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贫困
大学生
就业
能力
现状
提升
路径
宗亚玲
第 35 卷第 4 期*收稿日期:2022-09-08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2020SJB0868)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宗亚玲(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江苏 连云港 222006)摘要: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局面,就业能力不足和自我效能感较低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改变自身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方式,其就业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实现就业,对于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本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贫困大学生要有主动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意识,同时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相结合,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心理支持,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很大程度上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局面,家庭经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素质、能力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而且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敏感、自卑、焦虑等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现象,从而导致就业能力不足,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应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能力上出现的问题,笔者着力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一、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困境贫困大学生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1本文中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指的是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困境,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其成长过程和求学期间家庭难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心理困境,部分贫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压力,并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重担,形成了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偏执等弱势状态,而且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再加上高职院校在学历层次和综合评价上高于中职,贫困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但又存在明显低于本科的劣势,在求职过程中易产生眼高手低的心理,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就业能力也称为可雇佣能力、可就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等,最早由英国学者 Beveridge 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工作和职业成功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218-19。程玮在 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与评估一书中研究建构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六角模型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职业通用技能、职业核心素质、职业人格、职业发展潜能、领导素质、团队素质 6 个维度 33 项要素296-101。2016 年,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 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读本 对核心就业能力的概念给予了诠释,即包含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32-3。笔者借鉴上述 6 个维度 33 项就业能力和 5个核心就业能力,结合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三、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比较强烈,很多学生在寒暑假或在校期间文章编号:1009-4318(2022)04-0085-04钱清华,桂玉梅,高慧: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药 Selexipag 的研究进展第 35 卷第 4 期2022 年 12 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Vol.35 No.4Dec.2022DOI:10.19858/ki.1009-4318.2022.04.010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年第 4 期兼职赚取生活费补贴家用,步入社会后也会尽快选择就业,很少出现“慢就业”“懒就业”的情况。从求职和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并不理想,就业稳定性较差,频繁跳槽,就业满意度也不高,就业期望值尤其是对于薪酬待遇的期望值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能力与就业期望不能很好地匹配,存在就业期望值高于就业能力的情况,其就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素质脆弱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和趋于确立的特殊时期,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自尊心较强,在与同龄人尤其是家庭富裕的同学相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差,导致心理失衡。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贫困大学生给予了“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并开通了相应的绿色通道,保障了贫困大学生入学和在校期间的学费来源,同时在毕业之时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求职创业补贴。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使贫困大学生免于因贫辍学,在经济上减轻了毕业生求职期间的负担。同时,部分贫困大学生在缺少家庭关爱及各方面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他们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会经常担心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脆弱,表现为内向、敏感、自卑、焦虑等低效能状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害怕竞争,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从而耽误学业,导致在校期间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没有明显提升,择业时处于迷茫和被动状态,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来实现就业。(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很多贫困大学生处于社会底层,社会资源匮乏,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大学之前较少考虑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专业时也比较盲目,不能很好地分析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价值观,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大学期间,学校虽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贫困学生仍然忽视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课程学习应付了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收效甚微。(三)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境遇的影响,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缺乏充分的自信,在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不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试错成本较高,贫困大学生很少能够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去创新创业,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改变命运,但是现实因素、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在实际行动中顾虑重重,难以主动追求梦想和寻求自我突破。(四)沟通能力不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背负较重的经济压力,客观上生活的拮据,主观上自尊和自卑同时存在的心理状态,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在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方面与他人产生明显差异,从而害怕交往,自我封闭,不愿意与老师、同学多沟通,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社交障碍,越是害怕沟通越难以学会沟通,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很多贫困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要么退缩,要么容易与他人产生误会和冲突,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沟通能力,求职者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常常会错失很多就业机会。(五)专业能力不够扎实一是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更多从专业的热门程度来考虑,更加注重未来工作的薪酬待遇,很少从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出发。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如果选择专业时完全不考虑甚至背离个人兴趣,那么专业学习将会非常枯燥,如果对很多课程只满足于应付,那么他们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也会非常被动。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有些学生忙于勤工俭学,没有合理分配好学习和兼职的时间,主次不分,耽误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专业知识未能学精学透,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专业能力不强,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四、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一)毕业生充分就业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顺利就业保障了毕业生个人生存,也维护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是否具有求职的必备素质,能否顺利被录用,能否适应职场,显得尤为重要。毕业生如果不能顺利就业,受认知能力影响,他们在归因方式上,很容易归结为外部因素,狭隘地认为社会在提供岗位和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难免会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抑郁和厌世的不良心理。(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要充分适应现86第 35 卷第 4 期代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毕业生是否具备较高的就业能力,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高职院校要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五、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一)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享有公平就业机会,维护职业院校毕业生平等竞争的权利,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 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4,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各地各部门也通过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给予经济支持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通过媒体加大各地引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客户端等,启动了“就业创业在江苏”政策宣讲周,充分宣传各地出台的招才引才政策,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江苏各地引才政策,引导广大学子更好地在江苏就业创业。2.开展就业帮扶,提高就业育人实效教育部“24365 智慧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了职位精准推荐、就业意愿登记、岗位精选等就业服务,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可以直接在该平台注册账号,教育部定期推送有关政策信息和招聘岗位需求,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可以快速便捷地接收到推送信息,并可以在线收看就业创业直播课,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有效指导。江苏省教育厅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援助力度,落实“一生一策”“一帮一”对接,实施低收入家庭、少数民族、残疾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全年线上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二)学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重视政策落实高职院校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毕业就业工作保障,严格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到实处。2.校企合作育人高职院校要为家庭困难学生建立帮扶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就业推荐,尤其是多渠道挖掘优质企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比如学徒制、订单班、定向就业等方式,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对达成定向培养意向的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给予资助,缓解其求学期间的经济压力,安心学习专业知识。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定制”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有效实现了供需对接,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3.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在专业课中融入职业发展路线和职业能力提升等内容,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并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分组结对帮扶的方式,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找准就业方向;同时,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走进学校,通过讲座、沙龙、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职业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