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理论思考_姚冰洋.pdf
下载文档

ID:2468748

大小:135.69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百年 中国 共产党人 价值观 建设 理论 思考 姚冰洋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理论思考姚冰洋,张迪,李葆锟(新乡医学院 医学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大连海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摘要:从唯物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等为价值内核,与中国的历史条件、发展程度、社会矛盾等密切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具体内容、目标、路径等不尽相同。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在价值内容上经历了革命型价值观、建设型价值观和新时代价值观三个发展阶段,在价值目标上经历了共求民族生存、共建社会主义和共享发展成果三个发展阶段,这种价值观发展以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为动力和源泉。在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中,正确的主体定位是基本前提,正确的理念引导是重要依据,统筹兼顾是重要方法,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新时代;价值目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社会认知、政治信念和价值信仰的总和,也是多维度、多层次、内涵复杂的哲学范畴。共产党人价值观有动态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等特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时俱进,并在价值内容、话语体系和价值目标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为此,应当以唯物史观、价值哲学等为理论依据,以历史变迁、时代转型、党的执政地位等为出发点,把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内容、目标、动力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容建设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积弱积贫向国富民强、传统封闭向现代开放的巨大转变。在社会转型中共产党人始终迎难而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实现了党的价值观对国情、社情等的适应。革命型价值观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型价值观与中国的特殊时代背景、复杂的政治局势等密切相关,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地位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革命型价值观在价值内容上与前期又有所差异。为此,可以将革命型价值观分成两个阶段:革命战争时代的革命型价值观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型价值观。第一,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型价值观。自 年建党至 年,中国共产党以革命党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以“革命救亡”为价值主线开展抗击侵略、武装夺权等革命斗争,塑造了以武装革命为核心的革命型价值观。共产党人的革命型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凝聚人心、反抗侵略的重要武器,其生成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密切相关。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建构了“救亡革命独立”的价值链条,塑造了共产党人革命型价值观。在革命型价值体系中,共产主义是革命型价值观勾勒的美好图景,革命斗争、武装暴动等是价值理念,“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根据地、抗日统一战线等是价值实践路径,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等则是革命型价值观的具体形态。从基本特征看,革命型价值观第 卷第期 年月河南工学院学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第一作者简介:姚冰洋(),男,河南新乡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党建研究。有鲜明的阶级意识、集体主义、主体意识等,其中“敌人和朋友”的选择是革命语境中的价值判断原则,“谁是我们的敌人”是最重要的价值问题,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等是最鲜明的价值主题,“革命利益”“集体利益”是促使共产党人一致行动的价值逻辑。第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型价值观。在共产党人价值观研究中,学者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共产党人价值观有较大认识分歧,有学者将之视为建设型价值观,也有学者将之视为革命型价值观(笔者认同后者观点)。在百废待兴的发展环境中,党的执政地位并不稳定,国内面临敌对残余势力、地主阶级顽固分子的破坏;国际上面临美英等国的封锁和挑衅。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革命型价值观以思维惯性、价值信念和政治文化等方式植根于党的价值体系,并成为凝聚人心、维护政权的有效手段。比如共产党人依靠革命思维开展镇压反革命,实施计划经济政策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后期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型价值观也有一些不良后果,如“大炼钢铁”“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建设型价值观从理论进路看,建设型价值观源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文革后期,“两个凡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共产党人价值观陷入思想困境。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对教条主义的突围,让实事求是再次成为共产党人的行动逻辑。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搞现代化建设”“发展生产力”等重大命题,全体党员勇于研究实际生活、从事实出发,逐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型价值观。党的十三大从意识形态上澄清了改革开放并非“观念冒险”、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复辟”等价值误区,建构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 世纪 年代,“党的建设”问题浮出水面,“三个代表”对党的本质进行精准聚焦,直接回答了建设型价值观的理论本质,从而标志着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成熟。进入 世纪以后,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一系列发展问题,为建设型价值观注入新理念。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后共产党人价值观围绕“传统现代”的经济社会转型展开,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建构价值话语,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推动社会转型。建设型价值观较好地描述了改革开放 年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转型,揭示了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行动逻辑。胡绳就认为,建设型价值观道出了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从计划到市场、从革命到建设的执政理念 。新时代价值观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创造历史”,历史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合乎逻辑地展开”。如果说建设型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对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实然把握,那么新时代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对新常态下社会深度转型的应然把握。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贫富差距、消费不足、环境污染、治理落后等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传统的以效率为导向的建设型价值观渐渐不适应执政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共产党人推动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建构,围绕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理想等开展新时代价值观建构。