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市
更新
中的
医院
建筑
设计
龙灏
8 学术沙龙 ACADEMIC SALON(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发言视频)主办:当代建筑编辑部 时间:2023年3月16日 地点:哈尔滨主持人龙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嘉宾陈国亮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 希 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建筑执行总监张远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医疗健康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总建筑师钱维娜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六院建筑三所所长罗丽娟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大健康分院院长武悦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祎琳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玛璐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建筑学系副系主任、讲师城市更新中的医院建筑再设计REDESIGN OF HOSPITAL ARCHITECTURE IN URBAN RENEWAL龙 灏陈国亮朱 希张远平钱维娜罗丽娟武 悦宋祎琳张玛璐CA 2023/05 当代建筑 9龙灏:本次沙龙主题为“城市更新中的医院建筑再设计”。城市更新是近年建筑领域特别热门的话题,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几乎都会关注。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正从以“新区建设、拆旧建新”为主,转向“新区建设与旧区存量提质”并行发展,而有一定历史的医院在建设中就会面临较多问题。例如:医院的选址一般都会与商业中心具有一定距离,但伴随过去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这些郊区医院都变成了市区医院周围建满了住宅,商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这些医院的后续发展会面临很多问题(周边条件改变、用地被限制等)。此外,这些医院因为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往往比较有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提升,它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重庆市的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本次沙龙聚焦“城市更新中的医院建筑再设计”主题,思考怎样才能够让现有的医院建筑重新焕发生机。如果暂时不从宏观的产业或与城市规划接轨等层面来看待医院更新,而是聚焦到相对具体和微观的层面,那么可以发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医院更新是功能、形式或环境方面的更新。基于此来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医院建筑再设计,或许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整体更新,即医院的院区整体需要更新。这种整体的更新不仅是拆掉旧房子、修建新房子,还往往涉及新的医疗设备、医疗功能等方面的更新,进而直接涉及城市规划中建筑容量、建设指标的变化。无论是从城市层面,还是医院层面来看,这种与整体更新相关的工作,从程序到内容都是比较复杂的,并且需要更新改造的医院往往具有较长的历史,包括医院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周边区域的建筑历史文脉。医院在整体更新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些历史文化与城市文脉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抓手或切入点整体考虑更新。第二种,局部更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就医需求的变化,医院经常会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造更新,可能是医疗建筑内部的,也可能是医院环境中相对简单、小规模的拆改工作。这种改造更新项目一直非常多,但很容易被忽略。需要被人们认真关注的问题是,在一个医院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造,以及有需要就见缝插针的加建或局部修补,仿佛暂时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几年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整个医院的功能流线越来越乱且无法理顺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类改造更新项目,建筑师需要有大局观和整体观,避免一些局部动作而影响全局一定要避免“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的问题。第三种,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更新,即综合前述两种情况的综合型更新。项目开始时是局部改造或局部拆旧建新,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后,医院要求改为整体更新,因此属于前两种类型叠加在一起的综合性更新。此时的更新改造,既要考虑如何保留医院建筑在城市中的历史文脉和当地的文化传统,又要在面对局部更新时更全面、整体地看待医院的功能问题。当然,如果建筑师在前期局部更新时就对项目总体功能的发展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思考,那是最好不过的。城市更新中的医院建筑在更新时既包括功能迭代的更新,又包括好不好看、舒不舒适、有没有时代感等随时代演进的更新,这些都是建筑师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必须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动态,思考未来医疗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医院建筑空间载体提出的更高要求。总体来说,医院建筑在城市更新中的再设计应该留有空间冗余,这样才能为医院的发展变化预留可能。此外,我在各种场合一再呼吁:无论项目规模大小,投资金额多少,医疗建筑项目的前期研究和策划都是医院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再设计来说更为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医院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提档升级最重要的基础。从技术角度说,设计师一定要有前瞻性,留有空间冗余,因为医院建设的大部分项目相较于一般公共建筑建设项目,投资金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前期策划研究做基础,那么未来医院建设、更新中的隐患和浪费就无法避免。陈国亮:医院的改造更新是医院建设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然而近二三十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医疗设施正处于快速增量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大家的关注点大多聚焦于超大规模的新建医院,既有医院改造更新的主题反而逐渐被边缘化了。今天,在日趋被强化的城市更新主题下,重新审视医院改造更新的话题,是恰逢其时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我想结合建筑设计实践和思考,从三个方面针对医院改造更新话题进行讨论:首先,任何一家医院在建设之初,都需要有一个完整、清晰的顶层设计。