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耳针的起源和发展(1).pptx
下载文档

ID:2417683

大小:9.03MB

页数:104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耳针 起源 发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 林 莺,1,耳针(r zhn)的起源和发展,第一页,共一百零四页。,讲座(jingzu)内容,耳针概述(i sh)回顾耳针发展简史谈谈如何学耳针和实践耳针,第二页,共一百零四页。,一、耳针(r zhn)概述,第三页,共一百零四页。,耳针(r zhn)Ear acupunctureAuricular acupuncture,耳针:指在耳廓穴位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jbng)的一种方法。,4,第四页,共一百零四页。,耳针(r zhn)体系,中国(zhn u)耳针法国耳针(欧洲耳针)日本耳针,5,第五页,共一百零四页。,二、耳针(r zhn)发展简史,第六页,共一百零四页。,1957年前,各国文献均有应用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jbng)的零星记载,第七页,共一百零四页。,中国(zhn u),耳与经络的联系耳与脏腑(zngf)的联系耳廓诊断疾病耳廓诊断疾病耳廓治疗和预防疾病耳穴的记载,第八页,共一百零四页。,灵枢(ln sh)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1.耳与经络(jnglu)的联系,第九页,共一百零四页。,耳脉,10,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Hungd)内经手少阳三焦,第十页,共一百零四页。,手太阳(tiyng)小肠经,手阳明(yn mn)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sho yn)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耳与全身的经络联系,六阳经循行直接与耳联系,第十一页,共一百零四页。,手太阳(tiyng)小肠经,手阳明(yn mn)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sho yn)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耳与全身的经络联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六阴经通过经别合于相应阳经,间接与耳联系。,第十二页,共一百零四页。,奇经八脉与耳的联系(linx),阳跷脉:循行下耳后入风池(fn ch),阳维脉:循头入耳(r r)后,第十三页,共一百零四页。,2.耳与脏腑(zngf)的关系,肾开窍于耳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心寄窍于耳素问金匮(jn ku)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张振鋆厘正按摩(nm)要术 耳背分属五脏,耳背上属心耳背(r bi)中属脾耳背外属肝耳背内属肺耳背下属肾,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四页。,厘正(lzhng)按摩要术 卷一 察耳,结合颜色、温度、耳背络脉的变化指导痘疹(即天花病)的辨治耳上属心,凡出痘时宜色红而热。若色黑寸白而冷,其筋纹如梅花(mihu)品字样从皮上出者,皆逆也。耳下属肾,凡出痘时其色宜红紫带冷,不宜淡黄带热,如筋纹梅花品字样为顺,如蚤咬芝麻之形者为险逆难治之候耳诊用于瘛瘲的诊断凡发热,耳筋出现紫黑赤白皆凶。耳上凉者吉,耳下凉者凶。耳后青筋起,主瘛瘲。,第十六页,共一百零四页。,3.耳廓(r ku)诊断疾病,灵枢师传:“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灵枢本脏:“耳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dunzhng),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备急千金要方:“耳大小,高下,厚薄,偏圆,则肾应之。”清朝医述卷十一杂证汇参:“耳者肾之窍。察耳之好恶,知肾之强弱。肾为人之根本,故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白、或黑、或青而枯者死;薄而白、薄而黑、或焦如炭者,皆为肾败。”,1946年病理学家Potter.E.L,观察到一些先天性两侧肾未发育的婴儿具有(jyu)耳廓低位,外形较大,软骨相应少及耳尖呈水平角度等特征,认为耳廓的外形与内脏发育有一定的关系。,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3.耳廓(r ku)诊断疾病,清朝汪宏望诊遵经望耳诊法提纲:“(耳)以色言之,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属分五行,亦应乎五脏。”“若夫(ruf)耳形之诊,当以厚而大者为形盛,薄而小者为形亏。肿起者,邪气实;消减者,正气虚。润泽则吉,枯槁则凶,合之于色,亦可辨其寒热虚实。”“下消则耳轮焦干,肠痈则耳轮甲错。”“耳前后肿者,阳明中风之证也。”,第十八页,共一百零四页。,3.耳廓诊断(zhndun)疾病,灵枢卫气失常:“耳轮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骨。”灵枢论疾诊尺:“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掣痛。”针灸甲乙经小儿(xio r)杂病:“婴儿耳间青脉起者,掣,腹痛。大便青瓣、飧泻。”厘正按摩要术:“耳上起青筋者主肝风,耳聋发狂者阳虚病。耳痛、耳肿、耳聋者,皆主胆病。”,第十九页,共一百零四页。,4.耳廓判断疾病(jbng)预后,华佗中藏经:“肾绝,大便赤涩,耳干脚浮,舌肿者,六日死。”明代龚廷贤小儿推拿密旨:“青色横目(hn m)及入耳,此证应知死,耳内生疮黑斑出,医人休用术。”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疾病预后不详的耳征备急千金要方:“耳黑如炱”、“黄色魇点如拇指应耳者”宋代闻人耆年备急灸法:“面带黄黑,连耳左右者”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望耳诊法提纲:“青色绕耳”、“耳门黑气入口者”,第二十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放血法,古籍记载灵枢厥病:“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 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用葱刺耳中,鼻中使出血,救卒中恶死。民间针刺外耳道口出血胃痛耳背静脉(jngmi)放血湿疹、小儿黄水疮耳上红丝刺破出血癣症碎碗片或刀具划破耳廓放血牲畜急性炎症或瘟疫等,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针刺法,古籍记载针灸大成:“针耳门治龋齿,唇吻(cun wen)强。”民间针刺耳轮痄腮针刺耳廓背面烂喉丹痧刺耳垂-红眼病,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吹耳法,素问缪刺论: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以竹管吹其两耳。