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新天下
耳目
东坡
公开
剖析
苏轼词,新天下耳目,峨嵋共比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才华横溢,文 诗词书画,“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黄”,“苏 辛”,“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坎坷一生,自 题 金 山 画 像苏 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答李端叔: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贬湖北黄州 1080年 44岁贬广东惠州 1094年 58岁 贬海南儋州 1101年 61岁,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5、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情理与趣理同在,苏诗,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7、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婉约与豪放并重,苏词,学习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奔放流转“新天下耳目”的艺术风格。2.了解苏轼豪壮脱俗、旷达超然的人格品性。,定 风 波,苏轼,写 作 背 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七日”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的三月七日,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据东坡志林卷的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需听急雨穿透树林击打树叶的声音,不妨一边高声吟诵,一边慢慢行走。持一只竹杖,登一双草鞋,走起路来那轻盈之感胜过穿着官服骑在马上。怕什么?我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微寒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酒,身上微微感到有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却已和暖相迎。回头看看刚才下雨的地方有何变化。回去,对我来说既没有晴天也没有风雨。,分析探究:概括词中刻画的抒情主体形象。,这首词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经历人生风雨时能处变不惊、履险如夷、胸襟坦荡、个性开朗、超然达观地与风雨搏击的洒脱的“硬汉”形象。,定风波一词是苏轼在贬谪黄州这个特定时期的自我画像。这个在风雨中处变不惊、“吟啸徐行”的形象,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处困境而安之若素的洒脱,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面貌和阔大心胸。,曲笔写胸臆,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风雨人生风雨宦途风雨,双关,“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给我们的启示。,自然风雨也好,人生风雨也罢,当它们到来时如果有不避坎坷的精神,泰然处之的心态,笑对风云的气度,那么风雨自是一番洗礼、涤荡,也自有它别样的风景,更何况,风雨过后见彩虹!风雨过后更清明!,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作者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探究:写孤鸿就是写作者自己,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品性。,共同品质:孤高自许、超凡脱俗、坚持操守、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本词写作特色(手法),艺术特色,以上两首词都巧妙地用曲笔来抒胸臆。前者借题发挥,以小见大;后者咏物喻人,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有机结合起来,写得清新洒脱,“倾荡磊落,如诗如文,为天地奇观”,“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苏轼却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给词坛刮来一股清新明快的风。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苏轼的笔下,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可能是放大的个人主义。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可能是盲目有害的举动。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对生命的自我贬值。旷达不是看破红尘,看破红尘是人生的沉沦。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东坡居士给我们的启示,苏东坡与黄州,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余秋雨,苏东坡与黄州,苏轼贬居黄州四年有余,思想转变很大。一方面他没有放弃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继续关心国家政局,因壮志难酬而苦闷;另一方面他闭门思过,消极彷徨,又时时向佛老思想去求解脱。这些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基础。雄伟的江山,淳厚的民风,温暖的友情,不能忘怀现实的壮心,促使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或雄健豪放,或清旷淡远,这也成为他一生创作的高峰。,我们在唐五代词和北宋初期的词里,读到的是香销玉损、落花流水、柔肠寸断、盈盈粉泪,感受到的是温柔、缠绵、不食人间烟火,柔得人都醉了、心都碎了!突然,苏轼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让世人耳目一新!了不起,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