首先,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共产党人的建党宗旨、阶级属性等决定了新时代价值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必须践行群众路线,体察民情民意,与人民共命运;必须替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所面临的各种利益问题。其次,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新时代价值观的价值内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贪腐文化、钱权交易、奢靡之风、金钱至上等给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应当将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价值内核,不断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勇于向腐败分子、落后分子“开刀”。习近平就多次提出,党员干部要“忠诚老实”“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有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此外,中国梦是新时代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百年奋斗中中国已实现“站起来”和“富起来”的目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的具体价值目标就是中国梦、中国“强起来”。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世情国情社情等进行了正确研判,准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显然,新时代价值观是以中国梦理想为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目标建设从唯物史观看,历史是动态的、发展的,执政党应与时俱进地推动价值观建设,提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以共产主义为终极价值目标,虽然共产党人的价值信念从未改变过,但共产主义需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面对中国的国姚冰洋,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理论思考情社情,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具体价值目标。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看,共产党人的具体价值目标呈现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历共求民族生存、共建社会主义和共享发展成果三个发展阶段。共求民族生存: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直接诉求 世纪前半页,中国面临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生死存亡之境,在这种艰难的历史境遇下,民族生存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时代命题,共产党人自觉担当历史使命。所以,年至 年期间,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以共求民族生存为价值目标,以政治斗争、武装夺权、土地革命等方式争取民族独立。据党的六大统计,蒋介石反革命政变期间,约有 万共产党员被杀害,夏明翰、周文雍、郭亮等都是为共求民族生存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同时,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民族生存而奋斗的价值宗旨,为普通大众的生存条件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奔波,在西安事变、日本侵华、皖南事变、国共谈判等历史关键时刻,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自觉坚守民族利益。从总体上看,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将推翻“三座大山”作为革命目标,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政权,反对日本侵略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共求民族生存”的价值目标。共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期共产党人价值观的主要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人的具体价值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中国也从战争年代进入建设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转型为社会发展矛盾,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推动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转变,也促进共产党人价值目标的发展转变,共建社会主义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条件下带领人民集中精力搞工业化建设,为改革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比如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反动势力的破坏,共产党人不得不依靠革命价值观凝聚人心;由于经济建设经验不足、缺乏合理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共产党人只能采用群众动员、计划经济等方式建设社会主义,这些都是革命型价值观的历史延续。革命型价值观固然在共建社会主义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也带来“大跃进”“大炼钢”“文革”等负面影响。新中国成立 年里,中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同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价值理念给经济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共产党人深刻反思革命型价值观的弊端,扬弃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在实践探索中共产党人不断推动价值话语体系转化,建构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性价值观。在改革发展中共产党人虽然遭遇了苏联解体、疆独台独等问题,面对西方普世价值渗透、西方敌对势力分裂等挑战,但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共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不断完善与发展“实践标准”“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等理论体系,为共建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新追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社会主要矛盾等发生深刻变化,如国际经济深度转型,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火车头”;国内低端产能过剩,高质量供给不足;人民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期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民生欠账多、营商环境差等问题浮出水面。在这种新的时代环境中,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等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重要执政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以共享发展成果为价值目标,积极推动新时代价值观建设,形成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内核的新时代价值观。习近平提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目标,共产党人开展了一场彻底的、“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反腐败运动,净化了党内政治文化生态,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奠定了政治基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内容,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个高举”“三个全面”等。党的二十大提出,共产党人以效率与公平兼顾为出发点,推动教育、医疗、民生等深层次改革,破除影响“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性障碍;大力推动民生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发展动力价值观建构是价值主体顺应价值规律、创新价值内容和目标的过程,与价值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构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密切相关,其中,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是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前提,以勇于担当历史重任、积极回应世情国情等为重要内容,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生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