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医学专题—太阳病篇变证-(2)(1).ppt
下载文档

ID:2415101

大小:846KB

页数:59页

格式:PPT

时间:2023-06-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医学 专题 太阳 病篇变证
概要(giyo),本节主要论述太阳病变证治则和辨寒热真假、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的机理及其辨证意义。栀子豉汤证及其类证、麻杏甘石汤证、白虎加人参(rnshn)汤证、葛根芩连汤证的辨证论治。,第一页,共五十九页。,一、辨证(binzhng)纲要,第二页,共五十九页。,(一)辨证(binzhng)治则,【提要】太阳病误治而成变证的治疗原则【原文(yunwn)】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16上),第三页,共五十九页。,词解,坏病:因误治而病情恶化,证候错综复杂难以六经证候称其名者。不中(bzhng):不中(bzhng)即不可的意思。观:指应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病人的脉证。,第四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病程 三日(sn r)辨治经过 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诊断 坏病 治则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太阳(tiyng)病,仍不解,第五页,共五十九页。,(二)辨寒热(hnr)真假,【提要(tyo)】根据病人的喜恶辨寒热的真假。【原文】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1),第六页,共五十九页。,词解,太:通大。广雅疏注:“太亦大 也”。皮肤(p f):指在外,浅表。骨髓:指在内,深层,第七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p f),寒在骨 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得衣-寒在皮肤,热在骨,病人(bngrn),第八页,共五十九页。,太阳病误吐损伤(snshng)脾胃的变证,【原文】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z hn)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摩粥,欲食冷食,朝食薯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120),第九页,共五十九页。,词解,过:过错,即误治。小逆:指误治所引起(ynq)的比较轻的变证。,第十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当恶寒、发热-寒邪束表,正邪交争 自汗出-中阳不足,卫阳受损,开合失度 不恶寒发热-表证已解;关脉(un mi)细-阴液不足 数-脾胃虚阳躁动 一二日误吐 饥而不欲饮食 胃伤不重,尚有食欲 三四日误吐 朝食暮吐-不能腐熟水谷 胃伤较重 欲食冷食-阳虚躁动 不喜糜粥-不能纳食化谷,吐后中阳损伤(snshng)邪陷中焦,观证,两种情形,太阳病,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辨汗后引起(ynq)胃寒吐逆而见假热之证,【原文】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 发汗,令阳气(yn q)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2),第十二页,共五十九页。,词解,消谷引食:消化谷物(gw)而能食,即易 饥而多食的意思。膈气:膈,即横膈膜。膈气指膈间阳气。客热:此指假热。,第十三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因机:误汗,过汗-胃中虚寒,胃气上逆 证 呕吐(清冷)-胃寒气逆 不思饮食-胃中虚冷,纳化不佳 脉:数无力-胃中虚阳躁动-数为客热 因机:胃热亢盛,机能亢奋 证:消谷引食-胃热亢盛 脉:数有力(yul)-胃中实热,虚证,实证(shzhng),脉数,第十四页,共五十九页。,(三)辨虚实(xsh),【提要】汗后,虚实(xsh)两种不同的转归【原文】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0),第十五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恶寒甚,不发热 汗后伤阳 阳气大虚,机体失温 治则-温阳益气 方药-根据三阴证而选 不恶寒但热,必烦、便秘-汗后阴伤 邪从燥化,内结阳明 治疗(zhlio):当和胃气-通腑泻热,顺承胃气 方药:调胃承气汤,虚证,实证(shzhng),脉数,第十六页,共五十九页。,汗下后致阴阳(yn yn)两虚的变证,【原文】下之后(zhhu),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第十七页,共五十九页。,词解,振寒:战慄恶寒(w hn)。内外俱虚:指表里阴阳俱不足。,第十八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因机 先攻下-阴亏里虚 后发汗-阳气(yn q)外耗 脉 微-阳虚推动无力 细-阴虚脉道不充 证 振寒-筋脉失温,身乏自持 恶寒-阳气亏虚,机体不得温煦 治法:温阳和阴 方药:以四逆加人参汤化裁。,内外(niwi)俱虚,太阳病,第十九页,共五十九页。,重发汗(f hn)损伤心阳,【原文】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f hn),虚故如此,发汗(f hn)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亦喘。(75),第二十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望诊:病人叉手自冒心-心阳虚故 喜按 闻诊:教试令咳而不咳 心肾不足 耳窍失养 诊断:耳聋无闻 病因:重发汗(f hn),虚故也-虚证耳聋 转机:饮水多必喘 以水灌之亦喘,病人(bngrn),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九页。,(四)辨汗下先后(xinhu),【提要】辨表里同病,汗下先后(xinhu)的治法【原文】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90),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表证为急为重 先表后里为顺 先里后表为逆 里证为重为急 先里后表为顺 先表后里为逆,表里(bio l)同病,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九页。,小便(xiobin)清否辨表里证治,【原文(yunwn)】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56),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一),不大便六七日-燥实内结,腑气 不通 头痛-浊热上扰 发热(蒸蒸发热)-里热蒸腾(zhngtng)小便黄赤-热郁于里 诊断:阳明里证,伤寒(shnghn),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二),不大便六七日(腹无所苦)肺气不宣 腑气不降 头痛-邪郁太阳经络(jnglu)(头痛连项)发热(翕翕发热)-邪正相争 小便清-无里热 诊断:病在表,治:宜桂枝汤 转归:头痛者必衄-邪郁,损伤阳络,伤寒(shnghn),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九页。