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层次
科技人才
成长
双螺
湖北省
两院
院士
实证
分析
第 卷 第 期科 学 管 理 研 究.年 月 .文章编号:()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的“双螺旋”模式研究 基于湖北省两院院士的实证分析黄 涛,王 慧(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摘要:基于人才生态学理论视阈,以湖北省 位院士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双螺旋”因素以及在内外生态系统双循环的动态影响下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特征,并提出高层次人才成长周期模型。研究发现,以院士群体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具有以下成长特征: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是院士成长的基础;区域经济条件是院士成长的助推器;合理的工作流动是院士成长的加速器;院士的平均成长周期为 年;适当兼职对院士成长具有推动作用;海外留学及博士后经历有效促进院士的成长。关键词:两院院士;成长特征;双螺旋模式;履历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重点项目();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作者简介:黄 涛(),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人才、科技政策;通讯作者:王 慧(),女,山东济南人,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人才、科技政策。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是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截止 年,膺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分别达、名(不含已故院士及外籍院士)。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拥有 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位,总数居全国第四位。作为科教大省,湖北科研氛围浓郁,底蕴深厚。目前,湖北省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院士领衔或参与战略研究、联合攻关和咨询服务,带领团队瞄准国家需求和解决行业重大问题,在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和科研人员培养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绩效。两院院士的斐然成就和社会贡献引人注目,在当前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关键时期,以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所能发挥的作用愈加凸显,对于该群体在成长历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和特征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针对人才成长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研究,将诺贝尔奖获得者成长特征归纳总结为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以及工作经验积累等影响因素。和 等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氛围、接受高等教育时的学校和导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机构以及团队资源累积优势对诺贝尔获得者的成长影响较大。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分析表明,个体层面的成功与特定阶层和职业家庭背景有关。.通过对诺贝尔获奖者的成长历程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及多元教育背景、合理的工作流动等是影响诺贝尔获得者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研究内容侧重于人才的成长路径、成长因素、成长环境等几个方面。就成长路径方面,张建卫等基于生存分析视角对 名杰青获得者的履历信息进行分析,重点关注了高等教育经历连续性对杰青职业成长路径的影响,发现接受连续性教育的杰青获得者其副教授阶段职业发展速度更快;郭荣美从杰青获得者的基本情况和成长过程角度得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特征为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长期的研究经历积累、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曹晓丽等从成长关键事件、成长周期、成长推动因素三个层面归纳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区域创新环境、师承关系、国际化教育经历或访学经历、组织支持四个关键推动因素。就成长因素方面,鲁世林等运用 分析、相关分析对 名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的成长周期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归纳出杰出的学术创新力、良好的机构声誉、积极的师承关系和较好的经济条件是缩短高层次人才成长周期、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方勇等基于学术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 年杰青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不同成长阶段的论文产出情况、获得基金类型等指标的回溯性分析,得出其在不同成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科研特征。姜璐等运用 分析法对我国青年“长江学者”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硕博连贯、学缘结构的多元化、校际流动及留学访学等因素有效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就成长环境方面,吴殿廷等持续跟踪了领军人才的成才环境,指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高级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梳理以往学者对人才成长问题的研究可知,国内学者主要是基于生存分析、生命周期等视角,采用履历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方法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特征,归纳出经济条件、家庭背景、高等教育以及工作经历等因素对人才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人才的自身条件、在成长阶段的不同抉择、成长轨迹的差异、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才成长的发展走向。诸多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人才成长数据的静态反映,无法反映高层次人才随着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而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成长规律,也难以揭示个体在内外部双重因素作用下的发展趋势。此外,目前鲜见采取人才生态学视角探讨人才成长历程特征的研究,人才生态学理论不仅从个体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人才成长特征,还将研究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对解决现代人才成长和流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以“湖北省两院院士”为研究对象,基于履历分析方法,在人才生态学理论视阈下,借鉴生物学中的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的 双螺旋结构来构建人才成长模型,该结构两条主链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领域。