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第三讲--玉米病虫害防治(1).ppt
下载文档

ID:2416841

大小:50.50MB

页数:72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第三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fngzh)技术,第一页,共七十二页。,主 要 内 容,玉米主要病害防治玉米主要虫害(chnghi)防治苗期地下害虫防治,第二页,共七十二页。,玉米(ym)顶腐病玉米(ym)大斑病玉米(ym)小斑病玉米(ym)茎基腐病玉米(ym)丝黑穗病玉米(ym)疯顶病玉米(ym)苗枯病,主要(zhyo)病害,第三页,共七十二页。,玉米(ym)病害的防治,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乌米)、顶腐病和茎基腐病。防治玉米病害最基本的途径是选用抗病品种,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玉米品种对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抗性。药剂拌种(yo j bn zhn)对防治丝黑穗病有一定效果。合理轮作对防治大斑病和茎基腐病有一定效果。,第四页,共七十二页。,(一)玉米(ym)顶腐病,是我省近年来新发生(fshng)的一种病害,危害较重,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学术界有争议,但一至说法认为真菌引起。,第五页,共七十二页。,玉 米 顶 腐 病,发生特点 在玉米3-4叶期发生,发病病株心叶沿着叶脉(ymi)褪绿成黄绿相间条纹,心叶青枯萎蔫、扭曲,靠近土表面茎基部节间短,常有象虫蛀孔道状开裂,维管束变褐,发病严重病株根部出现分蘖,植株矮化(降雨后突然升温发病重,品种间抗性差异,今年重),第六页,共七十二页。,传 播 途 径,玉米顶腐病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bn yun)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第七页,共七十二页。,防 治 方 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中耕(zhnggng)铲蹚排湿药剂防治:发病初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加上芸苔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再加叶面肥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第八页,共七十二页。,(二)玉米(ym)大斑病,是我省常发生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借风雨、气流传播,一年可多次侵染植株,玉米自苗期至后期(huq)均可发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如果连续阴雨、温度在20-25易发病,第九页,共七十二页。,主 要 症 状,(1)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部位出现水渍状(室内)或灰绿色小斑点(田间)。(2)后沿叶脉方向迅速向两端扩大(kud)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3)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4)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灰黑色霉层,第十页,共七十二页。,症状(zhngzhung),大斑病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病斑叶脉向两端扩展(kuzhn),形成暗褐色大斑(拔节、抽穗),德美亚一号田间大斑病发生(fshng)情况,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大斑病,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感病程度差异较大,感病品种较易发病,德美亚一号不抗病、克单14强于德美亚一号,垦单16较抗病玉米,玉米孕穗、抽穗期间氮肥不足、低洼连坐地块、密度(md)大易发病,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选用抗病品种 农业防治 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tin jin)湿度;实行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药剂防治 50%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d防一次,连续防治2次3次。目前防治的新药有50%扑海因,10%世高,70%代森锰锌,70%可杀得等。拔节至抽穗期发病防治比较困难,农场预防为主,飞机航化,防 治 方 法,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三)玉米(ym)小斑病,比大斑病发生稍晚,抽穗、灌浆期发病,高温多雨发病严重。发病初期(chq)摘除玉米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同大斑病同,小斑病:为害叶片多在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binyun)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抽穗、灌浆),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四)玉米(ym)茎基腐病,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玉米(ym)茎基腐病,我省近几年发生严重,该病由多种病菌单独或复合浸染造成根系和茎基部腐烂,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f bng),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显病高峰。该病又称青枯病,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土壤、有机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症状:(1)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2)叶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逐渐变黄而死。(3)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4)从始见病至全株显症一般7天,短的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防 治 方 法,(1)选择抗病品种(2)农业防治 适当晚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 氮、磷、钾合理使用,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该病的发生,10kg/亩;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轮作换茬。(3)种子处理(chl),播种前25%粉锈宁拌种,或用种子重量4%的5%根保种衣剂拌种。25%咪鲜胺乳油与50%多菌灵按1:1混合后,用种子重量0.2%药剂拌种。利用增产菌按种子种量的0.2%拌种。,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玉米(ym)穗腐病,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已搞清,对其危害损失、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sh),以后随着中单2号抗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得到控制,但近年“青秆成熟”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穗腐病发生有加重趋势,给制种企业种植业及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危害性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今年特殊年份容易发病,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症 状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yumio)至成熟期都可 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 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 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源菌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hu s)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hu s)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发病(f bng)条件,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linmin),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 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9/下-11/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该段时间平均气温12.6-6.5,能够满足病菌生长发育。