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双循环
格局
枢纽
经济
成都市
青白江区
周海兵
106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收稿日期 2023-02-20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23)02-0106-10基金项目:2022 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部内陆城市枢纽经济发展研究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2022CZ062)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发展枢纽经济是西部内陆城市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虽然青白江区枢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物流整合核心能力弱、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枢纽功能布局不成熟、腹地辐射力能级不强、港产城融合尚待起步等难题。青白江区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强化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深化中欧班列价值挖掘、培育壮大临港主导产业、推进协同与开放合作、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关键词:枢纽经济;物流;双循环作者简介:周海兵(1986-),男,四川遂宁人,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双循环”格局下枢纽经济发展研究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周海兵(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300)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项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现代物流业发展为先导,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目标,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经济发展模式,也正是我国西部内陆城市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一、枢纽经济的理论内涵(一)枢纽经济的相关文献梳理枢纽经济的现象从古代就一直存在,我国古代就存在利用沿海港口、交通码头等进行商品的交换和生产,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现象。以前的枢纽节点或城市受到自然环境和地理空间的限制,经济活动的辐射范围有限。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10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双循环”格局下枢纽经济发展研究的快速发展,企业能够实现在更大范围内调配资源和产品,围绕着交通枢纽,也可以开展更多类型的生产和加工活动,人口和资本逐步在大城市得到不断集中,形成了“产城人”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虽然枢纽经济现象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但对其概念的研究也是近代以后才开始。德国学者韦伯在论述工业区位理论时指出,工业企业在降低运费的同时,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1。美国学者胡佛提出了运输区位理论,认为随着分工的深入,产业趋向于分布在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2。我国学者对枢纽经济的研究开始于 21 世纪以后,逐步将枢纽经济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并开展研究。汪鸣认为枢纽经济借助经济要素资源平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进行集聚、扩散,具有高度供应链、产业链和集群化特征3。吴文化等指出,枢纽经济是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以信息服务平台、交通枢纽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新模式4。宫银峰认为枢纽经济通过与产业互动,是以交通枢纽作为资源要素的主要集疏平台所形成的特色经济5。从现有文献的梳理来看,目前学术界虽然从不同角度对枢纽经济的理论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基于对枢纽经济的理论认识,结合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本文对枢纽经济的理论内涵概括为:枢纽经济是以交通枢纽为硬件载体,借助经济要素资源聚集平台(物流枢纽、交通枢纽、物流服务平台、金融平台等)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流等进行集聚、扩散、疏导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高度的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群化组织特征6。(二)枢纽经济的主要特征枢纽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功能聚疏性。由于枢纽节点或城市的能级较高,能够不断吸引资源和要素涌入,并进行加工和转化,然后将要素扩散至周边地区。枢纽经济遵循着“集聚增值扩散”的运行模式,持续实现价值的增值。二是空间开放性。枢纽经济不是一种封闭经济,而是一种辐射型、开放型经济。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枢纽的内联外通会使得地区经济活动由区域向全国甚至全球扩散。在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通道+枢纽+网络”的运营模式会进一步扩大枢纽经济的“朋友圈”,强化枢纽经济的外向发散功能。三是形态多样性。枢纽经济从最早依托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市 TOD 等交通枢纽发展,进而衍生出了港口经济、铁路经济、航空经济、轨道经济等不同的类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枢纽地区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带有更多现代色彩的功能性枢纽纷纷出现,例如金融枢纽、网络枢纽、科技枢纽等形式。四是迭代周期性。产业发展和枢纽经济规模以及枢纽能级密不可分,三者形成一种正向交互激励的运行机制。产业的有序发展会壮大枢纽经济规模,同时也会提升枢纽地区或城市的能级;枢纽经济规模增强和枢纽能级提升会吸引更多优质产业入驻,从而使10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三)枢纽经济的“青白江”表达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世界 35 个国际大都市中 31 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且全球财富的一半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7。与此同时,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从 20 世纪起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先导区的重要依托,也是建立在发达的海运、水运基础以及逐步完善的交通枢纽体系上。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陆续提出发展枢纽经济,其中既有在交通区位上具有先天优势的沿海发达城市和沿边开放城市,包括广州、南京、宁波、丹东等城市;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一些中西部内陆城市,如郑州、重庆、西安、武汉等也竞相将枢纽经济纳入城市发展重要课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与政策举措。作为典型的中西部内陆城市,相比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枢纽城市,对青白江而言,“枢纽经济”是通过加强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吸引物流敏感型产业的集聚,并进一步依托和整合物流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吸引价值链高端环节落户,从而实现更高附加值产业功能的构筑,全面提升青白江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方式。具体而言,青白江发展枢纽有三层含义:一是枢纽是基础,经济是目标。