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原
成人
血压
儿茶酚胺
醛固酮
系统
影响
研究进展
邓琴
Hainan Med J,Apr.2023,Vol.34,No.8海南医学2023年4月第34卷第8期高原对成人血压、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邓琴1,2,王英明1,2,陈思月1,2综述李世云1,2审校1.遵义医科大学,贵州遵义563000;2.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36【摘要】高海拔是一种极端环境,低压缺氧、寒冷、空气干燥和高紫外线辐射等都可能给人的适应造成困难。急慢性暴露高原低氧环境会引起血压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暴露高原不同海拔间血压变化、儿茶酚胺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调节高原血压机制研究以国外居多,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就高原对成人血压、儿茶酚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高原;血压;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3)0812090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high altitude on blood pressure,catecholamines,and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adults.DENG Qin1,2,WANG Ying-ming1,2,CHEN Si-yue1,2,LI Shi-yun1,2.1.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 563000,Guizhou,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 610036,Sichuan,CHINA【Abstract】High altitude is an extreme environment.Hypobaric hypoxia,cold,dry air,and high ultraviolet radia-tion may all cause difficulties in adaptationon to the environment.Acute or chronic exposure to hypoxic environment ofhigh altitude can lead to increased blood pressure and heighten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However,studies aboutthe mechanisms of high altitude on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such as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t different altitudes,cat-echolamines,and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s,are mostly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s of high altitude on blood pressure,catecholamines,and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adults.【Key words】High altitude;Blood pressure;Catecholamines;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08.031第一作者:邓琴(1997),女,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山病与代谢性疾病。通讯作者:李世云(1971),男,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原内分泌相关疾病,E-mail:。高海拔(high altitude,HA)是一种极端环境,对人体具有挑战性,低压缺氧、寒冷、空气干燥和高紫外线辐射等都可能给人的适应造成困难。医学定义海拔2 500 m及以上的高地为高原1,以此估计全世界约8 300万人永久居住在高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中亚和东非2。既往研究高原对人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压低氧造成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或 慢 性 高 山 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随着高原开发和建设的逐步推进,全世界每年移居高原人数超过200万,其中大部分居于我国3,暴露于高海拔的人群出现成倍增长趋势,高原对血压的影响引起人们更多关注。高原血压升高主要由低氧分压触发,低氧分压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提高儿茶酚胺类激素生物活性。当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持续兴奋时,这种生理反应转为病理反应,导致夜间“非杓性”血压4,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另一方面,机体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会不同程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肾素分泌,进而升高血压。高原血压调节的生理机制尤其复杂,结合国内外既往研究,本文就高原对成人血压、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高原血压研究与血压测定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反映心血管功能,衡量整体状态。动脉血压的稳定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证各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灌注的重要条件。高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数据既往多采用传统血压测量方式所得,只能采集单个时间点血压数据,且受随机及系统误差、测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MBP)实现血压重复测定,可更广泛应用于血压评估,它具有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包括白天活动和夜间睡眠)评估血压的优势5,AMBP作为高血压诊断和疗效监测方法被众多指南明确推荐。在多项高原开展的研究中发现,AMBP测定的血压要明显高于传统血压1209海南医学2023年4月第34卷第8期Hainan Med J,Apr.2023,Vol.34,No.8测量方式所测定的血压,Blio等6和Parati等7均发现,在海拔3 2003 400 m对血压轻度升高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血压监测,AMBP测定的血压比传统测定方式测定的血压升高更明显,这意味着依赖传统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可能低估了高原对血压的升压效应8。