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教授
国医
大师
李振华
脾胃
学术
思想
经验
应用
体会
1国医国医(guy)(guy)大师李振华大师李振华 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应用体会脾胃病学术思想与经验应用体会 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zhngxn)(zhngxn)华荣华荣 2015-12 2015-12月月 郑州郑州第一页,共六十九页。2第二页,共六十九页。3第三页,共六十九页。4第四页,共六十九页。5中医中医(zhngy)为体,西医为用为体,西医为用n(一一)中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医思想的理论基础n“医源于易医源于易”易经易经天人合一,阴阳哲理。天人合一,阴阳哲理。n形成过程:实际形成过程:实际(shj)问题问题产生直觉象思维产生直觉象思维观察观察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般概念和经形成一般概念和经验验再解决实际问题再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升华成升华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n理论核心: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理论核心: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治疗观点阴平阳密,和谐。证观、取类比象等。治疗观点阴平阳密,和谐。第五页,共六十九页。中医中医(zhngy)为体,西医为用为体,西医为用n天人合一天人合一(tin rn h y)n阴阳五行阴阳五行n脏腑经络脏腑经络n五运六气五运六气n中药中药(zhngyo)四气五四气五味味n升降浮沉升降浮沉n归经归经6第六页,共六十九页。7中医中医(zhngy)为体,西医为用为体,西医为用n(二二)中医为体,西医为用中医为体,西医为用n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体以中医理法方药为体n以西医的各种检查仪器为用以西医的各种检查仪器为用n现代的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病情现代的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病情的轻重、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效果等,可为中的轻重、疾病的预后、治疗的效果等,可为中医治疗提供数据。但不主张医治疗提供数据。但不主张(zhzhng)将其作为中将其作为中医辨证用药的根据。医辨证用药的根据。第七页,共六十九页。脾胃脾胃(pwi)学术思想的形成学术思想的形成n脾胃学说奠基于脾胃学说奠基于内经内经,发展于发展于伤寒论伤寒论时代时代,形成于金元形成于金元时期时期,李东垣所著李东垣所著脾胃论脾胃论代表脾胃病学说已趋成熟。代表脾胃病学说已趋成熟。n在在内经内经即有详细的对脾胃的论述,如即有详细的对脾胃的论述,如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兰秘典灵兰秘典论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玉机真脏论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厥论厥论:“脾主为胃行其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液者也”。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脾主升清,津液四布,营养全。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脾主升清,津液四布,营养全身。胃主降浊,胃气下降,食物得以下行,升降正常浊气才能排身。胃主降浊,胃气下降,食物得以下行,升降正常浊气才能排泄泄(pixi),腑气才能通利,升降得宜,才能维持人体生命营养之需,腑气才能通利,升降得宜,才能维持人体生命营养之需要。故后世历代医家将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元气之本要。故后世历代医家将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元气之本。8第八页,共六十九页。脾胃脾胃(pwi)学术思想的形成学术思想的形成n医圣张仲景在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说:说:“脾旺四季不受邪脾旺四季不受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论:“内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由生。”又说:又说:“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国医国医大师李振华继承内经、仲景、东垣脾胃学思想,通过多年大师李振华继承内经、仲景、东垣脾胃学思想,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不仅充分认识到脾胃对人体临床实践。