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减
背景
教师
校本
教研
任务
林青燕
*该文为 2022 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师课堂教学效能评价与提升”(JYCX2022001)、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课题“新乡贤助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程阳八寨为例”(2022MJYJS009)的研究成果2023 年 5 月 20 日投稿网址:“双减”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校教育“减负”,为构建高质量学校教育体系提供动力和源泉。故而学校教师要聚焦“双减”中的关键任务,组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育人,以研提质,以研统评,整体推进学校教育质量向前发展。为了回应“双减”的迫切需求,学校教师要以校本教研的四大研究模式为出发点,通过课例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借助课业反思提升作业质量水平,凭借案例分析加强课后服务管理,依托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评考方式,以校本教研的纵深持续发展带动“双减”政策的有序落实与实现。以校本教研为重要抓手,通过深刻的学理性、操作性的研究应对基础教育的变革,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双减”政策 校本教研 教研活动 减负增效林青燕.“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旨归、任务及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3(15):14-18.摘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2019 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肯定了校本教研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贡献,同时还从宏观层面上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校本教研作为教研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为了促进本校教学发展和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围绕本校的教学现象和实际问题、在本校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教学研究1。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减负增效”,2021 年“双减”政策正式颁布实施。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发挥着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有学者经过调研指出,目前中小学整体上能够执行国家“双减”政策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2。例如学校在作业量减少和实施课后服务等方面的“量变”大于降低考试测评和作业难度等方面的“质变”。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双减”中存在的“质变”问题进行校本教研,以推进“双减”的真正落实。在“双减”从“量变”向“质变”转变的呼吁与号召下,教师校本教研有什么具体任务?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变”的突破?这是目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双减”的学校教学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厘清教师校本教研的目的与任务,明确校本教研的实践路向,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推动“双减”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借鉴。一、“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最终旨归1.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基于“双减”意见,教师实施教研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良好教育新生态,使每个学生在校应学尽学,学足学好。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合理把握课堂容量和教学难度3。因此教师要借助校本教研的集体力量,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对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进行研究讨论,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促成学生获得积极的课堂学习体验。在教研中,教师可以借助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对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共同研究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校本教研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不能止步于表层研讨,要逐渐深入研讨过程,在循环往复的教研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旨归、任务及路向*林青燕(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14率,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2.教学育人方式有效变革在“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的影响下,教师进行日常化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推动育人方式变革。问题设计实施总结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为了推动教师教学育人方式的有效变革,其必须以当下的育人问题为起点,在与同伴互助商讨下以项目式或主题式学习为指引研究改进策略,根据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最后分别由教师个人、教研组或全体教师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育人问题的有关现象和原因,探讨“双减”后育人方式变革的理念与路径。校本教研的过程有长有短,教师育人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育人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校教学的有力支撑。教师可以就单一的教学问题进行校本研究,以点带面促进教学水平有效提升;也可以就多个教学问题进行集体研修,以面带全推动学校育人方式有效变革。3.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双减”之后,既要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4。基于“双减”的教学变革应当坚持学生为本,教师通过研修学习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促使其自由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需要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育质量,同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养。学校要求作业设计凸显素养导向,把作业设计与教案设计摆到同样位置,一并纳入校本教研工作重点5。因此教师要聚焦于校本教研实践,通过组织研讨帮助学生从低效作业、无效作业中走出来。校本教研能够使学校教师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依托优质作业资源库,通力合作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基础性、拓展性和个性化作业,优化作业设计,挖掘作业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二、“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任务担当1.以研促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牢集体备课环节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之一。以教研组、备课组为组织基础的校本教研因其团队文化和组织传统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教研环节,发挥“人多力量大”的教研优势,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突出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思考性。教研组和备课组要通过集体研讨,系统分析每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统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重点突出预习单和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师精准教学,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借助集体备课的研究力量,充分预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根据经验灵活处理教学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突破学科教研壁垒“双减”要求学校教育“减负提质”,意味着学校教研需要突破学科壁垒,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地钻研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年级、本学科进行研讨,而要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开展教学研究,以跨学科、跨年级、跨内容的形式开展教学探讨,实现学科可持续性教研。