枢纽化的交通设施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依托条件,将枢纽优势、交通优势顺利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是判断一个地区枢纽经济发展质量的客观标准,也是枢纽经济的发展目标。二是衍生是关键,融合是特征。枢纽功能是核心功能,枢纽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衍生出综合物流功能、金融服务功能、信息枢纽功能,且这些功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果缺少功能衍生和彼此融合,那就只能是低端的“过路经济”,或者“通道经济”。三是开放是要求,功能递进是路径。发展枢纽经济必须强化对内对外开放,要培育更多市场腹地和目标市场,同时要树立功能递进的理念,从初级“极核发展”到中级“合作壮大”到高级“总部组织”的转型,鼓励将一些低端功能和低端环节转移出去,实现枢纽服务功能的递进转型。二、青白江区发展枢纽经济的意义与基础条件(一)青白江区发展枢纽经济的现实意义1.全面提升青白江国际贸易枢纽地位加快发展枢纽经济,能够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枢纽、大贸易的辐射引领作用,加速推动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有利于青白江打造服务全川的物流配送枢纽和商贸基地。2021 年,依托枢纽经济的发展,青白江实现外贸进出口额 240 亿元,同比增长 58%,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市第三。2.广泛吸引聚集枢纽经济上下游产业发力枢纽经济,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和青白江大港区建设,有利于重大项目10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双循环”格局下枢纽经济发展研究加速集聚和落地,打造世界知名供应链节点城市。围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保税加工等主导产业,成都国际铁路港产业功能区引进招商局集团、盒马鲜生等重大项目,促进菜鸟、苏宁云商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8;欧洲产业城围绕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天马轴承、中国巨石等重大产业化项目,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 90%以上。3.彰显强化青白江区经济地理战略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力枢纽经济,以高水平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为支撑,青白江区全面建设“铁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南向对接东南亚、南亚这个拥有 23亿人口的大市场,东向深化对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环太平洋国家的先进生产力,西向推进与欧洲的合作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北向服务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青白江区、成都市和四川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可见,枢纽经济建设将彰显和强化青白江区在全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地理战略地位。(二)青白江区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条件1.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是全省全市对外交往的重要节点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北部,是成都实施北改战略的主战场,也是成德绵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区域,是四川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的主阵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同时,青白江区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起点,在整个城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位置上,也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国际贸易大通道的重要支点。2.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全球要素配置功能提升青白江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中欧班列(成都)的起点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所在地,是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已建成铁路场站、口岸与保税、集装箱物流、多式联运、公路集散分拨、供应链服务、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等 8 大基础设施。近年来,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铁路港前列,已形成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格局。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支撑、自贸试验区为先导,青白江构建起了向西至欧洲腹地和中亚各国,向东依托“蓉欧+”通道和长江水道辐射日韩,向北至俄罗斯,向南至东盟、南亚、中东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功能得到持续提升。3.蓉欧快铁发展引领,枢纽经济支撑点再强化蓉欧快铁织线成网,已连接境外 74 个城市、境内 25 个城市,从 2013 年的 31 列到2021 年的 2400 列。同时,铁水联运线路“蓉欧+泸州港”号班列开行,实现了自贸区青白江铁路片区与川南临港片区的业务互动、协同开放,推进实现成都、泸州两市物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服务一体化。2021 年,国际班列和中欧班列(成都)分别开行4300 列和 2400 列。蓉欧快铁已经能够实现定时定点开行,可为工厂和货主带来稳定的生产和运输计划,这也为青白江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4.产业集群初显,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110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自 2017 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青白江依托“陆海联运枢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双重优势,在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等产业领域,大力推进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同时,为充分延伸临港经济产业链条,青白江区确立了“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的发展战略和“1 港+3 城+6 个特色小镇”的全域发展布局,正向着“铁海联运枢纽”华丽转身,已经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在评选出的“2022 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的榜单中,青白江区名列第 66 位。5.城区品质持续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青白江大力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高能级创建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生态、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以及文体、商业等生活配套不断完善,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 年 7 月,人民日报社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榜单,青白江区蝉联“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摘得三项荣誉的区县。良好的城市品质与营商环境为青白江区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三、青白江区枢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与重庆、西安和郑州铁路港等邻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