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塑料
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
1845.2-2021
聚乙烯
PE
挤出
材料
部分
试样
制备
性能
测定
1845.2
2021
GB/T1845.2-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GB/T1845塑料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的第2部分。GB/T184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一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本文件代替GB/T1845.2一2006塑料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与GB/T1845.2一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表3和表4中单独指明用注塑方法制备试样时,对所有熔休流动速率范围的材料都用注塑试样”的要求(见4.3,2006年版的3.2):)修改“表3和表4中单独指明用压塑方法制备试样时,对所有熔休流动速率范围的材料都用压塑试样”的要求(见4.4,2006年版的3.3):c)状态调节时间“至少为40h但不超过96h”修改为“至少16h但不超过96h”(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4章):d)试验的标准环境按填充试样和未填充试样分别规定(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5章):)试验的标准环境相对湿度“50%土5%”修改为“50%士10%”(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5章):)一般性能中增加了模塑收缩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项目(见表3,2006年版的表3):g)燃烧性试样尺寸分为厚度1.5mm和厚度大于1.5mm两种(见表3,2006年版的表3);h)电气强度试样尺寸修改为“60601”(见表3,2006年版的表3):D相比电痕化指数试样尺寸修改为“20204”(见表3,2006年版的表3):)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电阻率和电气强度的试样修改为压塑制备(见表3,2006年版的表3):k)附加性能中增加了使用小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见表4):)附加性能中增加了胞化温度项目(见表4)。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017855-2:2016%塑料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本文件与1S017855-2:2016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本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本文件与IS017855-2:201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周整参见附录A:一增加“表3和表4中单独指明用注塑方法制备试样时,对所有熔体流动速率范围的材料都用注塑试样”的要求,以使标准规定更加明确(见4.3);一修改“表3和表4中单独指明用压塑方法制备试样时,对所有熔体流动速率范围的材料都用压塑试样”的要求,以使标准规定更加明确(见4,4):增加了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应符合的标准,以使标准规定更加明确(见第5章和第6章):一状态调节时间“至少16h”修改为“至少16h但不超过96h”,以使标准规定更加合理(见第5章):般性能中,贯穿能和最大贯穿力试样尺寸增加602的圆片,符合方法标准的规定(见表3):1GB/T1845.2-2021一一般性能中,增加密度试样取自注塑或压塑试样中间部分的要求,以使标准规定更加明确(见表3):一附加性能中增加了脆化温度项目,以使标准规定满足使用要求(见表4):一修改附加性能密度测试标准,以使标准规定更加合理(见表4)。本文件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拉伸断裂标称应变符号修改为“出”,拉伸断裂应力符号修改为“”、拉伸断裂应变符号修改为“e”,贯穿能符号修改为“E,”(见表3):一明除1S017855-2:2016资料性附录A“按照1S011831浸清法进行的密度比对试险”。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丽、崔广洪、程志凌、蒿文朋、郑慧琴、成红、魏文学、梁亚挥、庞海萍、赵磊、吴彦瑾。本文件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