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考
全面
考查
历史
未来
李木洲
高考“五育”全面考查的历史与未来*李木洲刘海峰摘要 高考“五育”全面考查的历史发展,历经了由一维到三维、三维到四维以及四维到五维的演变过程,其本质上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要求。德智体美劳分属不同的考查领域,既有显性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有隐性品德与素养的考查,既有可量化的考查,也有不可量化的考查。高考“五育”全面考查在实践中尚存在需要进一步平衡的两难困境,主要包括高考分数的“唯”与“不唯”、非智力因素的“硬挂钩”与“软挂钩”、综合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等。深化推进高考“五育”全面考查,应着力于优化“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完善“五育”全面考查评价体系,构建“因材施考”综合评价新模式,加强综合评价监督机制与文化建设。关键词 高考内容;全面考查;德智体美劳;新高考改革作者简介 李木洲,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海峰,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通讯作者:杭州310058)高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影响。高考内容规定着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所要考查的知识范畴、身心素养与能力品质,体现着高等学校招生的人才选拔标准与价值导向;它不仅影响基础教育教学生态,而且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考考什么,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教育根本问题。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由此,劳动教育首次被正式纳入我国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劳动教育的纳入,不仅使新时代的教育内涵更加丰富、教育内容更加合理、教育目标更加明确,而且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为新时代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显著特征。新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然需要具有导向功能的高考评价体系作出调整与回应。以往研究主要针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对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后来的“五育”并举或“五育”融合也有许多探讨;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研究高等学校招生改革与德智体美劳关系的论文目前还非常少。2通过高考制度改革和内容设计的优化,推动高考*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考试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研究”(编号:20JZD050)的研究成果。本文所说的高考为广义的高考,类同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包含考生报考、统一考试、高等学校录取等环节。112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考查体系的建立,既是高考改革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之需,也是现阶段动态调整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应然要求。本文将专门论述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五育”全面考查的历史发展,分析可能面临的两难困境,提出改革思路和路径选择。一、高考“五育”全面考查的历史发展自高考建制以来,历年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招生或高考改革文件都特别重视对高考内容的设置规定,并多以录取原则的形式加以统摄。通过梳理这些录取原则,发现全面考查(也称“全面考核”)是高等学校招生的一贯原则,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涵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大致有四种不同表述,即德智体全面考核、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核、德智体美全面考核及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可见,高考全面考查这一基本原则的内涵逐步丰富,某种程度上遵循着一定的历史演进逻辑。这种历史演进,呈现出由单一化到全面化、由经验化到科学化、由简单化到规范化的变迁过程,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一)由一维到三维:高考“德智体”考查体系的初成1952 年创立的高考制度至今已 71 年。在高考建制之始,不仅对于要建立什么样的高考制度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而且对于高考考查什么内容更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对高考内容的统一要求仅有考试科目,即对“智”的考查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试卷经各该区招生委员会评阅及格后,根据全国招生委员会所订招生调配计划并参考学生成绩及志愿”进行录取分配。当然,作为统一高考制度的第一份文件,其中也有类似于“德”的考查表述,如“如有蒙混,一经查出,除取消录取资格外,并由院校予以处分”。31953 年,除规定考试科目外,还增加了政治审查与健康检查,并明确指出“报考学生不得有伪造任何证件,或虚报学历经历隐瞒蒙混等违法行为”4。这意味着高考开始重视对某种“德”和“体”的考查,但还不很明确。1955 年,规定将“政治上可靠,身体健康能坚持学习,学业能跟上班”5作为高考录取的基本要求。虽然当时没有出现“德智体”的字样,但实际上包含“德智体”三方面的要求,实现了高考考查内容由一维(智)到三维(德智体)的发展。1957 年 2 月 24 日,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首次明确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而且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的表述,实际上隐含着一定“劳”育的因素。此教育方针反映在高考方面,1959年,对考生政治审查的内涵就有所丰富发展,除审查“考生本人的政治历史及其家庭成员、亲密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外,还增加了“了解考生本人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等”7内容;使“劳”的考查首次进入高考考查视野,只是“劳”的考查在这一时期还未上升为招生原则。如 19601963 年的招考新生原则是“在保证政治质量的前提下,结合考生的学业、健康条件,择优录取”8,并且这三年每年发布的招考规定中均未提及“劳”的内容。19641965 年虽然再次提及“劳”的内容,但却是以贯彻落实 1957 年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的形式出现,即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6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作出“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9。自此,高考实际停止11 年,直到 1977 年才得以恢复。总体而言,在高考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113和薄弱的教育基础,高考考查内容不仅维度较为单一,而且某些维度的内涵也不够全面与科学;特别是关于“德”的考查主要以“政治审查”为主,存在以“政”代“德”的考查现象。(二)由三维到四维:高考“德智体美”考查体系的提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成为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突破口。1977年8月48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101977年9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认为教育部送审稿中关于招收新生的政治审查条件“太烦琐”。他说:“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定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1根据邓小平的指示,1977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转批教育部 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招生“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12。此后,“德智体”三考查的基本体系一直沿用至 2002 年。即使是这一时期的艺术院校、高等师范学校等招生也都明确以“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13为原则。此期间,“德智体”的考查内涵总体更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1983年发布的 一九八三年全日制高等学校招考新生的规定,将“德”的考查丰富为“政治思想品德”,并明确指出政治思想品德考查主要看本人的政治思想品德表现;对于考生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有重大问题的,亦主要看考生本人的认识态度,14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政治审查”的做法。1984 年,教育部、卫生部发布 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执行细则。1991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又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补充规定等。这一系列高考体检标准的出台,使高考“体”的考核更加全面与规范。为了利于中学教学,克服因文理分科或偏科导致的中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现象,1990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不仅开始推行在省级普通高中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而且还尝试通过考试内容改革以增强高考科目的能力考查功能。例如,国家教育委员会考试管理中心即提出过 关于高考历史科逐步加强能力考查的请示。然而,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1988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调查组调查指出,“许多地方和学校将一切教学安排,服从升学应试的需要,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更不重视劳动教育”15。由此,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在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招生在录取原则及其贯彻力度上作出反思与调整。此后,强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1999 年,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6,明确将“美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17。经过不断积累与酝酿,2002 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原则在“德智体全面考核”基础上,增加“综合评价”等内容;到 2003 年,即将“德智体全面考核”调整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考核”18。至此,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考查体系实现了由三维到四维的突破,即由“德智体”三维考查体系演化为“德智体美”四维考查体系。114(三)由四维到五维:高考“德智体美劳”考查体系的成形高考是连接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在国家教育系统中发挥着枢纽性作用。然而,由于高考本身具有选拔性和导向性功能,不仅使其成为牵引基础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而且还成为把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关。因此,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必须首先建立与所要培养人才规格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换言之,高考隶属并服务于教育发展,这是高考与教育的本质关系所在,而不是相反,只是高考与教育的共同指向与根本任务高度一致,即“培养人”。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战略;并且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也都基本延续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表述,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这表明,国家层面对于“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探索方向更加坚定、答案更加明晰。2018 年 9 月 10 日,党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针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明确将“劳育”纳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范畴;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使长期在理论上重视而实践中却处于“游离”状态的“劳育”重新回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体系之中。而作为回应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全面发展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原则变迁,其总体上与国家对“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的认识与回答基本一致。高考“德智体美”四维考查体系自 2003 年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2018年。随着国家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与确认,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原则及时地由“德智体美”四维考查体系调整为“德智体美劳”五维考查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21由此,构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