学校可通过跨学科大教研的活动形式汇聚全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探讨,使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借鉴、融会贯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课程整合意识。此外,依托跨学科教研,教师彼此分享学科教学经验与心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还能够进一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以研育人,挖掘作业教育功能(1)创新作业内容形式破解学生作业数量多、质量低、功能异化的难题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落实“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是以教师需要通过校本教研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创新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体验作业、活动作业消解学生对作业的厌恶与恐惧,如“绘制思维导图”“设计手抄报”等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学生可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做,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写。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将作业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作业定义为“体验”而非“训练”,启发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应用解决,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思林青燕:“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旨归、任务及路向15维和合作意识。(2)建立作业教研体系“双减”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符合其学习水平的作业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作业。教研室、教研组和教师个体都要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建立作业教研体系,互相借鉴交流,共同统筹协调各年级、学科、班级的作业内容,科学设计作业梯度,规范作业布置,合理评价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例如,教师个人可针对班级学生学情初步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并将成果提交至教研组共同探讨。教研组以年级为单位,梳理分析各班的作业设计,将作业功能分类为预备性作业、当堂作业、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使得各类作业设计与授课内容相衔接。学校教研室要以校为设计单位,从作业大布局、大功能规划设计各年级的学业质量标准,并根据年级教学进度统一安排作业布置,使学生“少写”“精练”。3.以研提质,提升课后服务质量(1)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其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也随之增长,课后服务的育人质量亟需提升。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课后服务要更加重视“精细化、上水平”6。因此学校要正确应对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号召全校教师以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本校课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首先,教师要借助现有的学科课程,立足学生发展创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教师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做强学校特色。另外,教师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建立兴趣社团,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学生从校外培训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校内学有所成。经过校本教研,学校建构学科课程校本活动兴趣社团“三位一体”的课后服务体系,以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2)提高课后服务实效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着诸多实践误识与价值遮蔽,影响着课后服务有效性的发挥与实效性的提升7。为了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效果,教师要从本校的课后服务现状出发,根据家长的反馈对课后服务的效果问题进行校本研究。学校可以借助案例分析、学术沙龙等形式开展课后服务的校本研究,以教学研究促进课后服务的水平提升。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学习借鉴他校的课后服务经验,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课后服务的能力和素质。定期组织“双减”主题的学术沙龙,让教师针对课后服务、作业设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唤醒教师的研究主体意识,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管理观念的变革,提高课后服务实效。4.以研统评,推进教学评考改革(1)突出考试立德导向“立德树人”是双减政策的突出导向,通过统筹教学评考改革改变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现象是校本教研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考试成绩被扭曲成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人们将考试升学看作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实不然,考试升学只是良好教育成果的检验条件之一,或者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生将要接受的检验。“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初心的呼唤要求教师以校本教研为抓手,通过集体研修和个人反思纠正育人初心之偏、纠正考试竞争之偏、纠正评价扭曲之偏,突出考试测评的立德导向,逐渐修复应试教育造成的教育冲击与破坏,帮助每位学生与家长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成绩观。因此,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多样的考试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品性德行,以考育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加强试题情境设计过去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都是我国学生应对考试测评的最佳战术。在相对固化的试题作答模式下,学生思维逐渐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被禁锢,进而严重影响着我国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双减”政策颁布后,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缓解考试压力,教师要通过校本教研改变过去相对僵化的试题设计形式,加强试题的情境设计,增强试题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使学生在试题中感受生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此外,教师可通过群体学习、集体分享、骨干引领等组织形式发挥校本教研的集体功能与作用,在交流探讨后根据学生学情科学设置难度,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关键林青燕:“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旨归、任务及路向16能力和学科素养,不断提高其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双减”背景下教师校本教研的实践路向1.通过课例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1)自我反思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育人成效8。是以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积极自觉反思教学内容、教学现状并发现问题,根据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