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综合征
性多生牙
研究进展
贺莉丹
北京口腔医学 2023年第31卷第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23,Vol.31,No.173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研究进展贺莉丹 阙国鹰【摘要】多生牙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类疾病之一,在乳牙列、混合牙列和恒牙列中均可被发现。根据多生牙与全身系统性疾病是否相关又可将其分为综合征性多生牙和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综合征性多生牙在人群中较罕见。本文主要针对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病因、特征、诊断定位以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关键词】非综合征性多生牙;诊断;治疗【中图号】R781.2【文献标识码】A【DOI】10.20049/j.bjkqyx.1006-673X.2023.01.015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牙齿发育异常类疾病之一。正常牙数目在乳牙列为 20 颗,在恒牙列为 2832 颗,它主要是由超过正常牙数目的牙胚所形成的牙齿或牙源性结构,可发生在牙弓任何区域1。多生牙在乳恒牙列均可被发现,但替牙列期最为常见。好发于上颌前牙区,可以单发或多发,以及单侧或双侧,其中单颗多生牙最为多见,其次是双颗。有学者将 5 颗及以上的多生牙定义为多发性多生牙,常伴发全身综合征,如颅锁骨发育不全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但伴综合征性多生牙临床上较罕见1。本文主要针对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病因、患病特征、诊断定位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病 因目前多生牙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以往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返祖现象:指物种的个体身上偶然出现了祖先形态结构的生物“退化”现象;牙胚二分裂:认为多生牙是由发育中的牙胚经过分裂形成,发育过程中出现差错或受到创伤均可导致分裂;牙板功能活跃:上皮细胞局部过度增殖形成多余成釉器,从而形成多生牙2;遗传因素:这是被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有研究表明 20.5%的多生牙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1,3。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学者们对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发现,牙齿的发育是上皮和间充质通过大量信号分子(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信号分子受信号通路调控,当这些通路发生改变会导致牙齿形态和数目的异常2。小鼠模型研究表明,主要的信号通路有无翅整合(Wingless/Integrated,WNT)、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和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等4。这些信号通路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在牙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其中任何一种信号通路失活都会导致小鼠牙齿发育出现停滞。子宫内膜致敏相关基因(uterine sensitization-associated gene-1,USAG-1),在发育中牙胚的上皮和间质中表达,其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可拮抗 WNT信号。有研究表明 WNT-SHH-USAG-1 负反馈环在牙齿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 WNT 信号持续作用时,SHH 及其下游的 USAG-1 信号表达上调,WNT 信号反过来受到抑制2,5。实验证明敲除小鼠 USAG-1 基因可导致其切牙区和磨牙区发生多生牙6。目前,多生牙遗传病因学研究主要借助小鼠模型,而小鼠只有 1 副牙齿且无尖牙和前磨牙,与人类牙齿发育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有学者转向了多生牙患者临床研究。Yang 等7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非综合征性多生牙的发生可能与 miR-146a/rs2910164 和 miR-618/rs2682818 基因多态性相关。Bae 等8对连续两代发生多生牙的患者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多生牙可能与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PDGFRs)基因突变有关,PDGFRs参与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多生牙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涉及多种基因作用,需对包括家庭成员在内的更大病例组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揭示多生牙遗传模式。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金(201903010038)作者单位:510220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番禺院区牙髓科通信作者:阙国鹰,E-mail:,电话:13974940468北京口腔医学 2023年第31卷第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23,Vol.31,No.174多生牙的临床特征1.多生牙的流行病学特征大多数文献指出多生牙患病率在乳牙列期为0.3%0.8%,恒牙列期为 0.1%3.8%,混合牙列期可达到 2.3%12.6%9-13。混合牙列期多生牙患病率最高,主要因为该时期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引起家长和患儿较多关注并促使其主动就医。乳牙列期患病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乳牙列中存在生理间隙,大部分多生牙可以正常萌出并排列于牙弓中且形态类似邻牙,因此往往受到家长忽视,并且临床上又容易将其与融合牙或双生牙混淆。另一方面,由于对学龄前儿童多生牙患病率研究大部分采用视诊的检测方法,导致得到的患病率比实际情况低14,15。一项 meta 分析表明,多生牙患病率与使用的诊断工具直接相关,全景片是目前最有效的初步筛查方法16。早期有研究表明多生牙的患病率与种族和地域相关,比如,高加索人群中的患病率显著低于蒙古族人群15。如表 1 所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地区多生牙的患病率较高(2.97%12.61%),而意大利罗马和土耳其等欧洲国家地区的患病率较低(0.28%0.80%)。