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医学
专题
宫颈癌
淋巴结
转移
论文答辩报告(bogo),中国医科大学附属(fsh)第一医院妇科硕士研究生:田野指导教师:温放,第一页,共三十四页。,早期宫颈(n jn)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第二页,共三十四页。,前 言,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研究(ynji)表明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5%90%,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30%60%。,第三页,共三十四页。,微转移的概念: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zzh)器官中的直径2mm的微小肿瘤细胞灶。,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目前检测微转移(zhuny)的方法主要有连续切片法、免疫组化法、PCR、RT-PCR等。经国内外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诊断意义。,第五页,共三十四页。,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的研究中,多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作为检测标记物。而AE1/AE3是针对多种细胞角蛋白亚型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源性的肿瘤,特别(tbi)在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上具有一定的意义。,第六页,共三十四页。,本文通过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细胞角蛋白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来探讨淋巴结内微转移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准确地指导治疗(zhlio)、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第七页,共三十四页。,方 法,1.标本的采集 回顾性分析2006年16月14名FIGO分期为 AA期宫颈(n jn)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第八页,共三十四页。,所有病例(bngl)术前未行放、化疗。年龄3350岁(平均41.4岁)。FIGO分期:A期1例;B期11例;A期2例。术中将切除的淋巴结标本分为四组,即髂总淋巴结组、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和腹股沟深淋巴结组。,第九页,共三十四页。,术中共取246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发现(fxin)228枚淋巴结无转移。所有228枚阴性淋巴结石蜡标本做5m厚的连续切片2张,一张HE染色复查诊断,一张免疫组化染色。,第十页,共三十四页。,2.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1)石蜡标本制成5m切片(qi pin)常规脱蜡,脱水。(2)热修复抗原。(3)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溶液,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4)滴加适量的一抗(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滴加适量生物素标记的二抗。(6)滴加链霉素-过氧化物酶溶液。(7)滴加适量DAB溶液显色。(8)苏木素复染脱水(tu shu),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3.结果判定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表现(bioxin)为单个散在和23个及数个聚集成小团状的癌细胞位于淋巴窦内,呈较强的胞浆着色。细胞质中表达AE1/AE3则判定为微转移阳性。,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4.统计学分析:数据阳性率的比较采用(ciyng)2检验,条件不满足者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处理。(检验水准=0.05),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结 果,1.14例患者的228枚阴性淋巴结中,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3例患者的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zhuny)病灶,病例总阳性率21.4%(3/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3/228)。3枚淋巴结的分布见表1。,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表1:各组淋巴结的微转移分布(fnb)情况,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图1 B期宫颈癌患者(hunzh)的髂外淋巴结中微转移灶(SP法,200),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图2 A期宫颈癌患者的闭孔淋巴结中聚集(jj)成团状的微转移灶(SP法,200),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图3,同一枚淋巴结HE染色(rns)和免疫组化法染色(rns)的对比,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2.我们又将所有阴性淋巴结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unzh)组,另一组为无转移组。通过比较发现,前一组的微转移检出率要高于后一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表2:两组间微转移分布(fnb)情况,注:A组:有淋巴结转移(zhuny)患者组 B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3.在对几种临床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微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X2=8.601,P0.05)而在其它的临床特征中,如原发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shnd)、分化程度等方面,微转移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表3:微转移与各临床(ln chun)特征关系,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讨 论,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因此多年来人们对宫颈癌微转移(zhuny)的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对盆腔淋巴结及外周血中HPV基因的检测上,但由于并非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均有HPV感染,而且其他肿瘤如鼻咽癌、乳腺癌也发现与HPV感染有关,因此将HPV作为微转移的检测标志物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如宫颈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上皮细胞的部分特征。细胞角蛋白是一种仅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少见蛋白质。分为型角蛋白和型角蛋白。如果在淋巴组织中检测出细胞角蛋白的表达(biod),则表明有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播散到淋巴组织中。,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是AE1克隆(k ln)与AE3克隆的混合。克隆AE1识别型细胞角蛋白,如CK19、CK20,而克隆AE3识别型细胞角蛋白,如CK1、CK2。因此AE1/AE3是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体,适用于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的鉴别。,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Juretzka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AE1和CAM5.2标记,检测了49例A2B2期宫颈癌患者的976枚阴性淋巴结标本(biobn),结果显示8.1%(4/49)的患者发现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0.41%(4/976)。随访结果显示微转移中5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无微转移的患者中复发率为6.7%。,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Lentz等人用AE1/CAM5.2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132名AB2期宫颈癌患者的3106枚淋巴结,结果有19名患者的2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0.9%(29/3106)。他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微转移患者所占的比率(bl)大致和术后复发率相等。,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本实验结果表明,在228枚阴性淋巴结中,通过AE1/AE3标记(bioj),3例患者的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例总阳性率21.4%(3/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3/228)。这与Juretzka和Lentz等人报道的相接近。,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另外,我们还首次对淋巴结进行了分组,在阴性淋巴结中,3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其中2枚分布于髂外淋巴结组,1枚分布于闭孔淋巴结组中,这也同样支持了子宫颈癌淋巴结回流的复杂性。本研究也表明早期(zoq)宫颈癌的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这在之前的国内外研究中尚未报道过。当然,本研究中病例不多,有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第三十页,共三十四页。,结论(jiln),1.宫颈鳞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jin c)到。2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可能是先转移到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等一级淋巴结,再向下一站淋巴结转移。微转移发生率可能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增大。3.对于经证实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应对其进行严密地随访,必要时还需要补充放化疗。,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致 谢,在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尊敬的导师(dosh)温放教授对我辛勤培养,严格教诲,三年来给了我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她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感谢妇科的各位老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病理科的老师在我硕士研究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教导,同时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谢谢(xi xie)各位老师!,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内容(nirng)总结,论文答辩报告。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转移的研究中,多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作为检测标记物。免疫组化法(S-P法)。(3)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溶液,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表现为单个散在和23个及数个聚集成小团状的癌细胞位于(wiy)淋巴窦内,呈较强的胞浆着色。数据阳性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条件不满足者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图3,同一枚淋巴结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的对比,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