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途径探究_陈俊福.pdf
下载文档

ID:2446898

大小:2.17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福建省 少数民族 大学生 政教 有效途径 探究 陈俊福
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23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他们很多来自于偏远地区,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鲜明个性。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状态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变化,这难免会对其思想价值带来冲击。所以,指向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定教育对象之思政工作,成为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时的体系内特殊组成内容,可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等方面产生极强的促进作用。一、福建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征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福建民族众多、分布较广,世居的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与高山族等,以大散居小聚居分布格局存在,在宁德、福州以及泉州等地均有分布,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不少。与此同时,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发祥地,其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说非常深厚,而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之后,福建省作为重要枢纽位置的定位愈加清晰。这一地理的、经济的、文化的定位,说明了福建区位特殊性,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福建高校海纳百川的气质,这让省外来到福建的大学生,同样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1。综合来看,福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思政认知上积极向上之趋势,但也有个别存在偏差的特点。对于思想认知造成影响的原因很多,像文化、信仰、生活习俗等,均可能使学生个体出现一定的认知特点,概括言之即民族意识导致的认知区别。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福建省内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可以基于自身民族意识,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然而有部分学生却没有把自我民族文化有效融合于高校学习生活,从而出现了一定的对外沟通交流障碍,这是当代思政教育工作遇到的一项突出挑战。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未来工作方向(一)深化思政理论教育经我国在改革开放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证实:体系构建角度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善的、正确的。对于高校而言,应当把握自身作为思政教育主要阵地的职能,肩负起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使命,以之为导向展开更为深入的思政教育内涵研究与创新方法探索,这可更好形成针对性更强的,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的教育策略,使之在未来成为国家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皆为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之时,教育范畴之内的重要内容,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使这部分学生形成融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为一体的观念,并深入认知与理解多民族统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学生在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感交汇之后,以坚定爱国家、爱民族理想信念推动自我境界升华。(三)优化民族观念教育福建各高校有理由实施民族观念教育优化之探索,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社会考察等教育后,一面保持对于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一面借助理性审视国家政策、党的发展方针,从而既提升民族自豪感,又形成正确世界观。三、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原则(一)重视客观原则各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生活环境、所习惯的文化体系存在巨大差别,会使其思想形成不同导向影响。所以制定恰当的思政教育模式,实施具体的工作方法,也应当基于针对性收稿日期:2022-12-17基金项目: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2022D40)作者简介:陈俊福(1984),男,福建漳州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团学研究。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2.007福建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途径探究陈俊福(闽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摘 要:福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近年来呈增加态势,虽然学生们思想认知积极向上,但由于生活习惯与文化信仰特点,个别学生理想信念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展开专门化思政教育途径对这类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必要性、教育原则等问题展开说明,并重点针对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构建民族思政教育载体等项策略进行具体论述。论述的宗旨在于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破解当前其在本省接受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为此有效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奋斗意志,做福建的、中国的发展见证者与参与者。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教育;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23)02-0023-03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24思想政治研究的科学调查而实施,并且形成指向性清晰的教学策略,这样才会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同步优化,让其更为契合学生思想认知特征,更有效地处理现实中的思想问题。(二)主体尊重原则高校进行思政教育,重要形式是从正确理论思想出发,给当代大学生以思想意识变化方面的引导。然而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是拥有非常强烈自主意识与能动性的行为主体,故而在思政教育落实过程之中,完全以思政内容为关注点而罔顾学生情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尊重大学生想法与思想观念,在尊重与沟通的基础上,给其以正确价值观念与意识体系构建指导,才能产生接近于思政教学质量提升目标的效果2。(三)协同时代原则思政工作应基于不同时代社会发展情况,做出与之相协同的调整,用以保证不同时代拥有针对性更强的发展理念、工作特征。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完善思政认知体系期间,福建各高校应当以看重时代变化为重要原则,认真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确认教育内容、找准教学案例,使学生思想意志始终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同步。四、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施方案(一)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1.了解学生特点高校有必要准确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并在此前提下实施更具体的工作,并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为奠定坚实教学成果基础创造有力条件。