(王冰注:言使气入耳中,内助五络,令气复通也。)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救猝死尸厥,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复吹右耳(yu r)极三度,活。”并指出治“卒魇寐不寤”“以芦管吹两耳,并取病人发二七茎作绳纳鼻孔中,割雄鸡冠取血,以管吹咽喉中,大效。”南宋宋慈:吹耳法救治自缢和溺水者,并主张二人同时以“笔管吹其耳”,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灸法,古籍记载千金翼方:“治口呙,以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r kng)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灸之。”针灸大成:灸耳尖 治眼生翳膜。类经图翼: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民间 移星灸法,油浸灯芯灼灸耳尖角膜炎、结膜炎,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塞药法,古籍记载肘后备急方:“治猝死而目闭者骑牛临面,捣薤汁灌之耳中,吹皂荚鼻中,立效(l xio)。”世医得效方:蓖麻子,大枣肉,人乳和作枣核大小棉裹塞耳,以治气虚衰弱,耳聋鸣。理溣骈文:半夏、蛇蜕塞两耳治少阳症疟疾。民间 口含铁片,耳塞磁铁耳聋、耳鸣烧酒滴耳牙痛,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四页。,5.耳廓(r ku)治病和防病保健按摩法,小儿按摩经:赤凤摇头 二龙戏珠(提搓两耳轮)小儿推拿秘旨:黄蜂(hun fn)入洞(指按两耳门)发汗通经 猿猴摘桃(二指提、扯耳尖和耳垂)清热除痰厘正按摩要术:双凤展翅肺经受寒 苏沈良方:摩熨耳目,以助真气。东医宝鉴: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四页。,6.中国(zhn u)历代耳穴记载,内经: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晋唐:耳背之“阳维”明清:耳尖(r jin)穴民国时期:珠顶、耳垂、耳廓后、郁中、三扁桃效,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欧洲(u zhu),古埃及:烧灼并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意大利:发现战争(zhnzhng)中耳廓受伤却意外地令身体原有的疾病治愈了。沙特阿拉伯:某些部落采用烧灼耳廓治病。-L.Gori and F.Firenzuoli,“Ear acupuncture in European traditional medicine,”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vol.4,supplement 1,pp.1316,2007.,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四页。,欧洲(u zhu),地中海地区:人们通过戴耳钉提升视力。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记载用针挑破耳廓静脉的方法治疗阳痿和早泄症。罗马帝国:耳廓烧灼(shozhu)、针刺和放血等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以及性病。R.Round,G.Litscher,and F.Bahr,“Auricular acupuncture with laser,”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vol.2013,Article ID 984763,22 pages,2013.,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四页。,欧洲(u zhu),1637年:医生Zacatus Lusitanus在耳廓上点刺放血并烧灼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不佳。1717年:医生AntonioMaria Valsalva发现烧灼耳廓上某个点能够缓解牙痛。1810年:教授Ignazio Colla采用蜂针刺激(cj)耳廓来治疗下肢痛。1850年以后 有大量报道烧灼耳廓用于拔牙术。法国杂志Journal des Connaissances Medico-Chirurgicales发表烧灼耳廓治疗13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报道 Pu-Wei Hou,Hsin-Cheng Hsu,Yi-Wen Lin,etc.The History,Mechanism,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Volume 2015,Article ID 495684,13 pages,第三十页,共一百零四页。,1957年,标志(biozh)现代耳针的开端,法国(f u)医学博士保罗诺基尔(Dr.Paul Nogier),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四页。,1950年,Nogier博士拜访(bifng)了一位顽固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四页。,33,此后,Nogier 博士验证(ynzhng)了这种方法的疗效,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四页。,经过(jnggu)6年的研究,第一张耳穴图诞生,34,Nogeir 于1956年在马赛召开的针灸学会上发表有关耳针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提出(t ch)外耳并非单纯一弯曲的软骨,外耳与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内脏有病时,在耳廓上有相应的反射点出现。提出了分布大致如一个倒置胎儿的“耳针治疗点图”,该耳针图连载于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38月号,共44穴。,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1958年Nogier的研究结果(ji gu)被翻译成中文,叶肖麟.国外针刺疗法的新发现耳针疗法介绍(jisho).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12):45-48,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四页。,1.中国全国各地成立众多(zhngdu)的“耳针协作组”,上海江苏北京(bi jn)四川云南天津,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四页。,2.中国(zhn u)开展大规模耳穴临床研究,1958-1960,集中疗效观察和病例分析1958年,中国南京解放军耳针研究组通过2000多例的临床研究证实了Nogior博士研究结果。1959年上半年,报道用耳穴(r xu)诊治病例已达6万余人次。,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2.中国开展大规模耳穴临床(ln chun)研究,1960-70s末,逐渐进入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