从表 1 中还可以发现多生牙的患病率与性别相关,男女患病率比为 1.3:16.5:1。多生牙患病率及男女患病率比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种族地域相关,另一方面与研究的样本量大小、抽样方式可能也有关系。2.多生牙的好发部位和位置多生牙可发生于上下牙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上颌前牙区。Liu 等10通过分析 626 颗多生牙的CT 发现,92.3%位于上颌前牙区,其中 86.3%位于中线区。其余48颗牙齿在颌骨中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前磨牙区,下颌前磨牙区,硬腭,上颌磨牙区,下颌磨牙区,下颌尖牙区,未发现下颌中切牙区多生牙,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11,12。研究11显示,通常多生牙最常见的位置是牙弓的腭/舌侧(84.1%),其次是牙弓内(11.1%)和牙弓唇/颊(4.8%)。3.多生牙的数目单颗多生牙最常见,其次是双颗。研究显示单颗多生牙者占 63.0%77.4%,2 颗多生牙者占18.4%30.8%,3 颗多生牙者占 0.6%3.3%,4 颗多生牙者占 01.4%,5 颗及以上者一般低于 1%,且通常和全身综合征相关10,11,20。4.多生牙的分类多生牙按其形态分为圆锥型、结节型、补充型和牙瘤型9。圆锥型是最常见的多生牙,牙冠呈锥形,多能自行萌出。结节型表现为多个牙尖或结节,呈桶状,一般位于牙弓腭侧且多为阻生。补充型在形态大小上都类似于邻近的正常牙齿,最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区,其次是下颌前磨牙区。牙瘤型属于牙齿错构畸形,它含有牙源性的钙化组织。多生牙按其位置分为正中牙、副前磨牙、副磨牙和远中磨牙1,9。正中牙发生率最高,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或中线附近。副前磨牙位于前磨牙区,形态类似正常的前磨牙。副磨牙通常位于上颌磨牙的颊侧或舌侧,也可位于第二或第三磨牙的近颊间隙。远中磨牙是指位于第三磨牙远中或合方的多生牙。表 1 基于全景片诊断的多生牙患病率的研究年份作者国家和地区年龄(岁)样本量(例)患病率(%)男女比例2018Soni17印度81418162.972.4:12018McBeain1意大利罗马81247060.662017Dang18澳大利亚61810500.282015Burhan19叙利亚122027531.401.8:12015Bereket20土耳其4761112930.761.3:12015凌豫琦13中国515434712.613.1:12014Singh21尼泊尔61426841.601.3:12014Anegundi22南印度314635691.241.6:12013Campoy23葡萄牙721209760.802011Kchler12巴西里约61211662.301.5:1北京口腔医学 2023年第31卷第1期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February 2023,Vol.31,No.1755.多生牙的危害一些多生牙可以长期无症状地埋伏于颌骨中,偶尔通过放射检查被发现,但临床上大部分多生牙是由于患者出现症状而被发现。据报道10,11大约47.6%88.5%的多生牙患者会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邻牙移位,其次是邻牙萌出异常(阻萌/迟萌)、正中间隙、邻牙扭转和乳牙滞留,但由多生牙引起的囊肿和牙根吸收较罕见。多生牙的诊断定位由于 75%左右的多生牙埋伏阻生且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因此临床上对其诊断定位通常需要借助影像检查。迄今为止,诊断和定位多生牙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根尖片:主要用于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通过观察多生牙与标记牙影像的相对位移来判断其与标记牙的唇腭侧关系。其定位按照“舌同颊异”原则,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24。头颅侧位片:该方法对上颌中切牙部位的埋伏多生牙定位作用较好,可以判断多生牙与中切牙的唇腭侧关系。但是,由于影像容易重叠,对位于上颌侧切牙以及尖牙区域附近的多生牙的定位无法达到满意的定位效果。曲面断层片:通过一次成像可获得涵盖全部牙及其周围组织的总影像。由于受到二维影像的限制,容易出现影像放大、重叠和变形等问题,因此该方法最常用于多生牙的初步筛查16。螺旋 CT 和与计算机锥形束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可从冠状位、矢状位、水平位或任意位相全面了解多生牙的位置、形态及与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螺旋 CT操作复杂费时,价格昂贵且放射剂量较高。与传统CT 相比,CBCT 具有扫描时间短,成像精度高,辐射剂量低的显著优势25。通过相关图像分析软件,对 CBCT 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多生牙的解剖信息,辅助临床医生的术前诊断,手术实施,术后预后评估等,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26,27。多生牙的治疗临床上对于多生牙一般建议尽早拔除,可采取局麻或全麻下门诊或手术拔除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各个患者情况可能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异。拔除与否取决于多生牙的类型和位置,以及它对邻牙和邻近组织的影响。1.多生牙的拔除指征已引起相关临床症状,包括各类错牙合畸形、邻牙或邻近组织出现相关病理改变的多生牙,或其存在影响了其他治疗项目,如正畸或种植等的实施,建议尽早拔除。尚未引起临床症状且形态类似正常牙的多生牙,若可通过正畸治疗手段替代缺失或缺损的恒牙并行使相关功能,或是作为基牙帮助修复缺失或缺损的邻牙时,可以考虑保留28。部分无症状的埋伏多生牙可进行随访观察,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邻恒牙已正常萌出,患者无需正畸治疗,未出现相关病理改变,直接拔除可能会损伤邻牙。但也有研究发现埋伏多生牙有持续向其冠方移动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形成牙源性囊肿的风险也增大29,30。2.多生牙的拔除时机大部分多生牙埋伏在颌骨内,据报道仅约四分之一的多生牙萌出于口腔11。替牙列期的儿童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颌骨内存在发育中的牙胚,目前对于多生牙的最佳拔除时机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提前(6岁以前)拔除多生牙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其相关并发症,因此强调一旦发现应立即拔除。Alsani 等31发现提前拔除多生牙可以最大化发挥邻牙的萌出潜力,预留萌出空间以及防止中线偏移,避免后续正畸治疗。然而,考虑到术中可能损伤附近正在发育的牙胚,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延后拔除,待患者年龄至 810 岁,此时邻牙牙根基本发育完成。但是延后拔除可能使邻牙无法自行萌出,后期还需进行二次手术和(或)正畸干预。一项 meta 分析结果表明:对 960 名 518 岁拔除了多生牙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