验师(专业四级),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实验人员对实验室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认可度。此外,许多高校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具体激励措施。例如设立了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项奖,给予荣誉称号等举措。这些措施的出台大大提高了实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实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结语综上所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受到教育部门、高校、社会及科研人员的长期关注。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实验室管理及实验人员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相关从业人员,也肩负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实验室安全为引,浅谈了“大化工”实验室管理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了部分改善举措。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永远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好鞭策。参考文献:武晓娜,祥谢,肖尤丹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及启示实验技术与管理,():达田,张晓谦,鲁琳琳,等高校科研院所化学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