这个理念无论是在新建医院中,还是在医院改造更新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前置条件。医院的改造更新工作应基于宏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和医院的发展高度进行统筹和规划,如国家的分级诊疗、紧密型医联体政策等。从百姓身边的社区医疗、养老、妇儿等基本医疗服务,到危急重症的急救、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我们都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定位医院改造更新的目标。其次,医院的改造更新应被纳入一个城市的专项医疗规划框架下来审视,即在医院的改造更新中,应考虑其与城市规划中的医疗专项规划紧密对接,从而确定医院的合理定位(床位规模、学科构成等)。同时,老城区的医院改造更新工作通常会遇到交通问题,这就需要设计师跟城市城市更新作为对不适应当代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区域进行有计划改建的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医疗建筑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性建筑之一,是城市更新中的重点和难点。医疗建筑的改造不仅仅包含建筑自身的功能优化,使其符合现代医学流程和民众心理需求,也包含对大量现存医疗建筑的重生规划,与时代急需的养老、育儿等功能进行融合再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的实践过程中,医疗建筑师们可能会遭遇哪些难题?“再设计”的应对策略如何才能使位于城市旧区、有较长历史和较高医疗水平的现有医疗建筑焕发新生?这是本次沙龙将要聚焦讨论的问题。10 学术沙龙 ACADEMIC SALON规划中的交通专项规划进行对接,从城市、区域的静态、动态交通体系入手,深入挖掘公共交通潜力,从而帮助医院实现改造和更新。此外,面对疫情、自然灾害风险,“韧性城市”理念也需结合规划层面开展相应的工作。最后,新建医院需要进行医疗事业规划的研究,老医院改造更新更需要做医疗事业规划,从而得到清晰的定位,合理设置学科规模。针对当前医院的发展现状,大家越发关注医、教、研三者的匹配、互动和相互支撑,因此在医院改造更新初期,设计师应该基于三者关系进行深度的思考和整体的统筹规划。另外,医院改造更新往往起因于医疗用房不足、医院规模扩张等现实问题,但从医疗建筑设计师的角度来讲,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如何通过改造实现更加科学和先进的医院流程优化和再造、室内外环境品质的提升及功能的完善,并在部分功能增加或医院规模扩张后,如何使新增部分与其他功能空间的比例相协调。这些都是医疗建筑设计师在改造更新中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关于这部分工作的难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某些在总体布局、平面形式、楼层层高等方面不合理,但尚在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老建筑,相比保留改造,拆除重建对于其流线、功能布局的调整来说更为合理,造价也更经济。然而,这部分建筑的拆除跟现行的国有资产拆除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冲突,这是目前需要进行政策研究和突破的问题。2)老医院的改造更新与新医院建设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可以将其比喻为“帮飞行中的飞机换发动机”,即既要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营,又要完成它的功能迭代和更新。这对两者的并行设计与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在设计初期就非常紧密地配合,如此才能攻克这样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3)医院的改造更新需要具备面向未来再发展的可能性。医院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一次改造并不是医院发展的终点,设计师应为它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可能。这种可能性不是单纯地留出扩建的土地和空间,而是更多地关注内部空间的弹性,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院运营模式的变化带来的空间内部的“新陈代谢”。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每一个正在设计的新医院,未来也一定会面临改造更新的需求,如何为其未来的改造与更新留下更多的伏笔和弹性设计,是值得设计师们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朱希:从城市更新的设计任务看,许多城市为了“筑巢引凤”,兴建了一批无明确用途的建筑,没有运营机构的医院,或者学科和业务用房不确定的医院,而且想在一些商业或办公建筑中植入医疗功能,想在一些经营困难的医院植入养老、康复或其他功能。许多医院建设方不能在建设前期确定运营方式,任由建筑师对医院运维模式和建筑空间“照葫芦画瓢”,但是建筑师不可能对医院的前途命运负责,这些功能含糊不清的建筑在真正使用的时候便不得已地被改造、加固、扩建,甚至被推倒重建。从城市更新的设计量来看,城市是人口和生产力的高度聚集地,经济辐射和服务覆盖面广,人们从乡镇聚集到城市谋生,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品质的提升而持续增量,政府也开始重视人口经济学。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近两年的下降和人口出生率连年降低,用房刚需减少,存量消化困难,建筑业进入“寒冬”。医疗人才增量迟于新建医院增量,医院建设从“十三五”增量时代进入“十四五”减量提质时代,医疗转向大健康方向发展,医院用房刚需下降,转向结构性调整。医院建筑设计量减少,翻新装修和景观设计量增加。城市改造的核心驱动力是导入产业,聚拢人口,算经济账。多年来,我一直倡导“以医院为导向的建设开发(HOD)”模式,这涉及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国家投资效应等。从城市更新的撬动来看,政府要先发力,规划资源部门要有所作为。所有公立医院都是当地政府划拨土地后举国家或省、市的财政之力建造,除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外,还应该发挥活化城市、拉动产业、创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力。今年国家提出医院要实现“绿色、平安”的目标,按现行规范、规定评价,过去的老医疗建筑既不绿色,也不安全,必然要改造,要提质。因此,经济策划、人口分析、市场调研要先行。各省、市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级医疗中心,促使有历史、有实力的医疗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使人民大病不出省,把基本医疗下沉,这是当前大型公立医院转型的纲领。关于改造的问题,我有一些看法:第一,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建筑旧貌换新颜,如深圳妇儿大厦更新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将三家国有机构进行优势互补,导入资金、建设、产业、运维等内容;其次,保护绿水青山,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例如:上海浦江沿岸船坞厂房撤离,改造成文旅、商业空间,为江岸带来活力;重庆通过“两江四岸”更新赋能,营造网红打卡点,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应随市场需求调整服务功能。对于患者来说,中西医相互支持是满足他们多重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方式。医院建筑规模形式取决于功能,无论设计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或者中西医结合医院,均要有市场需求与业务量的支撑,并与医院服务能力、空间承载力相匹配。各个旧医院情况千差万别,用地多在旧城区,受城市规划控制,因此减量提质并无统一量化的依据可循,更不能生搬硬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