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模式研究_彭章美.pdf
下载文档

ID:2477429

大小:140.07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校 辅导员 班主任 工作 模式 研究 彭章美
年第期论管理 作者简介彭章美,凯里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青松,凯里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郭德超,凯里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模式研究彭章美陈青松郭德超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亟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鉴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当前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存在工作模式重复交叉、分工不明确、沟通不顺畅、队伍建设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旨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模式的主要途径,为高校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模式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我国第一个制定辅导员制度的高校是清华大学,随之各大高校相继制定实施辅导员与班主任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高等教育的不断优化和改革,我国相继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号),发布了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 队 伍 建 设 的 意 见(教 社 政 号),实施了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号令)等文件精神,为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上在选聘配备、培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见,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现实问题。本文旨在以中央和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为主要准则,在社会环境及学生群体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凝聚育人合力、加强育人保障、拓宽育人路径等方面构建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一、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一)辅导员配备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不断重组、优化和改革,大学教育方向从以前的传统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的演变,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的增速相对缓慢。年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首次明确提出,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按 标准来配备的要求。据有关学者调查发现,按照 标准配置的比例高校仅占 ,超过标准配置的占,其中,以上严重超出配备标准,左右是较大规模超出配备标准。通过上述数据的对比说明高校辅导员配备数量严重不足,导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开展困难。(二)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确从我国的政策和文件来看,辅导员与班主任的权责不清晰,分工管理模式不明确。年,教育部发布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将辅导员与班主任看作一个整体,未明确提出两者的区别和界定。年,经教育部修订后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号令),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能职责,但对班主任工作职能职责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相应的文件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班主任侧重于引导学生踏实学习、健康生活、学业指导及怎样做一名合法的公民,两者重合交叉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方面,权责界定不清晰会导致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上存在差异或者分歧,这就给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比如,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踢皮球、学生有事不知找谁、谁负责、无人管理或者多头管理的现象,让学彭章美陈青松郭德超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模式研究生工作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的情况。(三)沟通不顺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琐碎,却十分有意义。辅导员属于行政坐班人员,部分班主任不属于行政坐班人员,且由专业教师担任,同时还承担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当前现状是班主任忙于教育教学和完成科研任务,而辅导员则忙于学生各种活动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只有当学生思想或学习上出现明显的异常时才会引起重视。同时,班主任教育教学时间与辅导员行政坐班时间重合。这一现状造成辅导员与班主任很难见面、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不利于辅导员与班主任及时掌控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日常,更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四)队伍结构不稳定随着我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担任高校专职辅导员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且为中共党员。专职辅导员任期一般是年,流动性相对较大。有的辅导员工作不久后选择继续深造,或者选择调动到党政部门工作。另外,大多数高校特别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往往会忽略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有的高校将辅导员当成行政管理人员,有的当成后勤人员,还有的当成“救火”人员,只要保证学生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就行,凡是任何事情都与辅导员挂钩,这些问题导致辅导员身份缺乏认同感,导致高校辅导员转岗或者辞职的现象。班主任因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除此之外,还需指导学生比赛、个人进修等,班主任职责无界定、考评及奖惩制度不完善,做好做坏都一样,工作中随意性很强,甚至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因此,队伍也很不稳定。二、推进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措施(一)加强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在时代背景和新媒体的多重冲击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选优配强辅导员、班主任势在必行。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一名专职辅导员管理 名学生的文件要求,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每个分院(系)的每一个年级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同时,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培养工作,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交流学习制度,严格按照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的标准,从青年教师中选拔出一批德才兼备、责任心强、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教师加入辅导员班主任这支队伍中来,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激活队伍活力,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人才保障。(二)制定工作条例,建立分级管理我国教育部 号令明确界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班主任工作职责界定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制定两者的工作条例,在不同领域明确辅导员以管理为主,班主任以教育教学为主的职能职责。就大一新生的管理而言,高校应实行以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的管理模式。大一新生刚踏入大学校园,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发生变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面对新环境,适应成为大一新生的首要任务。在适应新生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管理条例、校纪校规等方面有清晰的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显得尤其重要。辅导员更加熟练地掌握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在加强大一新生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为对新生班级确定班委成员。因此,大一新生由辅导员统筹管理为主,班主任协调为辅,让大一新生尽快学习自立。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逐渐成为学习的重点,这时由班主任教育教学为主,辅导员管理为辅。可以实行“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在学分、选课、专业课学习、专业竞赛及科技实践创新项目等方面的指导必不可少,而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突出工作优势,他们专业知识渊博、学科背景丰富、学历高,在工作中利用已有经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教师所教的方法和技巧对其他相关专业来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结合自身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引领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组织学彭章美陈青松郭德超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模式研究生参加一些专业类竞赛项目或活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转换成实际成果,为学院增添光彩,为就业提供保证。让学生从自立到自强再到自信,由量变引起质变。大四的学生在论文设计方面,需要班主任进行指导,在学生就业、考研初试、复试等方面需要班主任协同辅导员共同完成。因此,辅导员与班主任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双管齐下,形成最大合力。(三)搭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搭建辅导员与班主任交流平台是实现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手段。首先,院(系)党总支负责人组织辅导员与班主任开展线上线下座谈会,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方式来掌握学生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及两者工作可能会出现的盲区,将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及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记录为年终考核提供参考。其次,学校应统筹安排各院(系)之间开展沙龙、集训等相关活动。目的是加强院(系)之间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工作、生活上的交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最后,高校应该安排辅导员与班主任适当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学习,建议多去其他高校学习先进且成熟的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理念,管理学生的模式,构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四)给予政策支持,提供物质保障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队伍,因此制定有助于辅导员与班主任开展工作和自我提升的相关政策,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高校必须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文件精神,结合办学理念及发展需要,从政策上给予辅导员与班主任支持,从制度上维护切身利益,在晋升、评聘职称、岗位津贴、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保障,在工作上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到极致,实现合理分流,才能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在晋升方面,高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实现职务职级“双线”晋升,从而提高辅导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辅导员身份比较特殊,同时具备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所以,在岗位聘任方面,高校应专门针对辅导员制定管理岗位聘任办法,明确在聘任办法中将工作表现和任职年限作为两项指标来确定具体管理岗位等级。在评定职称方面,根据省级人社厅下达的关于职称评定的文件,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当地教育部门和高校根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特点来进行制定详细的评审细则,另外,高校可以考虑成立辅导员职称聘任委员会,委员会由党委负责人、学生工作处、科研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专家等构成,有利于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审工作。如辅导员在进行职称评定时,高校应该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特别突出及关键时刻的表现等方面的业绩开展评审。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晋升更高一级职称时,应强调至少有一年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在岗位津贴方面,高校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请辅导员专项津贴,由分管辅导员队伍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班主任津贴发放纳入院(系)进行考核,根据工作表现发放业绩奖励,若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院(系)再次给予奖励。各高校真真正正将政策落实到实处,有问题积极反映,有难处积极解决的工作理念,稳定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犹如给学生管理工作吃下一颗定海神针。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献计献策,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及专业优势,善于利用资源,不断细化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模式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全面地推进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的发展。【参 考 文 献】刘一江,李振荣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邢青,聂荣飞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与新型班主任协同育人工作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赵庆典,李海鹏 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