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头颅CT(1).ppt
下载文档

ID:2415115

大小:10.73MB

页数:85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头颅 CT
放射科杨程,明基医院(yyun),第一页,共八十五页。,大纲(dgng),1.CT的一些简单介绍2.CT与临床应用的联系(linx)3.头颅CT的简介4.头颅CT的断层解剖示意图5.头颅CT的适应症和优缺点6.头颅CT的扫描方式7.头颅CT的一些诊断知识,第二页,共八十五页。,CT概述(i sh),1969年HOUNSFIELD 设计成计算机横断体层成像装置。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Ambrose 应用于临床,取得极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使脑组织和脑室及病变本身显影,获得颅脑的横断面图像。此种检查方法称之为计算机体层成像,这一成果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fbio),1973年在英国放射学杂志上报道。,第三页,共八十五页。,这种图质好、诊断(zhndun)价值高而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的诊断(zhndun)方法是放射诊断(zhndun)领域的重大突破,促进医学影象诊断(zhndun)学的发展。由于对医学上的重大贡献,HOUNSFIELD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这种检查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LEDLEY设计成全身CT 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此后,CT装置在设计上有了很大发展。,第四页,共八十五页。,CT的特点(tdin),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相互重叠,相邻的器官或组织之间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不能形成对比而构成图像,相反CT可以更好地显示(xinsh)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腔器官等,这是CT的最大优点。可以解决影像重叠问题,更加可以实现模拟的三维技术成像。造影检查:可使普通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器官显影。,第五页,共八十五页。,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检查。增强CT扫描检查,除能分辨血管的解剖结构外,还能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情况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因为轻微活动会造成伪影,使图像难以诊断,除取得患者合作外,对难于(nny)合作的患者或儿童需给予镇静剂或麻醉。,CT 临床(ln chun)应用,第六页,共八十五页。,1975年通过(tnggu)CT看到脑组织Siretom CT Scanner(128x128),第七页,共八十五页。,CT扫描(somio)基线,扫描(somio)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层距:10 mm,第八页,共八十五页。,1.冠状面2.矢状面3.横断面,CT扫描(somio)层面,第九页,共八十五页。,常规扫描(somio)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层距:10 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特殊扫描 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CT头颅(tul)扫描,第十页,共八十五页。,CT增强(zngqing)扫描,单纯平扫容易遗漏病变,特别是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的漏诊率可高达40%,而确诊率则不到30%。因此,增强扫描是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发现平扫时的漏检病灶,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又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和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是显示和鉴别(jinbi)诊断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的有效途径,第十一页,共八十五页。,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zhngxing)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CT头颅增强(zngqing)扫描,第十二页,共八十五页。,为使病灶(bngzo)显示清晰,用6070纯泛影葡胺或泛影葡胺,每千克体重1.52.0 ml,含碘量可为2040g。给药方法可分为一次性静脉滴注法,静脉注射法和两次法,注射完毕即进行扫描。脑池造影扫描 通过小脑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剂或气体,利用体位变化使其充盈脑池,再行CT扫描的技术,造影剂只能用非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乃配克,碘必乐。,造影(zoyng)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d scan),第十三页,共八十五页。,一般显示脑组织的窗宽与窗位分别是:W70 100 和 C35 50,但观察(gunch)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进需要采用相应的窗口设置,以适应诊断的需要。调节窗口方法:当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适当调窄窗宽;如观察的局部需要层次多一些,可调节窗位并调宽窗宽。,CT头颅(tul)显示技术,第十四页,共八十五页。,CT值测量:测量CT值可了解病变性质,在增强扫描时更要测CT值,以便与平扫对比。病变范围测量:测大小、直径来间接了解病变体积(tj)。图像重建:矢状面、冠状面和任意斜面的重建。图像拍摄:在多幅或激光照相机上输出图像。,CT测量(cling),第十五页,共八十五页。,正常(zhngchng)头颅CT断层解剖,第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第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第十八页,共八十五页。,第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五页。,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五页。,1颅脑肿瘤 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2颅脑损伤 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的诊断3炎症及寄生虫4脑血管病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AV畸形,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内血肿等5症状(zhngzhung)性癫痫 6先天性畸形7颅内压增高原因不明者 8脑白质病和颅内疾患不明者9颅脑以外疾患,颅脑(l no)CT检查的适应证,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五页。