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研究_肖志芳.pdf
下载文档

ID:2461344

大小:224.73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劳动教育 教育 同轴 实践 路径 研究 肖志芳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年度立项课题“楚怡精神视域下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 同轴互融 模式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肖志芳(),女,硕士,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研究肖志芳(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摘要: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用实践类关键词的词频和占比统计,分析了数字发展关注度的变化特征,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政府关注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年以来,各省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关注度呈现逐步提高的总体趋势,但各省之间存在差异。政府关注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即政府关注度越高,当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越好。深入分析发现,发展规划类、相关概念类、数字技术类和应用实践类的政府关注度都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数字技术类是通过滞后一期实现),仅应用实践类的关键词词频在滞后项中出现了负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关注度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效果。农业产值占比的提高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农”领域的数字化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和困难。政策启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本文的政策启示有:政府关注度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应持续保持有为政府的姿态,通过政府的数字发展理念和建设投入,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应更加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实践等政策的落实,通过新零售、电子商务、远程服务等模式创新更加有效地引导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应更加重视“三农”领域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户和涉农企业对数字金融的接受程度,降低“三农”领域数字金融排斥度,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 与空间 特 征 经 济 学(季刊),():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经济研究,():葛和平,朱卉雯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新金融,():李涛,文佳,韩志雄 基于 技术的移动支付应用探析 金融科技时代,():胡锦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商论,():孟娜娜,粟勤挤出效应还是鲶鱼效应:金融科技对传统普惠金融影响研究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郑月明,梅澳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经营与管理,():夏玲 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我国 个省份 年的面板数据金融理论探索,():(责任编辑:宋勇刚)年月科技创业月刊第 卷第期 ,:;引言 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中,对高等学校劳动教育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五育”培养过程,从而于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由此可见,新时期国家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劳动技能单一、创新能力偏弱的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劳创”)融合育人,是学校需要思索的问题。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难点不想“劳创”一是学校对“劳创”重视不够。新时期高职院校都能响应国家号召,纷纷重视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相对独立,在“劳创”融合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教师的“劳创”意识不强。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实施“劳创”融合育人的欲望不强。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对“劳创”融合育人的内涵机理普遍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劳创”融合育人方面,教师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学生“劳创”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劳动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创新创业课程掌握的能力不能迁移,对“劳创”认知程度不高,“劳创”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意识不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劳创”融合育人的动力不足。不会“劳创”一是教师的“劳创”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劳创”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能力不足会直接导致“劳创”融合育人难以实施。当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都配备了专门的师资,但两者的教师都是不同的人群,没有很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没有意识到教师人人都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二是传统的课程没有适合的“劳创”训练项目。课程是“劳创”育人最好的载体,“劳创”课程不仅仅局限在 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基础等专门的课程,而是在每门课程中融入“劳创”内容,实现课程“劳创”。三是学生的“劳创”能力有所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往往以掌握技术技能为重点,对劳动意识、劳动精神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也表现得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劳创”融合方面,如何通过劳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学习提升劳动技能,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劳创”一是“劳创”融合育人的场地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缺乏“劳创”融合育人的场所、以及场所足够的开放时间。提到劳动育人,往往想到的是学生打扫卫生、修剪花草、整理图书等诸如此类的简单体力劳动,没有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学校可以考虑通过实习实训,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这就需要建设足够的能开展“劳创”教育的实习实训场所。二是“劳创”融合育人的时间不充分。学校往往在课堂实施“劳创”融合育人探索较多,而课堂外的实践较少。“劳创”融合育人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内的教学组织,第二课堂也是“劳创”融合育人的阵地,也应该得到重视。