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全课程劳动育人的多维向度_李丽娜.pdf
下载文档

ID:2461195

大小:1.34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课程 劳动 育人 多维 李丽娜
ISSN 1672-2841CN 44-1587/Z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2 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2023,Vol.21,No.2收稿日期:2021-11-04基金项目:教育部 2020 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全课程劳动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145)、202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082)、2021 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工科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4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丽娜,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9-52高职全课程劳动育人的多维向度李丽娜,彭静静(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摘 要:新时代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而高职教育具有开展全课程劳动育人的先天优势。对此,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围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贯通”维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重塑”维度、全课程劳动育人“融入”维度,延展高职全课程劳动育人的实施向度,从而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关键词:高职;劳动育人;全课程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841(2023)02-0049-04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路线规划,深化了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同时明确要求“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1”。随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高等学校劳动教育教材劳动通论,紧接着各种版本的劳动教育教材、著作陆续面世,高校纷纷开设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迎风生发,这些均为意见精神的实践创新。高职教育具有独特的类型化和层次化特征,尤其重视学生劳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天然包含较多劳动因素,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先天优势。同时高职劳动教育涉及众多培育单位和各类课程,必须系统性地从整体框架中确立着力点才能取得实效。1 宏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1 宏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贯通”维度“贯通”维度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两个主要阶段,基础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阶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是完整、连续的。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职教育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必须充分考虑前后阶段劳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体化“贯通”,实现劳动教育平稳、有序、良性衔接。1.1 坚定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精神旗帜。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并多次强调劳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013 年,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这一新时代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成为准确把握劳动教育政治高度的根本要求。2015 年,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2018 年 4 月,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2023,21(2)50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同年 9 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里提到的学生,既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也包括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涵盖了教育的不同阶段。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1.2 深化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行动指引。2018 年以前,劳动教育包含于德育之中,是德育的一部分。如以往的“三好”学生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是“德智体”三方面综合发展的指称。而自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开始,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会议明确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教育方针由“德智体”扩展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2020 年 7 月,教育部发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向。自此,学术界形成了劳动教育研究的热潮,其研究成果呈井喷式增长。2021 年 4 月,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4。其中,有关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等重要论述包含着对劳动价值的科学阐发。因此,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1.3 体现时代特色时代特色是价值依归。劳动教育不是在真空中开展的,学生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而是要映射时代内涵、回应时代问题、担当时代大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意见指出,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1展望未来,人类社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将突破基于体力劳动的工农业生产时代,跳出传统劳动内容与形态的窠臼,且科技的进步将不断消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社会分离状态。针对这一新趋势,劳动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意味着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联系却又自成体系,且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色。一般而言,越是处于较高的教育阶段,所应对的时代挑战越直接,时代诉求越迫切,时代特色也越明显。相反,越是处于较低的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基础性、普适性价值就越显著。比如,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特别注重劳动意识的启蒙和习惯的养成;中学阶段要求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初步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职业意识;大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以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更快适应“职场角色”转变。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基础上更体现超越性和前瞻性。可见,各阶段的劳动教育围绕时代之问,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层递进、螺旋上升5。2 中观: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重2 中观: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重塑”维度塑”维度新时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有必要对之前的劳动教育进行总结反思,“重塑”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1 树立全课程劳动育人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劳动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其贯穿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全过程,覆盖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具备丰富的育人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的丰富育人功能既体现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也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劳动的育人功能。各类课程均蕴含丰富的劳动思想,单门或单类课程难以实现目标,只有实施全课程劳动育人,才能达到精准高效的育人效果。在意见出台前,教育部门未明确要求高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高校主要通过人文类51李丽娜,彭静静:高职全课程劳动育人的多维向度通识教育课程,特别是思政理论课来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工匠精神。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观念,即劳动育人课程主要指专门设置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受此影响,专业课与劳动教育课呈现互相割裂、各自为战的状态。专业课程主要负责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劳动教育没有必然联系。劳动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负责思想育人,劳动教育内在地包含于思政育人之中,劳动育人的观念和边界比较模糊。为落实 意见 要求,有必要反思原有课程育人理念,树立全课程劳动育人理念,使每门课程都承担起应有的劳动育人职能,“重塑”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高职院校有大量的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并规定了相应学分,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在模拟生产环境中动手动脑、培养技能;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进入真实工作环境,可与熟练工一起现场挥汗、处理问题。这些既是专业课程,也是典型的劳动课程,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劳动教育的目标。2.2 建立全课程劳动育人机制机制是运行的规范。在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全课程劳动育人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 意见 要求,统筹规划,提高制度供给与政策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落实、主体协调、评价客观的劳动教育领导体制机制。2.2.1 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工作机制2.2.1 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专项研究,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给予经费支持,并协调好各部门有序开展工作。同时,依托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劳动教育研究院等平台,设立劳动教育中心,统筹推进课程设计、考核评价、文化宣传、科学研究、安全保障等劳动教育工作。2.2.2 建立“协同推进”的责任落实机制2.2.2 建立“协同推进”的责任落实机制学校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多向联动、多方协调,形成多维发力的育人空间。教务部门将劳动教育新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考核方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使其规范化、制度化。人事部门出台相关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教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计入教学工作量,并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环节。学工部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其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评优、推优入党等指标体系中,依托劳动素养监测档案等做好劳动教育记录,突出发展性、过程性和质性评价。科研部门加大对劳动教育类科研和教改课题的支持力度,深化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推广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各教学单位积极主动对接学校全课程劳动育人的要求,探索课程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提升育人实效。2.2.3 建立“网格化”的信息反馈机制2.2.3 建立“网格化”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是全课程劳动育人的终端和重要参与主体,他们对全课程劳动育人实施状况感受最为真切,采用网格化的工作机制,调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要素,建立劳动教育工作网格,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师生和企业对该工作开展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思路,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2.3 完善全课程劳动育人保障体系保障体系是有效落实的保证。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塑”离不开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2.3.1 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2.3.1 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劳动与实践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劳动是实践的初始形态,是实践的本质。因此,劳动教育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加强劳动教育,是获取劳动知识的重要载体,是验证和升华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