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八礼四仪
宣传
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宣传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屡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目录
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那么,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兴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根底。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理念,集中表达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开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开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根本道德标准,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那么,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根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那么。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那么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效劳人民,效劳社会,充分表达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老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老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2开展历程
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根本经济制度确实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根底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稳固。
2023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开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23年2023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2223年2023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达。〞
2023年2023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根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3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稳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稳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开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开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决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根底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开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稳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4根本原那么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5践行路径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根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标准、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鼓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一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根底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效劳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编络,引导广阔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气氛和社会风气稳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创造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效劳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播送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表达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