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研究——以A大学为例_季伟峰.pdf
下载文档

ID:2477469

大小:1.47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教师 政治理论 学习 活动 效果 研究 大学 季伟峰
BEIJING EDUCATION282023.04 高教高 教 研 究 大学治理栏目协办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研究以 A 大学为例文/季伟峰王亮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也存在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忽视对教学规律研究等现象2。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因而,面向高校教师群体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高校教师深刻领悟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高校教师政治上的坚定,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本研究聚焦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究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分析结果为提升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设计1.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现状分析本研究首先面向在京 7 所“985 工程”高校和 7 所“211 工程”高校以及京外7 所“985 工程”高校开展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访谈调研。经调研,A 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一贯有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在兄弟院校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以 A 大学为例,面向 A 大学专业课教师群体(不含思政课教师)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90 份,有效率为 96.67%。问卷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呈现“四高”特征,分别为青年教师占比高、非党员教师占比高、文化程度高、拥有海外经历的占比高。本研究对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包括学习的参与状况、学习的内容状况、学习的形式状况及学习的效果状况,通过定摘 要: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攸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究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具有较强认同感,但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偏向任务主导性,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进一步改善的诉求等。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要重点破解“真学难懂”困境、“供需错配”难题和“工学对立”矛盾,重点从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上下功夫,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关键词: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影响因素BEIJING EDUCATION292023.04 高教高 教 研 究 大学治理量研究方法探究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是学习的参与状况,分析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频率和积极性;二是学习的内容状况,分析高校教师倾向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高校教师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动机,通过对比探讨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的形式状况,分析高校教师倾向的活动学习形式,对已有学习形式的认同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四是学习的效果状况,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描述高校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总体评价。2.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将系统分析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影响因素。学习效果表示个体对单位组织活动效果的认可程度,选项赋值由1至4 表示认同程度越来越高,研究将此作为因变量。因变量是定序变量,研究采用Oprobit 模型(有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究的控制变量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学科、职称、海外经历、高层次人才,已有相关研究也将上述部分变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5。具体的变量区分信息如下:年龄以 35岁为界限,区分为35 岁及以下和 35 岁以上;政治面貌区分为党员和非党员;学科区分为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学历区分为博士研究生和非博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区分为是否为高层次人才;海外经历区分为是否有海外经历;职称构建三个虚拟变量,分别是中级和初级,副高级和初级,高级和初级。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加入学习频次、学习时间、学习氛围三个变量,这是本研究重点探究的自变量信息。这三个变量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获得,学习频次考察“个体每月参加单位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频次”,研究将参与频次划分为低和高,将小于2 次的划分为参与频次低,赋值为 0;将大于1次划分为参与频次高,赋值为1。学习时间考察“个体每次参加单位组织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长”,研究将参与时间划分为短和长,研究将1小时以内的归为时间短,赋值为 0;将大于1小时的归为参与时间长,赋值为1。学习氛围考察“非党员教师是否与党员教师一起参加学习”,积极参与的赋值为1,不积极参与的赋值为 0。关于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具体赋值见表 1。表 1 变量描述变量变量描述因变量学习活动效果控制变量年龄(小于或等于35 岁=0/大于35 岁=1)政治面貌(非党员=0/党员=1)学历(非博士=0 博士=1)学科(人文社科=0/理工=1)职称(中级=1/初级=0;副高级=1/初级=0;高级=1/初级=0)海外经历年限(无=0/有=1)高层次人才(否=0/是=1)自变量:学习参与情况学习频次(低=0/高=1)学习时间(短=0/长=1)学习氛围(非党员没有积极参与=0/非党员积极参与=1)实证结果与讨论1.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基本现状第一,教师的参与度高,但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研究发现:教师对单位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普遍较高,教师每月至少参加 1次理论学习,将近一半的教师每月参加 2 次及以上理论学习,并且多于三分之二的教师学习时间在 1小时以上。参与学习的动机上,现阶段学习主要是任务驱动型,学校学院对教师的任务要求是教师参加理论学习的主要原因,教师本身的主动积极性较弱。第二,学习内容聚焦主流,但供给和需求存在不平衡。当前,高校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师德师风要求与教书育人使命为主,较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供给上相对不足。