不仅充分认识到脾胃对人体(rnt)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并逐步掌握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和治疗规律。提出在实践中并逐步掌握脾胃病的病理特点和治疗规律。提出脾胃病的学术思想。脾胃病的学术思想。n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悬壶济世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疗效卓著。悬壶济世60余载,余载,教书育人教书育人50春秋,被誉为当代春秋,被誉为当代“脾胃病国手脾胃病国手”2009年被年被授予首届授予首届“国医大师国医大师”称号称号9第九页,共六十九页。10四诊合参,诊病重视四诊合参,诊病重视(zhngsh)望舌诊脉望舌诊脉n辨证依据源于通过四诊对病情的综合分析。辨证依据源于通过四诊对病情的综合分析。n“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内,必形诸外”。n中医诊病,必须中医诊病,必须(bx)四诊合参,缺一不可。四诊合参,缺一不可。第十页,共六十九页。11第十一页,共六十九页。12四诊合参,诊病重视四诊合参,诊病重视(zhngsh)望舌诊脉望舌诊脉舌体、舌质、舌苔的不同变化是辨证的基础舌体、舌质、舌苔的不同变化是辨证的基础舌体胖大甚至边有齿痕舌体胖大甚至边有齿痕脾气虚程度脾气虚程度舌质淡或红舌质淡或红脾胃寒热脾胃寒热舌苔黄腻或白腻舌苔黄腻或白腻脾胃寒湿或湿热脾胃寒湿或湿热舌苔厚腻粗糙舌苔厚腻粗糙脾胃湿盛脾胃湿盛舌边或舌尖的偏红舌边或舌尖的偏红肝火心火肝火心火第十二页,共六十九页。13四诊合参,诊病重视四诊合参,诊病重视(zhngsh)望舌诊脉望舌诊脉舌体胖大、舌苔正常舌体胖大、舌苔正常能食不能消能食不能消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脾胃虚寒脾胃虚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脾胃气虚、阳虚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脾虚湿阻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湿热蕴结湿热蕴结第十三页,共六十九页。14第十四页,共六十九页。15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16第十六页,共六十九页。李振华脾胃李振华脾胃(pwi)学术思想十个方面学术思想十个方面17第十七页,共六十九页。181、脾本虚证,无实证、脾本虚证,无实证(shzhng),胃多,胃多实证实证(shzhng)n脾主运化,源于脾气脾主运化,源于脾气(p qi)(阳)。(阳)。n脾失健运,主要是脾气虚,甚则脾阳虚。脾失健运,主要是脾气虚,甚则脾阳虚。n如脾失健运,饮食停积于胃而成本虚标实证。如脾失健运,饮食停积于胃而成本虚标实证。n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内伤脾胃,必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内伤脾胃,必波及各脏,即所谓波及各脏,即所谓“脾通四脏脾通四脏”。第十八页,共六十九页。191、脾本虚证,无实证、脾本虚证,无实证(shzhng),胃多,胃多实证实证(shzhng)n水湿水湿(shu sh)阻滞、湿热蕴结非脾实,本于脾虚。阻滞、湿热蕴结非脾实,本于脾虚。n脾虚失其健运,生湿,湿停则易阻滞气机,脾虚失其健运,生湿,湿停则易阻滞气机,气有余可生热,故湿热蕴结。气有余可生热,故湿热蕴结。n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实。其本在脾虚,湿热为标实。第十九页,共六十九页。201、脾本虚证,无实证、脾本虚证,无实证(shzhng),胃多,胃多实证实证(shzhng)n脾无阴虚,胃有阴虚。脾无阴虚,胃有阴虚。n脾为阴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其运化水谷之精脾为阴之至阴,喜燥而恶湿。其运化水谷之精微微(jngwi)依靠脾气、脾阳。依靠脾气、脾阳。n燥为阳,湿属阴,脾喜燥而恶湿燥为阳,湿属阴,脾喜燥而恶湿阳常不足,阳常不足,湿(阴)常有余,故无阴虚。湿(阴)常有余,故无阴虚。第二十页,共六十九页。212、治胃必实脾,健脾必和胃、治胃必实脾,健脾必和胃n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致胃实;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致胃实;胃腐熟无力,失于和降,亦致脾虚。胃腐熟无力,失于和降,亦致脾虚。n因而因而(yn r)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治法上,治胃必健脾,健脾必和胃。n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如脾虚为主,当补重于消。如以胃实为主,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治在消重于补。临证分清病机,根据主次,随证治之随证治之。