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GB 1886.68-2015.pdf
下载文档

ID:2433435

大小:797.72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6-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GB 1886.68-2015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甲基 碳酸盐 又名 维果灵 1886.68 2015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6.6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2015-09-22发布2016-03-22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GB1886.68-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氯甲酸甲酯和碱溶液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缩合反应,分离纯化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二甲基二碳酸盐,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量2.1化学名称二甲基二碳酸盐2.2分子式C.H:O;23结构式2.4相对分子质量134.087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技术要求3.1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米检验方法取适量样品置于无色透明的密闭玻璃容器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色泽注:该产品具有刺激性气味,不宜直接嗅闻,操作时需在通风柜进行。3.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1GB1886.68-2015表2理化指标项指标检验方法二甲基二碳酸盐,/%99.8附录A中A.4碳酸二甲酯,/%0.2附录A中A.5铅(Pb)/(mg/kg)么2.0GB5009.12GB1886.68-2015附录A检验方法A.1警示二甲基二碳酸盐对眼晴、皮肤和呼吸系统具有腐蚀性,吸入或误食会导致中毒。操作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操作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耐油手套,必要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A2一般规定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及以上的试剂,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淮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和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3鉴别试验A.3.1溶解性易溶于甲苯、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稀释到水中后迅速分解,产生微量的二氧化碳和甲醇。A.3.2红外谱图在1130nm和1800nm附件区域有最大吸收峰,红外谱图参见附录B中的图B.1。A4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测定A.4.1试剂和材料A.4.1.1丙铜。A.4.1.2二丁胺氯苯溶液:称取二丁胺120g,精确到0.01g,溶于1L氯苯中。A.4.1.3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1)=1mol/L。A.4.2仪器和设备电位滴定仪,分辨率:1mV或更高。A.4.3分析步骤称取1.0g1.3g样品,精确至0.0001g,置于已加入约70mL丙酮的150mL烧杯中,准确加入20mL二丁胺氯苯溶液,边加边搅拌,用盐酸标淮滴定溶液滴定,电位滴定法指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A.4.4结果计算二甲基二碳酸盐的质量分数1,按式(A1)计算:GB1886.68-2015w-(V-V:)XcXMx100%(A1)m1000式中:V一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一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休积,单位为毫升(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一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M(C,HOs)=134.09:m一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1000一换算系数。A5碳酸二甲酯的测定A.5.1试剂和材料甲基异丁基酮。A.5,2仪器和设备A.5.2.1气相色谱仪: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A.5.2.2进样器:带冷柱头型的进样器,或石英针头的微量注射器(用于手动进样)。A.5.3色谱分析条件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A1,各组分的近似保留时间见表A.2,碳酸二甲酯含量测定的典型色谱图见附录B中图B.2。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程度的色谱柱和色谱操作条件均可使用。表A1色谱柱和典型色谱操作条件项目条件色谱柱柱长50m,柱内径0.3mm,涂有SE30-D的毛细管柱初始温度30,保持5min,以40/min的速度升温到120,最终升温程序温度:120,保持5min气化室温度/室温(约25)检测器温度/200载气(氢气)柱前压/kPa300柱流量/(mL/min)2.0燃气(氢气)流量/(mL/min)35助然气(空气)流量/(mL/min)300补充气流量/(mL/min)28进样量/L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