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工匠
精神
培养
现状
对策
探讨
顾理琴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与对策探讨顾理琴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南通 摘 要:作为为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学校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高职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敢于探索和敢于钻研的技术型人才。本文对“工匠精神”发展渊源进行介绍,结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内涵及其培养的意义和培养现状,提出了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有效策略。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课程体系 我国“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融入高职院校教育实践中,将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工匠精神”,能够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和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得到高职院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工匠精神”历史渊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工匠精神,以这种精神造就了建筑大师鲁班、铸剑大师欧冶子以及天津的泥人张。最早记载工匠精神的文章是庄子达生一章中的“削木为鐻”。从梓庆的角度来看,中国匠人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工匠精神”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达到了近乎道的高度,这就是中国匠人在 多年前的心境和灵魂。同时,我国在职业分工和流水线作业方面,也比欧洲早了 多年。春秋时代,管仲的社会化分工促进了生产的精细发展。在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提到过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要努力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并且要把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战略层面上。如今,重新提起工匠精神,并非过时,它是一种心态,一种传承。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内涵及其培育的意义 工匠精神内涵谈到了工匠精神,大多数人会直接想到瑞士、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工匠,比如皮鞋匠、制表师傅等,他们制作出来的产品品质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在国际上也赫赫有名。虽然德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都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工匠精神却让其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在此,我们通过德国工匠的实例,来了解其内涵。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创新、奉献四大类。敬业是指对当前工作充满热情,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敬意,并视其为自己的第二人生,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海外,还有不少小型的手工作坊,这些小作坊虽不大,不过由于技艺高超,所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德国伍尔特集团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螺丝生产,数十年来致力于螺钉的制造,并且对螺钉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它成为德国的金字招牌。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的机床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备受欢迎的原因。精益指的是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来进行生产,力求完美。正是因为这样的工匠精神,德国才会坚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来生产,不向市面出售劣质产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之本,我国也逐渐意识到创新的精神,并为提高我们的创新意识而不懈努力。德国的研发投入占 的,这个国家的人均专利申请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因此,创新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备条件。奉献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责任感和献身的态度,能够忍受寂寞、清贫、枯燥,为自己的职业而奋斗。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最大,并且在这个行业中做出卓越的成绩。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转型和升级,加快构建“制造强国”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速度也很快,调整结构,实现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一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多地需要他们的职业道德。所以,“工匠精神”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要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柱。能够提升校企竞争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立足于为社会、为经济发展而服务的。职业院校要真正做到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就要踏踏实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社会充分的认可,从而更好地吸纳学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工匠精神”是一家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现阶段,各大企业只有发现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人才,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使毕业生们真正实现与工作岗位的融合。拥有一批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员,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学生就业与职业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来看,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 科技风 年 月科教论坛时存在着职业素质低下、职业理念薄弱、职业责任感低下,跳槽率高、岗位与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不怕辛苦的敬业精神,敢于承担责任,以及乐于奉献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新理念,既能增强年轻学子的就业能力,又能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支撑,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分析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旧动能的转变,工匠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增值。随着我国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而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术水平、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要积极地与相关产业的专家、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关系,肩负着培育人才的历史性使命。但是,从目前工匠精神培养的状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通过对全国几十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可以看到“”“”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等遍布全校,这对宣传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宣传的力度和范围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力量,以至于老师和同学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只有一小部分,很难将其精髓内化。当前,学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原理认知、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培养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素质上,还存在着较弱的问题。学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差距如今,全国人民都十分重视工匠精神,在学校的教育与教学中,也有了工匠精神的影子。当前,不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校企”的合作关系,但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尚欠缺一定的实践。而对于专业老师来说,他们对企业的职业素养需求往往是不符合的,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也有一些间隔,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有一段距离。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依然局限于技术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而忽略了自身的工匠意识,从而导致了素质不高的现象出现。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情况下,必须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使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从而培养出一批既具备工匠精神,又具备高超技术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构建课程体系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出发,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要以专业、思政、通识和第二课堂等四个层面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表现出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样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一要立足于对行业、企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建立“课、岗、证、赛”相统一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二要将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融入学校、企业中,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使“”证书制度的试点内容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坚持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保证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生产实践及顶岗实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在培养人才方面,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精神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将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纳入课程的相关章节之中,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以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遵守法律、法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再次,为培养工匠精神而开设通识教育公开选修课程。在传统文化课程中,选用体现工匠精神的表达方式和实例,编制校本教材,收集各类优秀技术人员的优秀案例,充实教育资源,并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立体式”的在线教育课程,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要把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作为自己的特色,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一是要建立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专业社团,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出职业化的特色。二是以技能高超、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为目标,开设第二课堂。开展专业知识比拼、技能比拼、劳模进校、行业领军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创新、敬业友善的良好素质。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参加主题的人文实践,提高其专业的审美品位。构建教师队伍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拥有雄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职业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和优化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引进和聘请,实现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型”师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其次,加强对学科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积极引进具备行业管理经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科负责人,推动形成高水平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推动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再次,通过搭建产教结合的交流平台,建立一个整合科教论坛科技风 年 月的专业学习氛围,为广大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一个有利的教学条件。进一步深化与各大公司的合作,实施校企双带头人制度,打通人才双向沟通的通道,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在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双师”培养基地,并通过健全的“双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下基层、到企业锻炼,形成了一种高效的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积极实现自我提升。利用产教融合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职业要求的理解要高于学校的老师,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的具体含义以及专业技术需求。所以,要强化政校行企的合作,加深产教融合,就必须将素质和能力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创新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办学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顶层设计,让校内外各利益相关方以平等、比较自治的方式参与办学,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使之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其次,打造大国工匠,需要一支高质量、高技能的师资队伍。高校要加强对行业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招聘,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门性岗位。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定期来学校讲课,或深入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研讨会和教师下企业实习等形式,促进教师和行业精英之间的沟通,加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的培养,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促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校园氛围首先,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高校校园环境的设计规划要注重专业特色,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环境的设计之中。比如,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学院的特色,突出建筑外形、园圃设计等,通过浮雕、文化墙等弘扬先进的工匠精神、行业精英企业的企业文化等,在环境的影响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其次,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创业园等实习基地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比如,在创业园区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创业活动,从外观布置、室内装修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创业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工作热情,并鼓励他们申请与其专业有关的创业项目,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技能水平和专注态度。每年,通过创业园区的年终考评及参加市赛、省赛及其他各项赛事,激发同学们的创业积极性,使同学们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再次,要加强对企业、投资者和社会的开放性,使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一是向合作企业开放,通过设立企业驻校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整合,将企业文化、系部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和人文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产业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行业发展相联系,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创造素质。二是向投资人开放,帮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创业计划,营造一个互相追逐的竞争氛围,为企业培育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向社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