,1优点(1)密度分辨率高:能分辨人体组织细小的吸收差异,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2)获得真正的断面(dun min)图像(3)可以进行定量分析,CT的优缺点,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五页。,2局限性(1)空间分辨率低于X线平片,提高空间分辨率是今后CT机需要解决的问题。(2)CT的检查范围并不是对人体的所有(suyu)部位、器官都有效,对心脏、胃肠道的检查还比不上心脏彩超、电子胃镜等。(3)CT的定性、定位诊断只是相对而言,它的定性终究比不上病理结果。(4)不能反映脏器的功能和生化信息:CT图像基本上反映了解剖学的情况,脏器功能和生化信息还很薄弱。,第三十页,共八十五页。,头颅CT的扫描(somio)方式,(三)扫描技术1颅脑轴位扫描(颅脑平扫)(1)体位:被检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正中矢状面垂至于(zhy)扫描床平面并与床面长轴的中线重合,头部置于头托内,下颌内收,使两侧听眦线所在平面垂直于床面,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即普通X线摄影中的标准头颅前后位。头先进。注:严重驼背者可改用侧卧位或俯卧位。如果听眦线达不到垂至于床面,机架可向后或向前倾斜一定角度。(2)定位片及基准线:基准线为听眦线,一般不扫定位片。,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二页,共八十五页。,颅脑(l no)CT的参数,第三十三页,共八十五页。,注:颅脑外伤、颅骨(lg)病变或观察其它病变侵蚀颅骨的情况时一定要照骨窗。脑出血、脑肿瘤等要将大小、CT值测量、标出,第三十四页,共八十五页。,2颅脑(l no)冠状位扫描 对于颅顶、鞍区病变及顶叶病灶的术前CT定位有特殊意义。(1)体位:同X线摄影中的头颅颏顶位(用冠扫头托)或顶颏位。如果听眦线达不到平行于床面,可在侧位定位片中确定机架向前(颏顶位)或向后(顶颏位)倾斜一定角度,使机架与听眦线垂直。(2)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90度)定位片,以外耳孔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注: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观察其它病变侵蚀颅骨的情况时一定要照骨窗。,第三十五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八十五页。,3颅脑增强扫描(1)意义:了解肿瘤的强化程度,区别肿瘤为实性或囊性;鉴别血管性异常与肿瘤性肿块,如区分病变是血管(xugun)性、动脉瘤、血管(xugun)畸形还是实质性肿瘤;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平扫时很难发现的病灶),增强后可明显强化,脑膜瘤在平扫时可能不明显,增强后可了解有无强化。(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23mL/s。(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6080mL。(4)延时:25s,指从开始注射对比剂起计时,经过25s开始曝光扫描。(5)与平扫的不同点有:因为有强化效应,窗位可适当调高至43左右。病灶部位可改为薄层(5mm或3mm)扫描。,第三十七页,共八十五页。,第三十八页,共八十五页。,4垂体冠状位增强扫描(1)意义:用于诊断垂体瘤,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多为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sd):1.52.0mL/s。(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4050mL。(4)延时:20s。(5)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外耳孔前、上2.5cm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注:为观察肿瘤是否侵蚀蝶鞍,需摄取骨窗。,第三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页,共八十五页。,5颅脑CTA(1)对比剂的注射速度:45mL/s。(2)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1.21.5mL/kg(A20;B20;A60;B40)。(3)延时:8+2N。(4)体位、定位片及基准线:体位为标准头颅前后位,定位片扫侧位,以外耳孔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注:只有螺旋(luxun)CT才能做CTA检查。,第四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四十二页,共八十五页。,颅脑CT的一些诊断(zhndun)知识,第四十三页,共八十五页。,平扫(plain scan)是未注射造影剂的常规检查。1)密度变化:正常(zhngchng)脑灰质的CT值:30-40H,正常(zhngchng)脑白质的CT值:25-32H。低于25H为低密度,颅内肿瘤密度变化反映了肿瘤本身结构及其继发的坏死、囊变(低密度)。高于40H为高密度,急性出血、钙化(高密度)。脂质CT值为低于水(0H),囊肿密度多低而均匀。,颅内肿瘤(zhngli)CT 表现,第四十四页,共八十五页。,2)占位性改变:颅内肿瘤或囊肿一般可造成(zo chn)一定程度上的占体位征象,由于它们的体积、瘤周围水肿和胶质增生,还有肿瘤或囊肿引起的脑积水,导致颅内正常结构的受压、变形和移位。,第四十五页,共八十五页。,CT的主要(zhyo)任务有:确定有无肿瘤 确定肿瘤的基本位置 显示肿瘤的特征,确定其性质CT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达95以上。,颅内肿瘤(zhngli)的CT诊断,第四十六页,共八十五页。,CT除能清楚地显示颅内解剖结构外,还可显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结构的情况,因而(yn r)定位比较准确。但有时病变发生在临界部位,如区分脑内、外,脑室内、外和幕上、幕下,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定困难。,肿瘤(zhngli)定位,第四十七页,共八十五页。,根据肿瘤CT表现和特征、好发部位等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发病年龄而定。某些(mu xi)特殊部位的肿瘤如垂体瘤、听神经瘤、松果体区肿瘤,胶样囊肿等均有其特定位置。少数特殊肿瘤,CT扫描难以定性者,还需要行MRI(磁共振成像)或血管造影协助定性。,肿瘤(zhngli)定性,第四十八页,共八十五页。,颅内肿瘤的CT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典型的部位,即肿瘤的好发部位;症状(zhngzhung)出现的年龄;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肿瘤的结构:囊性、实性、瘤内有无出血、钙化及脂肪成分等;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无灶周水肿等;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肿瘤(zhngli)的诊断,第四十九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一页,共八十五页。,第五十二页,共八十五页。,右侧上颌(shngh)窦(箭)中息肉,第五十三页,共八十五页。,【CT表现】早期(zoq)时脓肿中央由坏死组织的脓液组成,呈略低密度其外为纤维包膜层(等密度),包膜外围为反应性脑水肿(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包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