三是“劳创”融合育人的平台不充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需要平台,平台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场地设施,线上的平台也是很关键的阵地,比如微信公众号、论坛、贴吧、抖音等都是很好的线上媒介,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开展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育人。由此可见,场所的不足、时间的缺失、平台的缺乏,导致了“劳创”不能很好地融合。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劳动教育的目标从宏观上来说是以育人为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微观上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本领和培育学生的劳动品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宏观上来讲也是育人,是新时期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渴望,从而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同样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两个方面。此外,劳动教育同样提倡“开展创造性劳动”,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创造”目标一致。可见,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育人载体的融通性劳动育人的载体可以通过劳动课程和课程劳动来实现,劳动课程一般是指学校开设的 劳动育人 必修课程,而课程劳动是指在课程中融入可以劳动的教学内科技创业月刊 年月第 卷第期 ,容。理论课的课堂上学生一方面开动脑筋、从事脑力劳动,另外一方面可以感受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习实训课更是劳动育人的阵地,学生练习技能、掌握本领,都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这本身就是劳动。创新创业育人的载体与劳动育人类似,也是通过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造来实现,比如设置 创业基础 创新意识 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对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项目化改造,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案例和项目。可见,劳动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的载体都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在载体上具有融通性。育人过程的连通性劳动育人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想”和“做”,“想”是指开动脑筋思考、从事脑力劳动,通过“想”,学生获得劳动的意识,形成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观念;“做”是指动手操作、从事体力劳动,通过“做”,学生掌握劳动的本领。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也是体现在“想”和“做”,比如产品的制作,从产品的构思、设计,都需要深入的思考,通过“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产品的完成需要制作,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劳动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的过程都是“想”和“做”,在过程上具有连通性。育人条件的互补性劳动育人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师资和场地两个方面,其中师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劳动教育 课程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是具备课程劳育能力的教师,即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改造,融入劳动育人内容,实施劳动育人;场地包含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劳动育人场所。而创新创业育人的条件也是体现在师资和场地两个方面,师资一方面是 创新创业 课程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改造,融入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实施创新创业育人;场地包括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可见,劳动育人、创新创业育人的条件都是集中在师资和场地,在条件上具有互补性。育人方法的互通性劳动教育的方法往往体现在“做中学”,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在劳动中培养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本领、提升劳动技能,通过“做中学”的育人方法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同样也是“做中学”,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通过“做中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的方法上都是“做中学”,两者存在互通性。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激发想“劳创”的动力激发想“劳创”的动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积极培育“劳创”文化,形成鼓励创新、劳动的氛围。二是努力推进“劳创”学习方式变革,构建制作中习得的新模式。“内合外联”培育“劳创”文化在校内,学院层面设置专门机构和建立运行机制,机构设置方面可以成立“劳创”学院,各二级学院设立“劳创”教研室,两级互动负责统筹“劳创”融合育人。运行机制方面,可以从师资培训、成绩管理、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多个层面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比如教师必须参加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并获取相应的证书,成为“劳创”复合型教师;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折算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参与劳创教育育人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考核积分,积分纳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在校外,积极引进政府、企业参与“劳创”教育,鼓励行业企业协助师生开展专利申请、技术服务、技术转移、竞赛扶持等服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面向全体,内合外联”的“劳创”生态。“制作习得”构建“劳创”学习针对“劳创”项目,学生通过“讲解示范明要领淬炼操作习技艺项目实践精技艺反思交流拓思维路演分享树榜样”五步连环法构建以“劳创”为核心的全程制作习得“劳创”学习模式,打通“劳创”脉络,提升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树立学生懂得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本领。在制作中对知识进行建构,“制作习得”这种范式需要跨专业的学习、创新的设计、熟练的操作,比起“枯燥无味”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会“劳创”的能力培养会“劳创”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是结合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划,通过“工坊定制”培养教师的“劳创”能力。二是努力推进工程项目与教学项目的融合,实施“劳创”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创”能力。“工坊定制”培养“劳创”教师以“劳创”为主线,按照校内校外结合的原则,校企协同筑造由单一到复合、由基础到全面的“内外分层”教师“劳创”工坊。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校内机械设计与制作“劳创”工坊、电子设计与制作“劳创”工坊、机电产品设计与制作“劳创”工坊,通过任务导向、“劳创”结合、大师对谈、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