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GBT
3108-1999
船体
外加
电流
阴极保护
系统
3108
1999
ICs47.020.05U05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108-1999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 system for ship hull1999-08-31发布2000-06-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108-1999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代替GB/T3108一1982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 system for ship hull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要求、系统设计、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海船船体浸水部分防腐蚀所采用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和检验。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7387一1999船用参比电极技术条件GB/T7388一1999船用辅助阳极技术条件GB/T7788一1987船舶及海洋工程阳极屏涂料通用技术条件CB3220一1984船用恒电位仪技术条件CB/T3455一1992船用阳极屏蔽层的设计与涂装3要求3.1保护电位范围船体钢板的保护电位范围通常应达到一0.80一1.00V(相对于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海水,下同)。特殊情况下,当阳极布置位置受到限制时,保护电位范围可为一0.75一1.00V。用不同参比电极测得船体保护电位的数值从附录A(标准的附录)图A1中可查得。3.2跟踪性能在船舶航速变化时及给定电位变化时,恒电位仪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也应随之相应变化,并使船体达到保护电位范围。3.3恒电位仪3.3.1恒电位仪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可靠工作:a)环境温度为一1055C:b)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c)有凝露,盐雾、油雾和毒菌等;d)电源变化范围为稳态士10%,慨态士20%(恢复时间3s):e)振动:213.2Hz,位移1mm13.280Hz,加速度6.86m/s2,)横倾、横摇22.5,纵倾、纵摇10。3.3.2恒电位仪应具有下列性能:a)输入阻抗不小于1M2:b)电位控制误差不大于0.02V;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8-31批准2000-06-01实施1GB/T3108-1999)在给定电位范围内连续可调:d)手动和自动控制调节:e)半载纹波系数不大于10%:)限流或过流保护。3.3.3恒电位仪应具有下列检测功能:a)输出总电流:b)输出电压;c)给定电位:d)船体电位。3.3.4恒电位仪应具有防滴式、防干扰的金属结构外壳,外壳防护型式为IP22。3.4辅助阳极辅助阳极应导电性好,输出电流大,寿命长。3.4.1材料的类型及主要性能常用铺助阳极材料的类型有铅银合金、铅银微铂、镀铂钛、铂钛、铂铌和钛基金属氧化物,其主要性能应符合GB/T7388的要求。3.4.2形状辅助阳极宜采用长条形,也可采用圆盘形。3.4.3绝缘性能阳极体或导电杆与阳极填料函或水密罩之间的绝缘电阻,在干燥状态下(即阳极结构安装完毕后没有试水压前)应大于1M2.3.4.4水密性能阳极结构的水密性,在196kPa的水压下,历时15in应不渗水。3.5阳极屏蔽层3.5.1涂料阳极屏蔽层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T7788的要求。3.5.2形状阳极屏截层的形状应与辅助阳极的形状相对应。3.5.3尺寸的计算阳极屏蔽层尺寸的计算方法见附求B(标准的附录)。3.5.4耐阴极电位值确保阳极屏被层边缘处的船体电位不高于船体涂层的耐阴极电位(指绝对值)。各种船体涂层的耐阴极电位值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3.5.5厚度阳极屏蔽层的厚度应根据屏蔽层寿命要求和阳极屏涂料的性能来确定,通常辅助阳极绝缘座附近应厚一些,向屏蔽层边缘方向逐渐减薄,边缘处应薄到0.5mm。其涂装应符合GB/T3455的有关要求。3.5.6寿命阳极屏蔽层的设计使用寿命为610a。3.6参比电极参比电极应极化小,性能稳定,寿命长。3.6.1类型及主要性能常用参比电极的类型有银/氯化银电极/海水、锌及锌合金电极/海水,其主要性能应符合GB/T7387的要求。3.6.2绝缘性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