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_周文娟.pdf
下载文档

ID:2461071

大小:1.2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旅游 管理 专业 学生 就业 意向 影响 因素 调查 分析 周文娟
31就业与保障 2023.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文/周文娟 何媚 蔡淑婷摘要:文章以青海省 5 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就业意向问卷调查,利用 SPSS28.0 统计软件从个人及家庭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调查发现,青海省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多样化,行业内就业意向不突出;就业区域集中在生源地,就业选择注重自身发展和薪资水平;学生所在年级和专业选择是影响其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利用调查研究结论设置就业指导模块化,给予实习生人文关怀,精准就业指导、引领就业价值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定行业内就业目标,为旅游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意向;就业价值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业对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旅游市场也提高了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自 2020 年以来,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面临“用工荒”的严峻形势,旅游行业对于后备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高职旅游学生作为地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其就业选择间接影响旅游行业的人才供给。就业意向是指学生所持有的与就业相关的观念倾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1。因此,本文针对青海省 5 所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调查对象及内容(一)调查对象本文以青海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5 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编制问卷并线上发放问卷,回收问卷 444 份,剔除内容不完整的 3 份问卷,最终获得 441 份有效问卷。(二)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三个部分。就业意向由就业意愿、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就业偏向、岗位意向、薪资意向六个维度构成。调查样本构成中女生数量明显高于男生,占 72.3%。在年级分布上,一年级的学生较多,占41%;其次是三年级学生,占 30.4%;最后是二年级学生,占 28.6%。从生源地来看,青海省内占绝对比重,为 95.2%,农村学生占 84.6%,且样本中 83.4%的学生为非独生子女。从家庭经济情况来看,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异较小,家庭人均月收入 500 元以下的学生占 9.8%。二、就业意向描述性统计分析(一)就业意愿、就业单位意向和岗位意向在就业意愿上,调查显示,43%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21.4%的学生选择参加招考考试,如青南计划、“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等;20.5%的学生选择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深造;13.5 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仅有 1.58%的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待业。这表明多数学生选择先就业,继续深造也成了部分学生的发展选项。在就业单位选择上,有 21.4%、18%和 7.4%的学生分别选择在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就业;20.5%的学生希望通过进入机关事业单位;15.54%的学生想要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学校,如小学、幼儿园等;13.7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3.4%的其他选项有自由职业、个体户等。结合岗位意向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旅游行业,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对于岗位的选择,57.7%的学生想要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而 42.3%的学生对专业是否对口没有要求。岗位意向侧面反映了学生职业规划的程度,而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没有专业对口的要求,表明其职业规划不明确,缺乏自主决策性2。(二)就业地点和就业偏向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81.8%的学生选择回到生源地就业,仅有11.2%的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剩余7%基金项目:2021 年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研究以青海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CY2021X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工作探讨32就业与保障2023.2的学生即 31 名学生选择其他。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回到生源地就业,少数学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或是去省外其他城市就业。在就业偏向方面,46.2%的学生在就业抉择时更侧重考虑个人发展,26.6%的学生看重薪资水平,14.7%和 12%的学生会分别考虑家庭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三)薪资意向就薪资而言,32.4%的学生期望的薪资水平在4000元5000 元,28.8%的学生期望的薪资水平在 6000 元以上,18.9%的学生期望的薪资水平在 5000 元 6000 元,16.4%的学生期望的薪水在 3000 元 4000 元。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是符合实际的,也有部分学生对薪资的要求较高。三、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实证调查结果,本文利用 SPSS28.0 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交叉表分析,进一步从个人及家庭层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个人因素对就业意向的影响1.性别本文将性别与就业意愿、就业单位、就业地点、岗位意向、就业偏向和薪资期望进行显著性检验和交叉表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就业单位意向、就业偏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男生更倾向于自主创业,而女生更倾向于选择在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就业,也有部分女生愿意选择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作为未来的就业单位。其次,女生在就业抉择时更看重个人发展和薪水,而男生更关注家庭需要和社会需求。2.年级学生所在年级不同,其就业单位意向、岗位意向、就业偏向和薪资期望也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三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取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而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进入旅行社、酒店、景区的企业工作。其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选择专业对口的学生越来越少,持无所谓、只要有工作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时越看重个人发展和薪资水平,对于薪资的期望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趋于现实,一年级学生对中高水平薪资的期望值要高于二三年级的学生。