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九页。223、胃阴虚证,用药胃阴虚证,用药(yn yo)以轻灵甘凉以轻灵甘凉n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始运;胃喜滋润,阳明燥胃喜滋润,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土得阴自安,阴虚又可产生热燥阴虚又可产生热燥。n健胃之药,多芳香燥湿健胃之药,多芳香燥湿(zo sh)而伤阴;用滋阴之而伤阴;用滋阴之药又多腻胃而影响食欲。药又多腻胃而影响食欲。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九页。233、胃阴虚证,用药胃阴虚证,用药(yn yo)以轻灵甘凉以轻灵甘凉n胃阴伤之虚证,药量胃阴伤之虚证,药量宜宜轻轻,大则不易吸收。,大则不易吸收。n虚实夹杂多变,故用药以虚实夹杂多变,故用药以灵灵活,以适病机活,以适病机。n甘甘宜入脾,但以甘平为主,不宜宜入脾,但以甘平为主,不宜(by)燥而伤阴。燥而伤阴。n凉凉可清热,不宜药寒而燥湿伤阴。可清热,不宜药寒而燥湿伤阴。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九页。4、治脾胃、治脾胃(pwi)病必须紧密联系肝病必须紧密联系肝n 李老认为,人是有机的整体,脾胃(pwi)与其他脏腑相互依存,五脏六腑皆禀受脾胃(pwi)之营养运化,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因而脾胃(pwi)的病变必然影响他脏腑,其他脏腑阴阳之失调也必然影响脾胃(pwi)。而在诸脏腑中,肝脏与脾胃(pwi)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情志伤肝,肝郁气滞,失其疏泄条达,横逆脾胃(pwi)可导致脾胃(pwi)升降失常,即所谓木郁克土木郁克土;如饮食损伤脾胃;或久病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肝气失其正常的疏泄条达,均可导致肝脾失调或肝胃不和,即土壅木郁即土壅木郁。24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254、治脾胃、治脾胃(pwi)病必须紧密联系肝病必须紧密联系肝n如饮食所伤,脾虚湿停,或胃失和降,阻滞气如饮食所伤,脾虚湿停,或胃失和降,阻滞气机,升降失常,可影响肝气疏泄条达。即土壅机,升降失常,可影响肝气疏泄条达。即土壅木郁木郁n肝郁气机不畅,横逆脾胃肝郁气机不畅,横逆脾胃(pwi),可影响脾胃,可影响脾胃(pwi)气机升降。即所谓木郁克土气机升降。即所谓木郁克土n故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脏。故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脏。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九页。4、治脾胃、治脾胃(pwi)病必须紧密联系肝病必须紧密联系肝n脾常虚脾常虚n肝肝易易郁郁n胃常滞胃常滞n脾宜健脾宜健n肝宜疏肝宜疏n胃宜和胃宜和26依据三个脏器偏盛、偏虚及依据三个脏器偏盛、偏虚及其病理其病理(bngl)演变,随证治之演变,随证治之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274、治脾胃、治脾胃(pwi)病必须紧密联系肝病必须紧密联系肝n治疗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茴香、乌药。一取走治疗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茴香、乌药。一取走中焦,入脾胃以舒畅气机;二取入肝经,舒达中焦,入脾胃以舒畅气机;二取入肝经,舒达肝气,使肝木不郁。肝气,使肝木不郁。n肝为刚脏,宜柔不宜刚,疏肝之药,不可过燥。肝为刚脏,宜柔不宜刚,疏肝之药,不可过燥。常配以芍甘汤加乌药、郁金之类,以柔肝之体,常配以芍甘汤加乌药、郁金之类,以柔肝之体,缓肝之急,疏达肝气,且无伤缓肝之急,疏达肝气,且无伤(w shn)阴之弊。阴之弊。n通过疏肝,达到健脾益胃。通过疏肝,达到健脾益胃。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九页。5、对肝肾阴虚对肝肾阴虚(yn x),并有脾胃气虚的证治,并有脾胃气虚的证治n健脾燥湿之药易伤阴。健脾燥湿之药易伤阴。n滋阴养肝之药多滋腻助湿,易伤脾气。滋阴养肝之药多滋腻助湿,易伤脾气。n如脾、肾双方用药都兼顾,则药性如脾、肾双方用药都兼顾,则药性(yoxng)矛盾,矛盾,不仅效果缓慢,如药量稍重一方,就会出现对不仅效果缓慢,如药量稍重一方,就会出现对方病情不适甚至出现副作用。方病情不适甚至出现副作用。28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九页。5、对肝肾阴虚,并有脾胃对肝肾阴虚,并有脾胃(pwi)气虚的证治气虚的证治n宜宜先调理脾胃先调理脾胃,脾健则津液气血生化,脾健则津液气血生化(shn hu)有有源,促使肝肾之阴复。源,促使肝肾之阴复。n待脾胃待脾胃得得健饮食好转,宜逐步酌加养阴之品。健饮食好转,宜逐步酌加养阴之品。n健脾胃之药以淡渗、轻灵、平和为要。健脾胃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