,(五)辨标本(biobn)缓急,【提要(tyo)】辨伤寒误下后表里先后缓急的治法【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九页。,词解,下利清谷:清,同圊,入厕之意。下利清谷即泻下不消化(xiohu)的食物。清便自调:指大便恢复正常。,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误治:医下之 证:下利清谷不止-脾肾阳衰,阴寒内盛 身体疼痛(tngtng)-表证未解。病机:表证不解,真阳大伤 治疗:急当救里(回阳救逆)-四逆汤 药后:清便自调(利止)-里阳已复 身疼痛-表证仍在 病机:里阳已复,表证独在 治疗:急当救表(解肌祛风)方药:桂枝汤,伤寒(shnghn),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九页。,表里(bio l)同病,先里后表,【原文(yunwn)】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下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2),第三十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证:发热头痛-风寒束表 脉反沉-少阴阳虚,表里同病 治法:与表里双解-不差(b ch)现证:身体疼痛-表证不除 下利清谷-里虚较急 方药:四逆汤-回阳救逆 当救其里,病人(bngrn),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九页。,二、辨证(binzhng)示例,(一)热证,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九页。,栀子(zh z)豉汤类证(一),【原文】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fn f)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76)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7)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九页。,词解,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qx)指无实热结聚。懊憹:烦闷殊甚,难以名状。少气:呼吸时感觉气息不足,似不能接续状。烦热:心中烦闷而热。胸中窒:胸中塞闷而热。结痛:结塞不通而伴有疼痛感。,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 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 气机不畅 治疗:栀子豉汤-清热(qn r)宣郁除烦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变证,兼证,太阳(tiyng)病,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九页。,辩证(binzhng)要点,病因病机:发汗吐下后,无形(wxng)邪热留扰,热郁胸膈。主证:尚轻者:虚烦不得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治法:清宣郁热。方药:栀子豉汤:梔子、香豉 栀子甘草豉汤(兼少气)栀子生姜豉汤(兼呕),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九页。,医案(y n)选录,郑某,胃脘痛。医治之,痛不减,反增大便秘结胸中满闷不舒,懊恼欲吐,辗转难卧,食少神疲,历七八日按其脉沉弦而滑,验其舌黄腻而浊,检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属。此本系宿食为患,初只须消导之品,或可获愈。今迁延多日,酿成夹食致虚,补之固不可(bk),下之亦不宜乃针对心中懊恼、欲呕二症,投以栀子生姜豉汤:生栀子9克,生姜9克,香豉15克。分温作两服,翌日,病家来谢称,服药尽剂后,未发生呕吐,诸证均瘥,昨夜安然入睡,今晨大便已下,并能进食少许。(俞长荣伤寒论汇要分析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6-107),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九页。,栀子(zh z)豉汤类证(二),【原文】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hu p)汤主之。(79)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0)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81),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九页。,解析(ji x),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 较轻者:虚烦不得(bu de)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 气机不畅 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 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变证,兼证,太阳(tiyng)病,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九页。,辨证(binzhng)要点(一),病因(bngyn)病机:无形邪热内扰胸隔,气机郁 滞于腹 79条 主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方药: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 实,第四十页,共五十九页。,辩证(binzhng)要点(二),病因病机:上焦有热,中焦有寒 主证:身热,微烦食少,便塘 腹满痛)治法:清上温中 方药(fngyo):栀子干姜汤,80条,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九页。,医案(y n)选录,李某,男,42岁,2001年5月13日就诊。10日前因食不洁海鲜发生严重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经用输液疗法,给服黄连素氟哌酸等治疗5日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大便仍溏泄,且感胃中寒冷隐痛不止。近5日来常感心中烦热不安,胃中寒冷隐痛,大便溏泄,每日34次。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胸部X线摄片及心电图均属正常,大便常规为白细胞少许。辨证为上热中寒。治宜清上温中。方用栀子干姜汤:生栀子15克,淡干姜10克。每日1剂,以水35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渣,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次饭前30分钟温服50毫升。上方连服3日,患者即感心中烦热去胃中冷痛止,大便也成形(chn xn)。(顾文忠.栀子干姜汤治验一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6(18):43),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九页。,麻黄杏仁甘草(gnco)石膏汤证,【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