教师选择参加理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BEIJING EDUCATION302023.04 高教高 教 研 究 大学治理而指导学术研究和教学科研工作,可见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但在实际的理论学习中这方面知识的获取相对较少。第三,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较大。高校教师主要通过网络或新媒体平台参加理论学习,其他诸如集体备课、专题培训、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至少有一半的教师表示支持,说明多元化的学习组织方式为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在学习方式的认同度选择上,组织前往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和在网络或新媒体平台开展学习的认同度最高,教师普遍选择了互动性较强和自主性较大的学习方式。在调查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时发现,大多数教师表示学习时间不足、与教学科研工作安排冲突,可见现有的学习组织方式还不能很好满足教师对学习灵活性、自主性的要求。第四,对学习活动的认同感强,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较难落地。在对单位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的效果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对于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具有较强的认可度;但在选择学习中依然遇到时间冲突、学习转化应用困难、学习内容与工作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在调查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需求和期待方面,教师普遍表示希望精选学习内容,针对教师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工作实际需求和岗位身份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学习内容。可见,面向教师群体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还是要从教师教书育人的实际诉求出发,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通过精选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等途径,让科学理论真正成为指导教师开展好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2.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 Oprobit 模型,探究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对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控制变量中,年龄对于学习活动效果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并在 1%水平上显著,说明年轻教师相较年长教师对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认可程度更高。学习活动效果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年长教师的效果认同度相对较低,是否说明现有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忽视了高年龄教师的群体特征,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年长教师的诉求。自变量中,这三个变量对学习活动效果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频次、学习时长、非党员参与积极性分别在 10%、1%、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个人的参与情况确实会有效改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认可度。单位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时候,要保障充足的学习频率和学习时长,鼓励非党员同志的积极参与,这有助于提升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表 2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变量活动效果控制变量年龄-0.401*(0.175)党员(非党员)0.118(0.169)博士(非博士)0.289(0.277)理工(人文社科)-0.094(0.184)中级(初级)-0.130(0.354)副高级(初级)-0.156(0.389)高级(初级)-0.172(0.443)有海外经历(无海外经历)0.197(0.207)高层次人才(非高层次人才)0.165(0.261)自变量每月参与频次0.265*(0.164)每次参与时间0.486*(0.168)学习氛围(非党员是否参与党员活动)0.776*(0.155)样本量290Pseudo R20.12注:*p 0.1,*p 0.05,*p 0.01结论和建议基于上述研究,改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效果,BEIJING EDUCATION312023.04 高教高 教 研 究 大学治理要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第一,“真学难懂”困境及破解路径。调查启示:我们要着力破解教师理论学习“参与动机”和“理论壁垒”困境,实现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真学、真懂、真信。一方面,破解教师“参与动机”的困境,要首先面向教师群体讲清楚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讲清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履行好教书育人使命天职的关系,通过塑造教师积极心理,帮助教师端正政治理论学习动机。适当增强党内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外部互动性,吸纳非党员教师参与,促进互动相长。另一方面,客观正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理论壁垒”的现实问题,要注重区分不同教师群体的学科背景、思维习惯,构建对象化、差异化的组织体系;要结合调查显示的学习偏好,加强多样化学习形式的设计、多样化学习手段的运用,善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等形式载体,促进抽象理论的具象化、生动化阐释和解读。第二,“供需错配”难题及调适方案。调查启示:我们要强化教师理论学习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深度对接,从提升优质资源供给能力入手,为高质量推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提供支撑。解决“供需错配”难题,一方面,要聚焦教师群体特征、突出学习重点,对于要求教师群体必须掌握的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开展精选化、模块化、分层次梳理,设置政治理论学习必学和选学内容,重点组织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等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形势政策热点敏感问题开展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教师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工作实际需求和岗位身份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学习内容,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科专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拓展个性化灵活性学习渠道,通过加强优质内容供给,盘活理论表达形式,创新话语叙事策略,提高政治理论学习实效。第三,“工学对立”矛盾及糅合新路。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工学矛盾”由来已久,但本研究有关数据表明二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调查数据显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并不是非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