(二)专业选择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是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对初次就业会产生很大影响3。将专业选择与就业意愿、就业单位意向、就业地点、岗位意向、就业偏向和薪资期望进行显著性检验和交叉表分析,结果表明,专业选择对就业单位、岗位意向和薪资期望有显著影响。首先,在就业单位选择上,基于个人意愿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旅游行业企业就业,而接受家长、朋友建议或接受调剂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上更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其次,从岗位意向上来看,基于个人意愿选择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非本人意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是否对口没有要求。最后,专业选择影响学生的薪资,基于专业选择的薪资期望差异主要表现在非本人意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身上,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自我和就业环境的认知与实际存在差异而导致的。(三)家庭因素对就业意向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就业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独生子女因素对就业地点的影响及家庭户籍因素对就业偏向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地点的选择更倾向于生源地,而独生子女更多愿意留在学校所在地就业;相较于农村户籍的学生,城镇户籍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薪资水平。四、讨论(一)结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就业意向多样化,行业内就业意向偏低综合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单位和岗位意向调查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比三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对口的单位和岗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更愿意在行业内就业。但总体上,在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有很大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在意专业是否对口,也不选择在行业内就业,而是想要通过青南计划、西部计划、事业单位考试等招考进入基层事业机关单位,以及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学校,还有部分学生志在自主创业,选择在行业内就业的学生只占少部分。2.就业区域集中在生源地,就业选择注重自身发展和薪资水平总体上,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回到生源地就业,在就业偏向上更注重自身发展和薪资水平,对于毕业后初次就业的薪资期望能够结合实际,抱有比较客观的期望。3.学生所在年级和专业选择是影响其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个人和家庭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在众多因素中,学生所在年级和专业选择是影响其就业决策的关键因素。不同年级的学生,其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对旅游行业的认知也有所不同,在就业单位、岗位意向、就业偏向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基于个人意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行业内就业,希望初次就业的岗位能够专业对口,对薪资的期望值也更加符合行业现实。33就业与保障 2023.2(二)启示学生就业意向的发展受到来自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在个人、家庭、社会需要的坐标中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1.充分应用调查结果高职学生就业是涉及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等各方主体的一项复杂、动态变化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校要全面统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4。首先,高职院校应在学生入学后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职业指导需求,依此初步建立学生个人就业指导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计划,并在每学期定期进行就业意向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调整指导计划和指导内容,将“调查调整指导”贯穿于全程。2.实行就业指导模块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高职院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模块化内容。针对一年级学生,设置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模块。首先,利用标准化的性格、职业兴趣、价值观测评量表测评学生的内在秉性;调查学生的性别、升学来源(统招或单考单招)、生源地、家庭条件等基本情况,以及学生青睐的工作、期望薪资、就业区域等个人职业理想。从内在秉性、现实基础和个人职业理想的测评与调查结果出发,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以此作为后续职业选择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参考5。其次,利用历年来校招聘的企业数据和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建立“供给”和“需求”职业信息数据库,供给信息包括岗位类别、薪酬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需求信息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价值观需求、性格要求等。职业信息数据需要持续收集,不断更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的职业认知。针对二年级学生,设置职业选择模块指导教育。在构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建立职业认知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匹配职业岗位,形成学生个人职业选择库,为其提供可参考的职业选择范围。针对三年级学生,其在经过认知自我和职业后可以初步确定职业目标。因此,在这一阶段设置能力提升模块,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提升途径,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职业目标。3.给予实习生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中发现,三年级学生选择行业就业的意向较低,这与其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密不可分。三年级学生在实习中深入行业一线,对工作环境和身份转变的不适应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期望落差,因而就业意向产生动摇甚至“逃离”。因此,在学生实习阶段,人文关怀和鼓励引导显得更加重要,学校要与用人企业合力,关注学生的工作、生活需求,积极帮助鼓励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坚定在行业内从业的信心,从而提高行业内就业率。4.精准就业指导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不同,就业指导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解决学生在就业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精准就业指导。从调查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方向不明确,还有少数学生选择待业。针对这些学生,“大水漫灌”式的就业信息传递和就业理论指导、“整齐划一”的就业教育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需要进行精准就业指导,精心引导、精准推送、精确指导6,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获得感。5.引领就业价值就业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方向,因此,学校要加强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