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质量
推进
中山区
大水
面湖库
生态
渔业
发展
张国高
2023-3渔业信息(安顺市水产站 贵州安顺 561000)张国高在当前全球粮价上涨,饲料粮越来越依赖进口的形势下,水产养殖业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蛋白质,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1 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具备新机遇。2019 年 2 月,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鳄才会告别冬眠,回归户外。“扬子鳄进入暖房之前,先要把池里的扬子鳄打捞抓捕上岸,装车运送到人工越冬房前,对满身泥泞和细菌的扬子鳄逐一清洗、体检和消毒,然后放入暖房池内。这样,才能保证扬子鳄在冬眠恒温室内不会相互传染。”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进入初眠状态的扬子鳄,全都停止进食,只喝少量的水。扬子鳄冬眠期间,工作人员会定期清洁室内卫生,按时喷水增湿,定期实施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每一条扬子鳄安然越冬。“2021 年,保护区启动扬子鳄人工繁育设施升级改造就地越冬项目,总投资1615万元。该项目建成后,扬子鳄可以在冬天直接从饲养水塘爬到人工洞穴就地冬眠,可最大限度地满足扬子鳄冬眠需求。”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夏同胜介绍,目前,保护区就地越冬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这也意味着保护区 2022 年的扬子鳄规模转场将成为最后一次冬季“大搬家”。-52023-3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2017年,贵州省农委印发了 关于加快培育新动能建设新业态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坚持渔业发展的主基调,大力发展标准化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大力推进科技兴渔,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装备水平,拓展渔业新功能,推进渔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贵州渔业”目标,明确提出了“着力发展设施化低碳高效循环水生态养殖,主养鲤鱼、草鱼、鲈鱼、斑点叉尾鮰等大宗水产品,保障大宗水产品市场供给稳定。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把商品鱼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及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链条有效衔接起来,实现融合发展,建成全省知名品牌,做到好山好水出好鱼”的重点任务。2019 年 4 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明确提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以渔控草、以渔净水,推动渔业高效益、高品质与高产量均衡发展。实现水产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湖库生态养殖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贵水黔鱼”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产品优质、产地优美、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生态渔业发展态势。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渔业产业体系,沿湖沿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推动农渔旅一体化。2021 年 12 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有序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有效利用宜渔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资源,遵循“人放天养”理念,依法依规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科学确定放养品种、放养数量、放养比例及捕捞强度。鼓励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及地方土著鱼类,稳定供应绿色、生态、优质的生态水产品。引导养殖主体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体空间,采用人工调控的放牧式等生态增养殖模式,提升“自然鱼”产能。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见,生态渔业已成为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相关政策保障措施为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创造新机遇。2 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资源优势突出。渔业信息-62023-3黔中山区地处贵州省地势最为平坦的中西部,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位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长江流域面积2794平方公里,占30.1%,珠江流域面积6473平方公里(其中北盘江流域面积4452平方公里,红 水 河 流 域 面 积 2021 平 方 公里),占 69.9%,区域内共有大小河流 280 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 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 39 条,流域面积大于 5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 70 条。全市有 100 多个瀑布、1200多个地表溶洞密布,有丰富的冷流水资源和优质地下水资源,全市冷流水资源点有401处,拥有丰富的冷水、亚冷水性资源,符合多种养殖模式的生产需求,发展鲟鱼、鲑鳟鱼、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条件。全市宜渔湖库 170 座,总库容58.2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4万余亩。适合发展规模化大水面增养殖水库 6 座,总库容 40.9 亿立方米,水域面积 10 万余亩;适合发展设施渔业养殖水库86座,总库容66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3万余亩。丰富的湖库水资源条件为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创造优势。3 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具有重大意义。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区域水域生态环境和属地物种多样性的现实需要。大水面湖库是区域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在大水面湖库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可降低水域富营养化,实现以渔控藻、以渔净水功能。加强黔中地区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促进黔中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物种多样性、建设水域生态文明、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为贵州落实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渔业的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是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态渔业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水面湖库具有优越的水域生态条件,为生渔业信息-72023-3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新模式、拓展新业态、赋予新动能提供了良好机遇。黔中山区大水面湖库资源丰富,诸多大水面湖库可以合理利用其优越的水域资源发展生态渔业,在贵州实施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的背景下,融合催生大水面湖库旅游、文化、休闲、生态等新业态,推进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是充分利用水域资源优势,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的重要抓手。当前全球面临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在世界粮价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饲料粮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生态渔业在投入产出方面优势明显,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可使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蛋白质。水产品在人类食品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据研究表示,水产品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类的 2 倍以上,高肉禽蛋类蛋白质5成以上。此外,受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向国外进口的水产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合理布局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具有水资源消耗低、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小、水产品优质安全等优势,对保障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大食物观,黔中山区发展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生态渔业单位产出效率较高,就业增收效应明显。随着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的集成创新,大水面湖库生态渔业单位面积产出效率越来越高,是名副其实的高效农业。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名特优淡水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把生态渔业打造成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因此,黔中山区依托大水面大力发展旅游、垂钓、餐饮、康养、体育等新产业,不断延伸生态渔业产业链,既能够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就业,又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新时期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加快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渔业信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