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甘肃省
绿色
金融
助力
乡村
振兴
实践
测度
分析
李旭功
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李旭功【内容简介】文章总结了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利用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20052022年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进行层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20052021年乡村振兴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区域之间的增长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建立完善绿色普惠金融标准、融合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激励机制、推动普惠主体绿色化发展、延伸绿色金融服务链条等相关对策建议。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及测度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速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趋势。新型金融项目和服务得到有效创新,逐步形成以绿色循环、绿色乡村、绿色科技等融合的创新体系,不仅契合共享、协调的发展理念,还提高了“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可得性。甘肃省近年来乡村振兴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农业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特色优势农产品供给不足,绿色高效农业、绿色乡村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推动乡村经济低碳发展和全面振兴乡村的任务仍然艰巨。2021年甘肃省政府发布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明确强调,要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体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绿色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新思路,探索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才能达到和完成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推动下,如何借助绿色普惠金融推动乡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是新时代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献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集中在“正向推动发展、传导路径分析以及现实影响”的二维层面。第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有机融合将提振经济高质量发展。多数学者认为,绿色普惠金融对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马骏等(2021)指出在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可协同发展,在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关 键 词】绿色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甘肃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GREEN FINANCE绿色金融49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3期的同时,提高“三农”领域的金融可获得性。鲁政委(2019)通过研究指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理念一致、内容重叠、障碍共通,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绿色、和谐发展及包容性增长目标的实现。刘超勇(2020)通过对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二者具有同源性、同一性、互动性,在实践中统筹推进两者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度与政策效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周月秋(2022)认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是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二者结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与绿色转型相互平衡,促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将高质量提升金融服务人民的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第二,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强化金融创新和服务。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绿色普惠金融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有助于农村减贫,从而增加收入进一步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姜再勇(2018)在总结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主要路径。雷曜等(2022)通过对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等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即聚焦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第三,现实层面二者融合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较少且主要为理论探讨缺乏量化分析。施懿宸等(2021)在分析江浙、广西地区农商行绿色金融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并从统一标准体、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推动资源资本化以及强化政府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张怀瑞(2021)指出,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三农”经济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单个区域对于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研究绿色普惠金融的空间影响较为必要。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一)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近年来,甘肃省立足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发生交集的范围开展绿色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探索。一方面,甘肃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农村污染治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则精准服务“三农”主体,贫困县全部摘帽。由此可见,“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是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的着力点。1.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信贷模式,发展循环绿色农业。甘肃省在张掖市甘州区等 12个县区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并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普惠群体特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消化处理周边地区农户发展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生产有机肥,从而有效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以张掖市为例,张掖市农商行创新推出“陇药通”支持民乐县从事中药草种植、加工。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融资1540万元,并实施优惠利率政策以及采用多元灵活化的担保方式,发展有机肥支持的中药材循环农业。武威市天祝县农业银行和农商银行针对高原夏菜企业创新推出惠农“蔬菜贷”“仓单质押贷”系列产品贷款,共投入5.7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有机高原夏菜发展,累计建成高原绿色有机蔬菜温室大棚5000多座,产品销往北上广一线城市。2.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打造生态宜居农村。近年来,甘肃省以解决广大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绿色金融支持普惠小微为抓手,深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省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改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8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25%,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观。