AMBP可以更好反映高海拔下血压的相关变化,且AMBP在多项高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中体现出血压测定的一致性9。因此,在研究高原对血压影响时更推荐采用AMBP进行血压测定。2高原对血压的影响2.1高原高血压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同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8.6%55.9%10-11,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藏族人患慢性高山病者较安第斯人低,但血压升高在藏区牧民中高达55.9%11,在拉萨本地人为51.2%12,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海拔2 7003 035 m)为53%,拉萨达孜区(海拔3 7193 970 m)为42%,山南市浪卡子县(海拔4 4624 505 m)为26.2%13,都远高于安第斯人(8.6%)10。Song等13在西藏按照不同海拔高度开展实地调查与在印度北部开展高血压调查研究14均发现本地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随海拔升高逐步降低,然而Mingji等15通过系统调查发现海拔超过3 000 m时,每升高100 m高血压患病率会增加2%。Aryal等16对我国西藏地区海拔超过2 400 m的40 854名居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每升高1 000 m,收缩压(SBP)升高17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升高9.5 mmHg。在比较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时,发现高海拔地区高血压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必须考虑地理位置、民族、样本人口、遗传机制等各种因素17-18。2.2急、慢性暴露高原血压变化急性暴露在高原低氧环境会导致心血管调节的重要变化,主要包括血压(BP)和心率(HR)的增加19。Veglio等20提供了高原暴露期间AMBP血压升高的初步证据。平原的人在进入高原第一天数小时后SBP和DBP均明显升高,即便已经习服后血压仍然持续升高21-22,有报道称这种效应能在轻度血压升高患者身上持续12 d7,在健康成人也有持续17 d的报道23。Bilo等9在尼泊尔对47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高原暴露研究,短时间(23 d)暴露于3 400 m海拔,随之立即到达5 400 m,并在此高度停留12 d;在3 400 m处24 h日间及夜间血压均明显增加,到达5 400 m后血压进一步升高。Siqus等24对智利年轻士兵进行血压监测,发现在进入高原(3 550 m)后 SBP 和 DBP 升高,持续高于低海拔对照组,在第12个月SBP(64%)、DBP(77%)高于理想值。对于暴露高原更长时间的血压变化,数据相当有限。Vashishtha等25在印度对进入高原(4 2004 600 m)24个月内的年轻人进行血压监测发现,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7.53%,根据其在高原停留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发现停留6个月的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当地人(11.6%)或平原人员(9.27%)接近,但停留6个月到24个月高血压患病率较当地人明显升高。Shen等26对90.4%为汉族且在青海工作(海拔2 6003 700 m)至少两年的铁路职工进行调查,发现标化后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6.7%,高血压前期为 41.3%,因年龄主要集中在 1859岁,无法与同期全国性调查的高血压患病率(29.8%)进行直接比较。因此,血压随暴露海拔升高似乎是连续的,具有时间堆积效应,海拔与血压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线性关联27。2.3高原对夜间血压的影响对高原心血管研究(HIGHCARE-HIMALAYA)数据详细分析显示,在非常高海拔(5 400 m)下,夜间血压升高尤为明显,夜间血压下降减少7。Perger等28对平均年龄在1855岁安第斯低海拔(秘鲁利马,5001 000 m)居民及安第斯高海拔(秘鲁拉林科纳达,5 1005 300 m)居民研究发现,高海拔居民夜间血压变异性增加,交感神经过度活跃。Blio等6对100名长期居住在低海拔地区(海拔500 m)且未经治疗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暴露 3 260 m(2 d)进行血压监测,发现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安慰剂组都存在夜间血压明显升高的情况,且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减小SBP 由(15.57.4)%降至(11.58)%,P0.05。Torlasco等29对暴露于海拔2 035 m的意大利健康志愿者进行AMBP监测发现,SBP和DBP均升高但没发现夜间血压下降减少,这可能与海拔高度有关。在高海拔地区夜间血压上升的具体机制仍在探索中,目前有以下假设:首先,在高海拔地区,夜间睡眠中血氧含量较日间进一步降低,这可能导致化学感受器刺激更明显,从而增强夜间交感神经张力;其次,高海拔地区睡眠呼吸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暂停,经常呈现周期性的呼吸模式,中枢性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虽尚未被记录在案,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最后,由于急性高山病症状、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患者睡眠质量经常受损,也可能进一步影响夜间血压升高。3高原对儿茶酚胺的影响儿茶酚胺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具有正性肌力、变时性和向心性作用,可用于评估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被激活,进而推动机体释放肾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NE)和多巴胺(dopamin,DA),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急性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时,外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被激活,刺激延髓肾上腺素能中心,进而增加肾上腺素能活性30。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性,而肾上腺素浓度主要反映肾上腺髓质活性,两者之间的变化可能存在差异31。Salvi等32对暴1210Hainan Med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