工作期间,地方政府同高校应通力协作,准确分析其所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尤其是其中突出特点,再以此为参照做好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强化设计,同时使相关教师得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各项教学工作,并同学生构建友善沟通交流关系。2.理论结合实际高校需要让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使所了解到的学生特点,产生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进步的作用。在工作期间需把社会上所产生热点问题、突出现象等和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从自身特点出发,进行问题与现象的剖析与应用,帮助其借此机会树立正确思政观念。3.突出民族团结在把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所有策略中,突出民族团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项目。只有突出民族团结内容定位,才有可能使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优势作用释放找到突破口,让其从这一突破口进入到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之中,此时他们将依托于理解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同胞的尊重和关爱,最终形成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决心。(二)构建民族思政教育载体当前线上、线下多载体互连互通成为普遍教育趋势,造成了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指向的思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使之拥有了全面同频度育人的机会。受此影响,福建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可行性更强、使用效果更好的民族思政教育载体。未来应当着重建设的载体可包括两种。1.突出网络载体作用将网络时代的技术优势、方法优势体现出来,使之在思政教育领域中发挥出作用,将创造形成更为优质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条件,且保证条件应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因线上线下共同育人之影响,拥有更成熟的思想观念。实际工作中,高校教育者应依靠网络社交平台,及时发现其思想动态,并有意识地增强同他们的网络互动和思想交流。例如,在网络传播载体的帮助下,可构建形成更为专业的,以思政教育作为宗旨之微信公众号等现代网络平台,用于发布信息、营造氛围,突出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思政教育信息。而在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不同声音时,教育者同样可以基于网络载体作用,更好地进行主流思想引导。同时高校还可展现网络载体的数据应用优势,使之起到提升少数民族思政教育效果的作用。还可以依靠网络大数据,分析民族思政教育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教育对象在面对教育客体时的需求和可能效果,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网络课程等方面的优化。2.展现文化载体功能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生活环境特殊,拥有独特的文化。教育者正可展示出文化载体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所处特殊情况受到尊重与照顾,从而更为生动和直观地接受各项教育内容。首先,高校可借助多种形式的融民族文化在内的丰富活动,吸引大学生更迅速投入至思政观念学习之中来,让其在民族文艺演出、民族演讲比赛中,展现才华、强化信心,同时接受民族荣誉感的、民族凝聚力的培养。其次,民族知识竞猜、民族社团活动等的有效配合,让各少数民族学生强化其文化交流意识与文化融合观念,从而让民族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更大、渗透力更强、影响力更深远。再次,拥有深远与持久影响力的专业化民族主题教育活动同样是展现文化载体功能的重要做法,这将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渗透力3。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学校教育者把握住了新生入学、老生离校的关键成长期,使之参与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在校最后一课,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之中。(三)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制度一直以来党中央与政府皆非常关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工作,并相继出台一些政策给予支持。而各地方高校也均能够从现实情况出发,形成了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对象之思政教育制度,还有与其相对应管理方案,让针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很多参考依据。为此,还应大力促进完善少数民族思政教育制度,使具体工作拥有宏观要求的依托,积极从实际出发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完善路径及方法。经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谈话,以及广泛听取思政课教师及其他专业人士的建议后,可发现完善少民思政教育制度的如下几个侧重点。1.使制度指向理念创新未来各所高校需要重视强化针对特定服务对象的思政教育理念研究工作,还有对应的方法创新工作,并使之得到制度方面的支持配合,在工作时逐步构建与其发展有益于推进实施的各类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理念创新的有据可依、有章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25思想政治研究可循。2.使制度涵盖知识培养高校在未来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支持思政素养的拓展性教育内容,使知识培养和思政教育置于统一的制度限制之下,唯有这样方能更有效地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服务,让其取得适应于社会和时代的素养及能力。实际工作中,高校应当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自主学习等形式为依托,形成更为合理的教育制度,助力学生的接受教育,让其在此期间产生更明确的学习党和国家少数民族工作路线、工作方针政策的意识,并在民族学、文化学等理论知识方面取得收获。3.使制度容纳民族文化在制订与完善少民思政教育制度期间,有必要找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之工作重点,特别是发现此类内容中能够关联到德育教育方面之有价值元素,用其为突破口形成创新方式,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拥有突出的服务于思政教育功能作用4。期间需站在制度建设视角,不断鼓励找准工作重点与难点,再以之为中心,利用专题研讨等形式,发现民族文化结合点,力争借此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四)联结思政教育内外场域思政教育场域可包括内部与外部两个部分,实际教育中,高校应当有意识地联结思政教育内外场域,使其两种场域共同展示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优化为指向功能,让接受教育者得到更有温度、更具思想引领力度的协同场域育人关照。1.课堂内的教育高校应当展示出课堂作为内部场域的主体教育作用,让思政课堂拥有更强的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教育实践中,相关教师应主动完善思政课堂结构,使传统文化在课堂上与思政目标深度融合。特别为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情,有效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用于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关于这一要求,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课堂内的教育内容完善,即密切留意民族文化内容的课堂教学表达,让民族教育内容、思政教育内容二者得到衔接,共同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的作用,牢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意识。其二是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优化,让内容被恰当的形式承载。实践结果显示,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互动及反馈,是一种有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