农发行张掖分行创新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支持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村级废旧资源回收站建设、水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以及乡村旅游开发、古村镇保护等农村环境改善相关项目,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信贷产品,该项贷款为与政府签订PPP合同的符合融资规定的公益二类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融资,贷款方式灵活,截至目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贷款余额13.31亿元。酒泉农商行创新推出由财政全额贴息,重点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房屋、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农村土培房改造工程专项贷款”产品,截至目前该信贷产品实际发放769户,金额6020.1万元,累计让利农户301万元。3.探索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农户缩小收入差距。甘肃省始终把农户增收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协调“银政企”探索农民增收新模式,改善农户生活水平。近十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50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获得了高水平增长。2021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33元,增长率为10.5%。具体来看,张掖市民乐县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合作,推出“贷款+合作社+贫困户”信贷模式助力太平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信贷资金100万元,建成食用菌大棚100座,420立方米冷库1座,150平方米烘干厂房1座,200万包食用菌加工生产线1条,合作社为该村贫困户创造就地务工的便利条件,带动本村50多人到合作社务工,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增加收入,全村71户238人全部脱贫,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二)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1.政策步调难统一,工作标准难建立。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需要统筹兼顾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调研显示,绿色普惠金融所涉农业主体可用于担保增信的资产不足、基础信息不全,导致金融风险识别和控制难度大,加上所涉项目规模不大、经营分散,导致业务营销和管理承办高,制约了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从甘肃省多地实践来看,普惠金融政策由地方党政牵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格局和标准。再加上小微、“三农”等普惠经营主体普遍缺乏传统抵(质)押担保物,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绿色保险与担保机构参与度低,缺乏健全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绿色金融风险敞口,提升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加大绿色金融普惠化难度。2.风险识别要求较高,管控精准度有待提升。理论层面,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兼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对自然生态和社会发展的正外部性,存在商业可持续性与大众可获得性的内在矛盾。由此可见,绿色普惠金融的正外部性更强、风险特征更多、监管要求更高。从甘肃省多地实践来看,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导致统一开展金融统计业务系统的改造升级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的绿色信贷认定标准和统计体系精细度有待提升,绿色信贷统计未能实时动态更新。普惠金融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存在对普惠金融贷款的划分和认定存在一定主观性,进而影响监管部门的检测质量。由此可见,有效监测绿色普惠金融风险体系任重道远。3.数据“鸿沟”大,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难。小微企业、“三农”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财务信息不够准确透明、绿色经营状况判定难的问题。尽管甘肃全省在小微企业信息共享方面做了多方努力,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征信平台,但由于各地政银企联动存在差异,导致成效微弱,至今尚未形成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信息共享模式。数据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阻碍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难以满足农业主体绿色转型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更不利于信息披露和绿色普惠金融的风险评估。4.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水平不足。目前,甘肃省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多为大中型企业设计,如张掖市“畜禽抵押担保+保险承保”信贷模式主要支持辖内前进牧业等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绿色融资。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绿色融资的信贷产品及服务创新少,相关主体融资仍需提供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物做抵押或个人担保,部分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绿色融资的信贷产品及金融服务创新,也是在政府指导、村镇集体经营的基础上开展,依旧难以满足小微普惠群体的绿色融资需求。绿色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分析(一)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建立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利用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20052022年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对各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进行层级分析。一级指标服务可得性服务使用率绿色金融政府支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二级指标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数量每万人拥有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人均存款人均贷款人均保险支出保险规模占比绿色债券规模人均农林牧渔业绿色贷款人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每万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农村自来水供给普及率农村每万人乡村医疗机构数农村每万人拥有的文化站数量农村每万人拥有的专职教师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农村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单位%元元元元元元%元KW/万人%元%平方米方向+-+单位%元元元元元元%元KW/万人%元%平方米绿色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表1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GREEN FINANCE绿色金融51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23年第3期1.指标建立本文参考邵学峰和方天舒(2021)、尹子擘等(2021)的研究,从绿色普惠金融涉及的主要领域及重要资金来源出发,从服务可得性、服务使用率、绿色金融和政府支持四个方面构建本文的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和生活富裕四方面构建了本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2.数据来源所有指标来自于20052021年甘肃省及各市州统计年鉴和人民银行统计监测系统、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以及部分资讯网站,其中2005年各市州人均环境保护财政支出采用线性插值补缺,甘肃省各市州绿色债券规模20132021年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整理,20052012年数据采用线性插值补缺。3.指标测算本文使用熵权法进行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