本文将年龄、工作单位、教育经历等人才“内生态系统因素”和经济条件、社会兼职、工作流动等人才“外生态系统因素”定义为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双螺旋”结构因素,动态考察两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特征,揭示其成长历程中的内外影响因素,探讨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 卷高层次人才成长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对高层次人才的人才评价、人才培养和资源配置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样本信息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官网提供的院士资料为准,结合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等与院士事迹描述相关的资料文献,以院士工作单位的官方网站作为辅助,通过查找院士的简历信息,了解院士年龄、教育经历、工作单位、流动状况等相关信息,建立湖北省 位院士履历数据库。.研究方法履历分析法是将个人的履历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分析人才的职业发展轨迹、职业特征、流动模式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履历是高层次人才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记录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轨迹。两院院士的履历尤其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客观反映了院士如何经过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工作阶段的磨砺而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过程。该方法不仅能够表明院士的职业成长历程,又可以表述院士的职业发展成果,标志着人才评价范式由产量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变。.研究视角人才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视野研究人才生态系统以及人才开发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人才生态现象与一切自然现象、社会生态现象一样,有其自身的运行变化规律。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规律运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通过优势的积累逐渐适应生态系统的变化,并且由低层次的人才成长为高层次人才。人才生态系统包括人才内生态系统和人才外生态系统。人才内生态系统是个体内在素质及内部各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或同类个体构成的种群按照一定层次相互组成的统一体。人才外生态系统是个体以外的环境生态系统。从概念上来看,人才内生态系统与人才外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从二者的功能以及在不同阶段对人才成长的影响来看,二者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人才内外系统交互作用下产生影响。二者具有能动性和转化性,在人才成长的基础期、上升期及成熟期交替变化,内外因素的耦合关系和整体协同将人才内生态系统和外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影响、驱动上升的“双螺旋”模式,产生核心推动力共同促进人才的成长。基于人才生态学的理论,本文对两院院士成长历程的研究也分为两部分:人才内生态系统和人才外生态系统的“双螺旋”模式(见图)。人才内生态系统包含个体的身体状态、思想动态等基本状况以及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分布、专业能力等各个方面。由于身体健康、智能、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信息获取有限,因此在人才内生态系统方面,根据调查获得的两院院士的信息,主要从年龄、工作单位、教育经历等基本方面分析人才内生态系统的成长特征。而人才外生态系统主要从经济条件、社会兼职、工作流动等方面考察人才在社会环境作用下的成长特征。从人才生态学理论出发,不仅可以从人才内生态系统分析两院院士的成长特征,还能够分析两院院士的成长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内外双循环因素的作用下综合分析两院院士的成长规律,并基于成长规律对高层次人才提出成长建议。图 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双螺旋”模式示意图 人才内生态系统分析.年龄分布对两院院士基本情况的分析,主要是从两院院士的年龄结构、工作单位及教育经历三个方面进行。截止到 年,湖北省两院院士共 位,其中科学院院士 位,工程院院士 位。院士当前年龄整体偏大(见图),平均年龄.岁,岁以上的院士有 人。从当选年龄分布分析,院士当选年龄最小的为 岁,年龄最大的为 岁。年龄组的有 人,年龄组 人,年龄组 人,年龄组 人。在院士当选年份的平均年龄来看,两院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在 岁左右,其中工程院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略高于科学院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但是,近几年院士当选的平均年龄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如 年新增选院士的平均年龄在 岁。第 期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的“双螺旋”模式研究图 院士年龄结构统计.工作单位湖北省两院院士的工作单位所在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市,以上的院士分布在武汉市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见图),其中高等院校占.,科研院所占.,其它类型的单位仅占.。院士数量排名前三的单位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武汉大学(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人)。“双一流”院校已然成为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汇聚地,绝大多数院士选择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图 工作单位分布情况.教育经历高等教育是院士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在搜集的 位院士本硕博毕业院校的样本中(见表),本科阶段.的院士毕业于“工程”大学,的院士毕业于“工程”大学,.毕业于其他普通院校及科研院所。在硕博阶段,院士开始选择向国内外更好的院校流动。在获得硕士学位的 位院士中,毕业于“工程”大学的院士占比.,毕业于“工程”大学的院士占比.,同时毕业于国外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占.和.,仅有.的院士毕业于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学位的院士共 名,.的院士毕业于“工程”大学,.的院士毕业于“工程”大学,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的院士高达.,其中多毕业于英美等欧美发达国家。通过深入比较不同教育层次院校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本科阶段的毕业院校较为单一,以上的院士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显然双一流院校成为院士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教育层次的增加,院校逐渐呈现多元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毕业于双一流院校的比例基本不变,但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比例逐渐减少,中国科学院及国外高校的比例增加。在博士研究生阶段,高校及国外知名大学成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条件。表 毕业院校结构表毕业院校高校高校中国科学院国外高校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样本数本科(人)百分比.硕士(人)百分比.博士(人)百分比.人才外生态系统分析.经济条件院士的出生地域的经济发达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院士接受教育的先进程度。通过对 位院士出生地区和省份的分析(见表),出生在中部地科 学 管 理 研 究 第 卷区的院士最多,占比.;东部地区次之,占比.。其中,出生在湖北、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和上海等 省份的院士数量超过总数的一半,占比。而在这六个省份中,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和湖南的 总量排名保持全国前十。可以看出,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