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扩大病害程度。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发病程度与种植方式和播期有关根据调查,地膜覆盖和适期早播,能提早玉米的成熟期,使易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较低发病低。,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二页。,防 治 措 施,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实行(shxng)轮作,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适期早播,站秆扒皮促早熟。注意防虫、减少伤口。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充分成熟后及时采收,充分晾晒后入仓贮存,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化学防治。种子包衣或拌种。可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每100千克种子用药440800克,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千克种子用药200300克。防治穗虫。在籽粒建成初期,及时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黏虫、象甲虫、金龟子、蝽类)对穗部的危害。大喇叭口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 200克制成药土点心,可防治病菌侵染叶鞘和茎秆。吐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锰锌400500倍液喷果穗,以预防病菌侵入果穗,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二页。,(五)丝黑穗病,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二页。,玉米(ym)丝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病菌可在秸杆、粪肥或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2年-3年,该病是苗期的系统性侵染病害(bnghi),一年侵染一次。1.田间诊断(1)雌穗发病,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果穗外部较好,内部一团黑粉(厚垣孢子)和散乱的丝状物(维管束残余物)(2)雄穗发病,花序被破坏变黑,花器变形,雄花变成黑粉(3)病株矮化。丝黑穗病只危害雄穗和果穗,与黑粉病不同,丝黑穗危害比黑粉病大,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二页。,丝黑穗病苗期症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sudun)、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6-7叶症状明显,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二页。,防 治 方 法,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三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瘤和病残体;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适当推迟播期,播前选种、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精细整地,适当浅播,足墒下种。这些措施均可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种子包衣:用15腈菌唑EC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效优于三唑酮,具有缓释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可用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生产中应注意含烯唑醇类种衣剂低温(dwn)药害问题。(克百威、福美双、多菌灵无效)2007年黑龙江省双城、阿城、宾县、肇东、肇源等市县调查,发病率为15%20%,严重地块达到60%以上,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六)疯顶病,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二页。,疯顶病,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疯顶病病状及危害 玉米疯顶病又名玉米指疫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玉米病害,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病株从68叶开始显症,抽雄后症状明显,主要症状如下:(1)病苗高2030厘米时,可形成分蘖,有时1株有610个分蘖,但叶片变窄,质地坚韧,叶色较浅,心叶黄化,上部叶片扭曲、皱缩或卷成筒状,心叶不能展开,叶鞘表面呈疣状,重者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2)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ychng)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小叶簇生,变态叶状花序扭曲皱缩成一团,或小穗呈疯顶状,似“刺猬”,不能产生正常雄花。(3)雌穗受侵染后,表面看果穗较正常,但果穗粗长,苞叶皱缩增厚,多数病株节问缩短、矮化,果穗畸形,无花丝。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整个果穗呈竹笋状,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4)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5)植株轻度或严重矮化,上部叶片簇生,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有的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折断。,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玉米疯顶病发病规律该病属土传、种传系统侵染性病害,一些病株同时伴有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病菌在苗期侵染植株,并随植株生长点的生长而到达果穗与雄穗,玉米播后到苗期是主要感病期。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ybn)不能结实。病菌在淹水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的孢子侵入寄主,多雨年份及低洼积水田块较易发病,低温也利于病害发生。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高发病重:重茬连作,造成病菌积累发病重;发病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通常马齿种比硬粒种抗病。,第三十页,共七十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